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成本核算中對核算結果產生影響的項目,應根據(jù)影響程度區(qū)分主次,對成本核算結果影響較大的項目應重點核算、反映;而對成本核算結果影響較小的項目,則可以簡化核算、反映。另外,對于其他各項間接費用,由于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較小,可以一并歸入“制造費用”項目核算。
【關鍵詞】經濟管理 成本核算 研究
一、成本核算的原則
企業(yè)因生產類型的特點和管理要求的不同,其成本核算也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在進行成本核算時,應該遵循的成本核算的原則都是必要的。這些原則對于會計人員合理地、恰當?shù)靥幚沓杀竞怂銟I(yè)務,提供相關、及時和準確的成本信息,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實際成本原則
也稱歷史成本原則,是指各項財產物資應按照取得時發(fā)生的實際支出作為取得的成本計價核算。成本核算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正確考核各項財產取得所發(fā)生的耗費,并進而為計算經營成果并為進行初步補償提供依據(jù),以保證企業(yè)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同時計算結果可以成為制定產品價格的依據(jù)之一。
(二)受益性原則
在合理地確定間接費用分配標準的基礎上,各項費用的分配應本著受益性原則加以分配,凡是受益對象均應接受間接費用分配,即誰受益誰負擔,受益多負擔費用多;反之,受益少負擔費用少。據(jù)此原則對間接費用進行科學分配可以使各受益對象承擔的費用比較合理。
(三)成本——效益原則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應盡量使成本資料完整、全面、準確,避免因成本核算結果的不完整、不準確而影響資料的使用效果。然而在成本核算中如果為此發(fā)生的“所費”與相應的“所得”不對稱時,會計人員就可以選擇簡化又對核算結果的影響不大、不影響信息使用者正常利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程序或標準。
二、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一)加強對費用的審核與控制
生產費用的支出與企業(yè)成本水平密切相關,企業(yè)可通過制定成本計劃和制定各項消耗定額,對企業(yè)的生產費用進行三方面的審核和控制:(1)是否符合費用開支范圍;(2)是否符合生產經營費用開支范圍;(3)是否符合產品成本開支范圍。為此,要對費用的發(fā)生情況,以及費用脫離定額或計劃的差異進行日常的核算與分析,并及時進行反饋。對于不合法、不合理的費用開支應堅決抵制;對于不應有的超值和浪費應加以制止;對于定額和計劃不符合實際情況而產生的差異,應查明原因,并按照規(guī)定程序修訂計劃和定額。
(二)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
1.準確劃分應計入成本與不應計入成本的費用界限
企業(yè)耗費與支出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只有其中一部分費用可以計入產品成本,非生產經營活動的耗費不能計入產品,如籌資活動和投資活動,它們的耗費應屬于籌資成本和投資成本,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本分為正常的成本和非正常的成本,只有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成本才可以計入產品成本,非正常活動成本應計入營業(yè)外支出,如災害損失、滯納金等。
2.正確劃分各會計期成本的費用界限
企業(yè)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并不等于應全部由本期產品成本負擔,應按照權責發(fā)生制的要求,在各會計期之間進行劃分,應有本期成本負擔的成本,全部計入本期的產品成本,不應由本期產品負擔的成本,則不應計入本期的產品成本。
3.正確劃分產品制造成本和期間費用的界限
應計入產品制造成本的費用,稱為生產費用,主要包括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制造費用;應計入期間費用的費用,主要包括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營業(yè)費用,均應列入當期損益。為了確保產品成本計算的準確性,不能將兩者混淆,核算時既要防止將應計入產品成本的項目計入期間費用,又要防止將某些應計入期間費用的項目計入產品成本。
4.正確劃分不同成本計算對象的費用界限
對于應計入本期產品成本的費用還應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劃分,凡能直接確定應由某種產品負擔的,直接計入該種產品的成本;凡應有幾種產品共同負擔的生產費用,則應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各種產品的成本。只有正確劃分不同成本計算對象的界限,才能正確反映各種成本計算對象的成本水平。
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費用界限
計入一定期間各種成本計算對象的生產費用,如果該種產品當期全部完工,則計入的全部生產費用就是該鐘完工產品的總成本。如果當期既有完工產品,又有期末在產品,那么歸集在該成本計算對象的全部生產費用,就應采用適當?shù)姆椒ㄔ谕旯ぎa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以便于分別確定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
(三)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項基礎工作
1.建立健全定額管理制度
定額管理制度是以定額為依據(jù),安排計劃、組織生產和控制消耗的管理制度。為了加強生產管理和成本管理,企業(yè)必須建立和健全定額管理制度,凡是能制定定額的各種消耗,都應該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額,并隨著市場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斷修訂消耗定額,以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2.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制度
原始記錄是進行成本核算、成本預測、編制成本計劃,開展成本控制和進行成本考核和分析的作業(yè)依據(jù)。企業(yè)應根據(jù)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以及成本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制度。
3.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的計量、守法、領退和盤點制度
為了進行成本管理,正確地計算成本,必須建立和健全財產物資的計量、收發(fā)、領退和盤點制度。
4.建立健全企業(yè)的內部結算制度,制定合理的內部結算價格
為了便于分清企業(yè)內部各單位的經濟責任,便于分析和考核各單位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和業(yè)績,應對企業(yè)內部各單位相互提供的材料、產品和勞務制定合理的內部結算價格,建立健全內部結算制度。企業(yè)制定的內部結算價格應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一般在年度內不應任意變更。
三、結論
產品的生產工藝過程和生產組織不同,所采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企業(yè)應根據(jù)生產組織方式、生產工藝過程特點以及管理的要求,選擇適當?shù)某杀居嬎惴椒?,以便于正確計算產品成本。
參考文獻
[1]章麗萍.我國企業(yè)成本管理的問題和對策[J].企業(yè)經濟,2005,(2):31-32.
[2]王廣如.中小企業(yè)成本管理的現(xiàn)狀與改進措施[J].經濟師.2005,(4):280.
[3]趙息,胥玲.作業(yè)成本法下成本動因的合并[J].工業(yè)工程.2004,(6):30-32.
作者簡介:張磊(1980-),男,漢族,河北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工業(yè)企業(yè)會計。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