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是冰天雪地、寒氣逼人,而另一頭卻是綠意盎然、溫暖如夏。僅僅大半天時間,抑或才幾個小時,就將我從寒冷的北國帶到了溫暖的南方。
三亞這座城市,地處南中國海,祖國大陸的最南端。歷史上,這里地域偏遠,人煙罕至,是封建王朝發(fā)配和流放朝廷重犯的蠻荒之地,素有“天涯海角”之美名。是啊,天涯海角古時距長安,距洛陽,距南京,距燕京等內(nèi)地,少說也有幾千公里,何況中間還隔一道寬幾十海里的海峽。在那時交通極度落后的境況下,囚徒被發(fā)配到這里,徒步至少需要大半年吧,甚至一年。有的還沒來得及到達就已經(jīng)病死或累死在途中。至于順利到達這里的,何日才是歸期?除非皇恩浩蕩,要不至死都不能回歸,那苦悶、惆悵的心境可想而知??涩F(xiàn)在風景秀麗,景色宜人,賓客如流,繁榮昌盛,是著名的旅游勝地。撫今追昔,這是多么大的變化呀!使人不禁對歷史的變遷、社會的進步、祖國的強盛而驕傲和自豪!
下榻的酒店稱天通國際酒店,就在大海旁邊。進入房間放下行李后,我顧不得旅途疲勞,換上休閑服,迫不及待地向大海邊走去!
時間已到深夜11點,我興奮得像孩童似的沿著海邊自由自在地走著,一邊是燈火輝煌、嘈雜熱鬧的都市,一邊是幽黑深邃、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明一暗,一鬧一靜,形成鮮明的對比,難免使人產(chǎn)生無限遐思。我情不自禁地走下海灘,任憑海風吹拂著臉頰、海水拍打著腿腳,胸襟是那樣的開闊,心情是那樣的快活,大有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感覺。夜已經(jīng)很深了,我毫無倦意,依然不停地在海邊走著,觀著,想著,久久不愿歸去!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利用空閑時間,來到了天涯海角。
走進景區(qū)大門,高大的石碑上,郭沫若親筆題寫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十個大字赫然映入眼簾,“請到天涯海角來”的優(yōu)美動聽歌曲不絕于耳,一下子將我?guī)нM了這如詩如畫的情景中。
“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島上春風暖,好花叫你喜心懷;三月來了花正紅,五月來了花正開,八月來了花正香,十月來了花不敗……”是啊,好一個天涯海角!
徜徉在海邊,只見樹木茂盛,綠草如茵,鳥語花香,人流如織;遠眺大海,碧海藍天,茫茫無際,群鷗滑翔,船只往來。置身其中,猶如進入仙境一般。我赤腳踩在被海水淘洗了無數(shù)遍的沙灘上,柔柔的、軟軟的、癢癢的,心里有說不出的暢快和愜意。
激動了,興奮了,我就挽起褲腿,下到海里,盡情戲水。再看周圍,游人黑壓壓的一片,有的信步,有的打鬧,有的戲水,有的拾貝殼,有的在大海里游泳,有的躺在太陽傘下的藤椅上假寐,有的赤身露體趴在沙灘上曬太陽,有的干脆用滾燙的沙子將自己掩埋,只露出一顆頭顱,做起沙浴來……陣陣海風吹來,柔和而涼爽,像母親對嬰兒吟唱的一首首催眠曲。走累了,玩夠了,我索性坐在沙灘上靜靜地回味起來。
海是博大的。上初中的時候,地理課老師對我們講,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五億一千萬平方公里的地球,71%被海水覆蓋,陸地只占29%。當時我怎么也不理解,那我們這里怎么全都是山呢?海跑到哪兒去了?百思不得其解。后來長大了,懂得多了,方才信服了老師講的知識和道理,領(lǐng)悟到了地球的真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浩瀚的大海,胸襟博大,兼收并容,遠遠望去,海天相接,不知海在天上,還是地在海中,十分雄偉壯觀。船只甚至小島在茫茫大海中,充其量只是滄海一粟。一句話,人類與大海相比,那簡直太渺小了。
海是溫柔的。溫柔得像母親的懷抱一樣。生物考古科學證明,生命是由海洋孕育的,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海洋中的單細胞生物逐漸衍變進化而來。沒有海洋就沒有生命。海洋推動了歷史更替和人類文明進步。人類自從發(fā)明了船只,極大地方便了運輸,縮短了運距,促進了相互交往,加快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進程。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物質(zhì)資源,給人類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和生產(chǎn)用品。目前已探明海洋生物有21萬種,預測實際數(shù)量會更多,其中魚類就有1.5萬種。同時,海底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氣等礦物質(zhì)資源,可供人類開采、利用。海是人類的物質(zhì)寶庫。
海是洶涌的。大海平靜的時候,像美麗的少女一樣,是那樣的羞澀,那樣的含蓄,那樣的溫順??梢坏┡叵l(fā)瘋起來,力大無比,勢不可擋,遇上大風,那陣陣海浪騰空而起,一浪緊似一浪,一浪高過一浪,咄咄逼人,有時竟然將船只打翻。如果逢上臺風,尤其是地震引發(fā)的海嘯,瞬間可以將所有的巨輪、岸邊的樹木和一切物種,甚至整座城市摧毀和吞噬?!八茌d舟,亦能覆舟?!泵鎸Πl(fā)瘋的大海,生命太脆弱了。
我靜靜地坐著,細細地想著,仿佛與天地和大海融為一體。
又見八斤
見罷八斤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年前在母親三周年祭奠儀式上卻又意外地見到了他。只見他比前些年蒼老了許多,佝僂著身子,蹣跚著步子,頭發(fā)看上去愈來愈稀疏,用一頂破氈帽緊緊地捂著,皺紋布滿了臉龐,上下門牙已經(jīng)脫落,發(fā)笑的時候,嘴一張一合,說話口齒不清,一雙原本不大的眼睛自然就瞇成了一條縫。
這就是八斤嗎?我快步迎上前去,細細端詳,從他的舉止神態(tài)和一張笑嘻嘻污垢的臉,不難看出他就是八斤!
八斤是我兒時的伙伴。當年,我們曾一起玩耍,一起上學,可以說是天天打交道、天天能見面??墒?,自從我外出求學,除每年回家時不時見上一面外,平時卻很少聯(lián)系,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見面和聯(lián)系的機會愈來愈少。所以,偶爾見上一面,就感覺彼此變化很大。
說來話長,八斤生來命苦。這在我過去的文章中曾寫到過。他的父母,一生只生育了他這樣一個寶貝蛋蛋。不幸的是他小時候因過度高燒落下了殘疾,揪嘴斜眼,頭總是向一邊扭著,手腳也很不麻利,說話更是口齒不清,基本上喪失了勞動能力。在他還未成人的時候,父親就過早地去世了,他和母親相依為命,苦度日月。還好,公家常常把他和他家作為重點救濟對象,集體和村里人也對他們很是關(guān)心。這才使得他們母子的生活得以為繼,沒有被命運擊垮!在八斤30多歲時,村里人張羅著給他說了個媳婦,雖然癡呆,但還能生養(yǎng)。然而后來偏偏遇上難產(chǎn),窮鄉(xiāng)僻壤,來不及送往醫(yī)院,最終大人和娃娃都歿了。從此,八斤更加心灰意冷,家境也漸漸衰落下來。再后來,母親也離開了人世,他只能一人生活。
八斤人緣極好。雖然他是個殘疾之人,然而他身殘志不殘,很是豁達、樂觀,對生活充滿信心。他與人為善,從不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村里每逢紅白喜事,他都參加,而且照樣行禮。大家都勸他不要“窮講究”了,他卻說:“咱可不能自己小看自己!”
八斤每次見到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小時候的一些事情,諸如砍柴、割草、放牛、送糞、打壩、玩耍等。說到高興處,他就眼一瞇、嘴一張,咯咯咯地笑出聲來。我很是感動,就給他救濟些錢物,以表心意!
有一年,從未出過門的八斤竟然來到了延安。他來延安的目的,一是來看看我;二是順便看看延安的新變化。我得知后,專門讓人陪他上了寶塔山、清涼山,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去了棗園、楊家?guī)X,看了延安火車站和飛機場。一路上,八斤樂得合不攏嘴,對隨行的人說,他這下可見了大世面了,沒想到延安這么大、發(fā)展這么快!臨行前,我特意請他吃了飯,給了些錢,送了些衣物,他再三推辭。我好說歹說半天,他才勉強收了下來。回到老家后,他把延安之行在滿村里整整宣傳了半個月。之后,印象中再未見面。
沒想到這次在老家一對老朋友又見面了。望著他飽經(jīng)滄桑的臉,我的心一陣陣痛楚。歲月無情,人生苦短!如果沒記錯的話,八斤應該是57歲之人。57歲,對城里人來說,顯得并不怎么老;可是在農(nóng)村,已經(jīng)是半老頭之人!我認真地觀察了一番眼前的八斤,他走路遠沒有前幾年利索了,說話的聲音也沒有前些年洪亮,只是那與人交談時的微微一笑,還多少能從中尋找到一點他年輕時的影子。
我拉著他的手,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他,半晌說不出話來。
侯海川
上高中的時候,班里有一名同學叫侯海川,30多年過去了,他依然在我的腦海中閃現(xiàn)。
記憶中,他是澗峪岔公社郭家河大隊人,在班里算是中等個兒。與眾不同的是,他身材扁平,頭大臉寬,頭發(fā)焦黃;嘴大唇厚,長著一口黃黃的大板牙和一雙近視、微黃的大眼睛。每到冬天,他上身總是裹著一件褪了色的露著棉絮的破黑棉襖,因沒有多少紐扣,腰間系著一根舊腰帶;下身穿著一條前后打了補丁、同樣褪了色的藍棉褲;腳上套著一雙爛毛襪子和露著腳趾的破布鞋,腳跟部分的襪子早已磨掉,裂著一道滲著血的口子。由于不穿內(nèi)衣內(nèi)褲,常常凍得筒著雙手,流著鼻涕,瑟瑟發(fā)抖。
那時候,家鄉(xiāng)一帶普遍困苦,同學們基本都吃不飽、穿不暖,個個營養(yǎng)不良,面黃肌瘦。而侯海川的家庭更為困苦。聽說他的父親侯俊芝,性格倔犟,加之苦水不好,兒女又多,光景過得恓恓惶惶。侯海川就出生并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其處境和身體狀況是可想而知的。
印象最深的是,他經(jīng)常處于饑餓狀態(tài),是一個永遠吃不飽的人。學校每日兩頓飯,早飯是一勺玉米糊糊、一個“老黃”或“老白”(玉米饃饃、白面饃饃),晚飯為一勺白菜熬洋芋、外加一個“老黃”或“老白”。家境好一點的同學還時不時吃上一個“老白”,而家境不好的只能頓頓吃“老黃”。至于白菜熬洋芋,現(xiàn)在看來更是不能提及。三位大師傅做幾百號人的大灶飯,忙得不可開交,洋芋連皮都不刮,用冷水簡單地洗一洗,切成條塊,倒在大鍋里,撒一勺鹽,滴幾滴油,盛滿水后就開始燒煮;在洋芋快熟的時候,再抱來幾顆大白菜,隨便在清水里澇一澇,三下五除二切成很不規(guī)則的大小塊,攪在鍋里,繼續(xù)燒煮,一會兒就熟了。打飯時,一大盆稀稀的白菜熬洋芋,上面漂著一層油旱(白菜葉子上的害蟲)?,F(xiàn)在看來無論如何都進不了口。但在當時十分饑餓的狀況下,大家誰也顧不了這些,權(quán)當上面漂著的是油花,香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通常情況下,同學們打一份就能吃到半飽。而侯海川一份根本解決不了饑餓問題,往往得吃兩份才能湊合??斓介_飯時,侯海川早就坐不住了,提前收起書本,準備好碗筷,單等下課鈴響的那一刻的到來。下課鈴一響,他顧不得一切,第一個沖出教室,發(fā)瘋似的向飯?zhí)门苋ィ瑺幧狭舜蝻埖牡谝幻?。還沒等同學們把飯打完,他的第一份飯已經(jīng)吃完了,又擠進了打飯的隊伍,準備打第二份。同學們個個打到飯后,飯盆里往往還剩些許菜湯,打飯的人吶喊著給大家添菜湯。這時的侯海川又擁到菜盆面前,搶先加上了菜湯。教職工的伙食要比學生們好一些,下午常常吃的是撈面條。面條撈完后剩了半鍋面湯,有時面湯中還漂著幾根沒有撈盡的碎面條。對此,人人都想喝面湯,搶撈那幾根面,然而早被侯海川盯上了。他拿起馬勺,又是第一個喝上了面湯,那幾根面條自然而然地也就進了他的碗中。每當這時,同學們常常責備他,就連大師傅也投來鄙視的目光。
為彌補大灶飯吃不飽的問題,同學們周末回家返校時常常要帶些洋芋、小米、高粱面等,利用晚間空隙時間開“小灶”。一個宿舍住六七個人,只有一個灶口,每個人要做完飯,需很長時間。那時,學校紀律很嚴,是不允許學生開“小灶”的。晚上老師往往要“查號”,一旦被發(fā)現(xiàn),不僅開不成“小灶”,而且還要罰站,受到嚴厲批評。晚自習還沒下,侯海川就偷偷溜出了教室,摸回宿舍,生起火,開起了“小灶”,下了晚自習,同學們回到宿舍,人人想開“小灶”,而侯海川霸著灶口,做了一遍又一遍,遲遲騰不下灶口,害得大家都開不上“小灶”,便你一言我一語地指責起來,甚至破口大罵。這時的侯海川卻蹲在地上,依舊憨憨地一笑,一邊吃著,一邊繼續(xù)開著他的“小灶”。
由于受饑餓所困,同學們對學習普遍抓得不緊,侯海川更是無精打采,整日只想吃飯,常常受到老師的嚴厲批評。記得幾乎每節(jié)語文課上,都要受到班主任兼語文老師何希哲的點名訓斥,還把他作為“落后典型”教育大家,但他破罐子破摔,依然我行我素。那時候,“文化大革命”尚未徹底結(jié)束,國家還沒有恢復高考制度。我們高中畢業(yè)后都回到了各自的村上,投身到火熱的集體勞動當中。侯海川也回到了自己的所在村,參加了集體勞動。
恢復高考的那一年,我順利地考上了中專學校,離開村子外出上學,之后又參加了工作。聽家鄉(xiāng)來的同學講,侯海川畢業(yè)回村后,生活過得很艱難,依然吃不飽,只得到黃龍謀生。前一段時間,突然聽說侯海川來到延安打工,想找我?guī)兔k事,但不知什么原因,他始終沒有來。
侯海川,你究竟在哪里?為什么不來找我?你還是過去的那副模樣嗎?倘若能見到你,我一定會請你美美地吃一頓。如果沒記錯的話,你現(xiàn)在也是快50歲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