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減負背景下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新途徑和新方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要想將減負增效的要求落實到政治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高中政治課構建“生活化課堂”,教學必須緊密聯(lián)系生活、回歸生活世界。這一過程中,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使他們在與生活世界的溝通中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生活元素 高效政治課堂 教學情境 教學活動 多媒體課件
隨著江蘇省減負增效的教育政策的繼續(xù)推進,如何進一步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及方式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要想將減負增效落實到高中政治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政治課堂中巧用生活元素,回歸生活世界,讓學生理解和體驗生活,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把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用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的思維方式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思想政治課堂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思想政治課的趣味和作用,使他們在與生活世界的溝通中學會生存,促進發(fā)展,從而體驗到思想政治課的魅力。
那么,政治課堂應如何巧用生活元素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看法。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主張回歸生活、聯(lián)系社會,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背景、生活經歷是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和寶貴的教學資源。[1]因此,政治課教學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以學生熟悉、關注、感興趣的題材作為問題情境的載體與材料,如國際國內的重大新聞,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老百姓關心的社會熱點現(xiàn)象,本地區(qū)和學校的大事,學生感興趣的身邊事例等內容,都可以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問題情境。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教學回歸生活,就要拆除教學與生活之間的樊籬,啟發(fā)誘導學生回味生活使教學獲得豐富、完整的生活內涵。[2]在講解“商品價格變動的因素”這一知識點時,針對近期牛肉價格走高的情況,筆者下載了2013年8月的一段視頻“蘭州:牛魔王來了”,視頻中包含了很多信息:牛的飼養(yǎng)成本上升,這就是牛的價值變大,這是牛肉價格上漲的根本因素;牛的生長周期較長,供不應求,也導致牛肉價格上漲,這就是供求影響價格;牛肉價漲,消費量減少,替代品其他肉類消費量增加。視頻的畫面感和生活性很好地幫助學生利用身邊熟悉的例子加深了對商品價格變動原因及影響的認識和理解。
在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政治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整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素材;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并及時觀察和記錄下來,作為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重要素材。同時,政治教師要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為知識體系的構建服務的,在預設生活化情境時,不能忽視知識體系的構建,要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教學內容為主題,才能達到預期目標。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帶領學生體驗生活
生活元素引入課堂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實現(xiàn),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是教學回歸生活的最好體現(xiàn)。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課堂中加強溝通與交流,相互啟發(fā)與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共同探究的學習是生活化教學追求的課堂氛圍。教學活動的安排上,可以采取靈活變換座位的方式,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在活動的形式上,采取辯論賽、小組討論、模擬場景等形式。比如,我們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以主體角色身份參與,而學生通常喜歡采用一些如小品表演、辯論等形式,還有模擬法庭、辯論賽等。如關于消費部分的課程,可以以同學、家人或附近居民的生活消費為主題,開展一次生活調查,小組成員既各有分工,又彼此協(xié)作,既了解了周圍居民的文化生活狀況,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將活動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既實現(xiàn)了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要求,又達到了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目的。
在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的是活動設計不能片面追求熱鬧,只顧一味激發(fā)學生興趣,不注重引導和掌握課堂,一個活動開展起來,可能大半節(jié)課就過去了,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課堂教學活動不是越多越好,活動不僅要有表面熱鬧,更要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創(chuàng)新思維,并且要注重引導和課堂掌控,才能實現(xiàn)預設目標。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對教學內容作生活化展現(xiàn)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信息技術廣泛運用。鼠標輕點,天下知識皆匯于咫尺熒屏,內容豐富而翔實。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內容于一體,使一些抽象、難懂、枯燥的理論變得形象、生動又直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傳統(tǒng)的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增強了政治課教學的趣味性、實效性。[3]合理使用課件作為政治教學的輔助手段,對于提高政治課堂的實效性大有裨益。比如在講到社會熱點問題時,可以用一些相關圖片和新聞片段展示;在講到具有諷刺意味的問題時,可以用一些漫畫表現(xiàn);在講到資源環(huán)境問題時,可以展示環(huán)境被破壞的直接圖片,很有視覺沖擊感。在講授高一“國家宏觀調控”一框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我國宏觀調控政策,我從互聯(lián)網上搜集了有關資料,并制作了2008年—2012年我國商品零售價格上漲率和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率變化情況的動畫及網頁,不僅形象直觀地反映了我國在治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就,而且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視野。
在課件制作過程中,要注意適當合理。課件張數過多、插入圖片或視頻過多,會讓學生眼花繚亂,課堂上過度興奮,不易進行課堂掌控。同時,易導致教學重點內容不突出,課堂實效差的結果。因此,對于課件制作的素材選擇上要注意宜精不宜多,課件張數宜少不宜多,始終牢記課件是實施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
四、引導學生投身社會實踐,回歸生活增實效
思想政治課程涉及社會生活中的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它們都來自真實的生活。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實踐,拓展活動的空間,實現(xiàn)從教室到社會的轉移,讓學生有意識地將課本內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在生活大環(huán)境中,收集相關的資料,如報刊、圖書、上網;可以是社會訪談、考察式,分成小組,走向社會,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生活積累;可以做一回小記者:采訪各階層,都是很有效的實踐方式。例如在講到企業(yè)誠信經營時,利用放假期間組織學生分別去當地的幾家知名的企業(yè),如金谷肉食、鹽化集團等采訪企業(yè)的負責人并做好記錄,再回來與大家交流分享;在講到《政治生活》中“民主管理”知識時,安排學生去當地的村委會、居委會,通過參觀櫥窗、走訪居委會負責人等渠道了解我國的村委會和居委會如何自治等。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走進社會,在社會生活中捕捉材料,然后把這些素材帶進課堂。這樣既可以大大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的鮮活和生動。在接受和理解教材知識時,效果會大大增強,實現(xiàn)課堂增效的目標。
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往往能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其中,由于認識水平有限,社會閱歷淺,在實踐中很容易產生問題,這時,政治教師應針對學生面對的困難提供幫助和指導。同時,對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良好表現(xiàn)要及時恰當地進行評價,對于保持學生今后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非常重要。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的教育’?!鄙钆c教育從來就不可分離,教育必須通過生活實踐實現(xiàn)。生活是個大課堂,只有融于生活的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也才能保持時代特色。政治老師在實施減負增效的大潮中,應積極思考,我們的課堂怎么才能吸引學生,我們的教學怎樣才更有實效。在生活化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我們應努力將減負增效落實到政治教學中,回歸生活世界,促使學生實現(xiàn)有價值的發(fā)展,成長為真正的社會人。
參考文獻:
[1]周廣強.教師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與訓練[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8.
[2]胡興松.回歸生活貼近實際[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7):59-61.
[3]周敬昌.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J].新課程,2012(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