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可以讓人的心靈感受到真切安定的城市,是因為她有天然清越山水的加持、千年歷史的加持、不息佛誦的加持。
一座城市在萬丈紅塵中得以平和地繁衍不息,乃是無上功德。
作為著名詩人陳子昂的故地、觀音菩薩故里,擁有1600余年歷史的遂寧古城得天獨厚地給出了一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獨特范本。今天在現(xiàn)代化節(jié)奏的催促下,遂寧于我們而言,更意味著一種別樣的生活方式:一片凈土,一座靜城。“靜靜的遂寧”所彰顯出的城市氣質(zhì),值得我們?nèi)ゴ┰綍r空探尋這座城市的來龍去脈。
作家潔塵曾兩次前往遂寧觀覽,對遂寧的宋瓷博物館、廣德寺和濕地公園擁有深刻的印象。她告訴我:“此地在古代曾是叛亂紛起之地,看資料上說,遂寧最早建郡是在東漢末年,時謂德陽郡,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平亂后建遂寧郡,取息亂安寧之意。其實,我覺得遂寧包含了解詞里的三個含義:因為靜謐安寧,于是平順如意;因為平順如意,所以靜謐安寧。人生世態(tài)的最高境界不就是靜謐安寧嗎?不就是平順如意嗎?而遂寧的城市景觀讓我這個生活在一馬平川的成都人十分羨慕,有山有水,而且還是兩山兩水兩島兩寺兩鎮(zhèn):東山、西山,觀音湖、渠河,圣蓮島、圣平島,廣德寺、靈泉寺,仁里古鎮(zhèn)、龍鳳古鎮(zhèn)?!?/p>
詩人李剛則對于遂寧作為陳子昂的故居充滿了感概,“如陳子昂那樣,以四句短歌傳世,身后千年仍被后人稱作偉大、視為頂峰的,又能有幾個呢?今后但有狂生到遂寧,只須說陳子昂在此,大概他要夾著尾巴些”。對于遂寧安靜的氣質(zhì),李剛概括為:“應(yīng)該說,靜是遂寧的性格,它把握著整座城市的節(jié)奏和心態(tài)。在當今這個躁動的世界,靜并不意味著冷寂、孤獨和荒僻,恰恰相反,一個靜字所包含著的,是從容、淡定、沉穩(wěn)和自信”。
作為中國著名的觀音故鄉(xiāng),遂寧擁有的觀音道場廣德寺和靈泉寺極具盛名。作為觀音道場之一的靈泉寺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年間(581-600),時寺號為圣佛寺,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重建后,寺方以山名。與靈泉寺隔涪江相望的廣德寺位于遂寧市城西臥龍山山首,始建于唐代,明正德八年(1513)勅賜該寺為“廣德寺”,這個寺名也就沿用至今。每年四方香客朝拜絡(luò)繹不絕,善男信女、觀光團體摩肩接踵,高峰期達200萬人次,現(xiàn)已成為了川中佛教活動中心和旅游勝地。
遂寧的民謠中曾唱到:“廣德寺的鐘聲,洗滌著我的心靈,異鄉(xiāng)的游子啊,何日回故鄉(xiāng),早日回故鄉(xiāng),像那條靜靜的涪江,江水流,縈繞在我的身旁?!比绻梢裕妥尙F(xiàn)代人回到這樣一座可以讓人的心靈感受到真切安定的城市,因為她有天然清越山水的加持、千年歷史的加持、不息佛誦的加持。一座城市在萬丈紅塵中得以平和地繁衍不息,乃是無上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