看到牛在田里那么賣力地走著,且它的肩膀上都被牛軛磨出光滑的痕跡了,你會很驚訝吧?
它不是天生就如此聽人的吆喝,那是馴過的。馴牛,鄉(xiāng)下叫“告?!?。告牛是鄉(xiāng)下人的一門絕活。你雖然放過牛,也會趕牛耕地,但你不一定會告牛。
父親說,告牛的難點就在于把牛軛戴在牛肩上,而牛不掙脫就算成功一大半了。如果它還能聽你的吆喝,那就全成功了。
我家的小牛長到一歲了,“是該告牛了,還不告,等它年紀大了就成憨牛了”。父親頭天晚上就跟我說過很多告牛的要領(lǐng),因為這將是我第一次在父親的帶領(lǐng)下開始告牛。
次日清晨,天氣不燥不涼,趁小牛頭晚睡得充足,精神飽滿,心情平和,父親便帶我去告牛了。他在前面牽著穿在牛鼻上的牛繩,我在后面趕著小牛。剛進田里,才把犁具套在小牛的身上,我就開始緊張起來。我一聲吆喝,它懵懵懂懂,愣頭愣腦,讓人哭笑不得。然后,你怎么吆喝,它也是走兩三步就停下,還時不時望著天,一動不動。父親就讓我用竹鞭輕輕抽一下它的屁股,這下可不得了,它左右亂拐,拉著犁頭亂兜圈子,把牛軛甩歪,開始顯示它的犟脾氣。我們跟它較量了半晌,都不奏效。“歇歇吧!”這時,父親讓我停下來,放松牛繩?!澳氵@樣是告不好牛的……” 父親重復了頭天晚上講的許多要領(lǐng)。原來我一急,那些要領(lǐng)竟被我忘了大半。他見我在后面趕牛的方法有諸多不妥,就讓我跟它換一個角色,由我到前面牽牛,他到后面趕牛。
這時候,小牛似乎乖了很多,只是它肩上的牛軛一再脫落,我不明就里。“牛軛滑脫是牛的肩膀沒有聳起”,父親便一再讓我把牛繩壓低些,漸漸地小牛乖多了,牛軛也不再滑脫。父親說:“你該看見過那些埋頭實干的牛吧,它們的肩膀總是微微地聳起的。你知道怎么才能讓牛的肩膀養(yǎng)成聳起的習慣嗎?”我懵了很久,搖搖頭?!爸挥凶屌5淖祀x水面很近,它不隨便抬頭,肩膀自然就聳著,牛軛也就不會滑脫了。還有,它不抬頭,不東張西望,心里就安靜,心里安靜了才能聽得清你的吆喝聲,才能埋頭拉犁??!”父親說。
這樣一連告三朝,小牛就走向正軌了。我也由此明白了為何“苦干”或“實干”之前還須有“埋頭”二字了。
多年后,一位畫家朋友讓我觀看他的“耕牛圖”,聽他口吻,這是他最新力作。
“你覺得如何?”他問。
“作為一群牛,老中青少都齊了,很全面也很生動。不過,作為耕牛,還有探討的空間?!?/p>
“此話怎講?”他急切地問。
我說:“只是看它們的肩膀似乎沒有耕過地或不能耕地啊,能苦耕的牛的肩膀總是聳著的,那是它們久負牛軛埋頭拉犁所形成?!?/p>
這時,他把手往桌上狠狠一捶:“是啊,這是關(guān)鍵的細節(jié),我怎么就沒想到!”
“不奇怪,不奇怪,我也是跟父親告牛時才明白的……”
現(xiàn)在想來,那時父親豈止是在告懵懂的小牛,分明還在告懵懂的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