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全程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影響與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并觀察兩組比較護理結果。結果:經(jīng)過兩組對比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在護理效果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圍手術期乳腺癌患者應用全程護理干預措施,有效的消除了患者的緊張恐懼的心理,并且在短時間內樹立患者的信心,讓手術的質量得到了進步,在護理領域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有著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圍手術期;乳腺癌患者;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9-149-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全國婦女乳腺癌的患病率占全身惡性腫瘤的首位,且有逐年的上升趨勢。經(jīng)診斷確診為乳腺癌后,手術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因手術切除的組織較多,術后容易引起并發(fā)癥,給護理工作帶來了諸多的困難。很多患者表現(xiàn)出對疾病的恐懼,對手術成功與否也存在著擔憂,對未來的生活失去信心,產(chǎn)生悲觀失落的不良情緒,這些都對乳腺癌的預后有不良影響[1]。本次試驗選將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臨床資料,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112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56例,觀察組患者年齡范圍在37-53歲,平均年齡為46.5歲;文化程度,觀察組高中及以上學歷者26例,初中學歷及以下學歷者30例。其中從事腦力勞動者38例,體力勞動者1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在42-61歲,平均年齡為49.5歲;對照組高中及以上學歷者21例,初中學歷及以下學歷者35例。其中從事腦力勞動者15例,體力勞動者31例,兩組患者針對其年齡、文化程度及職業(yè)等進行比較分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符合乳腺癌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進行。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乳腺癌手術前的常規(guī)護理,做好對患者的宣傳性工作和必要的解答,講解手術中的配合事項,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以患者為中心的全程護理干預,對患者實施術前心理護理及術前準備工作,術中護理,術后護理,詳細情況如下。
手術前心理護理及術前準備工作:(1)心理護理:近年來乳腺癌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已經(jīng)嚴重威脅著當今社會婦女健康主要疾病?;颊叽_診為乳腺癌時,心理變化較大,主要表現(xiàn)為恐懼、緊張、情緒不穩(wěn)定等方面,心理壓力較大。不良情緒及心理壓力會降低患者免疫力,不利于患者身體恢復。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患者對乳腺癌疾病缺乏一定的認知程度,對其治療方法和效果均有陌生感,而是因為患者怕手術疼痛,導致患者進入手術室時面色發(fā)白、血壓身高、手足顫抖、脈搏加快,術后表現(xiàn)為少言寡語、情緒低落等。所以護理人員應該耐心的為患者進行反復解釋,對患者的不良狀態(tài)進行疏導和改進,必要情況下請乳腺癌術后患者為其進行講解,消除患者內心的恐懼和疑慮,讓患者家屬多陪患者聊天散步,從危機心理轉變?yōu)榱夹孕睦?,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及護理[2]。(2)術前準備:術前要做好皮膚清潔準備工作,尤其是乳頭、乳暈部位的清潔,根據(jù)手術范圍的大小及麻醉的方式,定時為患者測血壓、呼吸及脈搏。對皮膚潰瘍的患者在術前3天應每天換藥2次,并且要用酒精棉對潰瘍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處理[3]。
術中護理:在手術處于麻醉期間,實施心理護理特別重要,此時患者的恐懼感、無助感更加明顯,并使用洗胃語言鼓勵患者,將低其不良情緒,輕握患者手部,促進患者進入麻醉期,減輕患者術中緊張、恐懼的心理。
術后護理:手術治療后,待患者清醒后告知患者手術進行很順利,病灶已經(jīng)陳宮切除,只要要忍耐傷口疼痛,便可恢復健康。手術后72小時之內,護理人員應增加與患者的溝通,講解疼痛產(chǎn)生原因,并進行適當?shù)倪\動,有效提高了患者術后的依從性。同時需要做好術后引流護理工作,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對切口加強觀察,防止發(fā)生皮下積液,若是皮下積液發(fā)生,應進行抽吸,避免降低傷口愈合的速度。根據(jù)患者病情特點及身體恢復情況制定健康教育計劃,選擇適當?shù)姆椒▽嵤?,并通過評價和觀察,及時調整計劃,在恢復期間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調整,同時對患者的家屬進行指導,使患者充分感覺到親情制成,并使用患者家屬可以接受的、經(jīng)濟的教育引導方法。
1.3觀察指標
通過對兩組乳腺癌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的結果和對手術的恐懼和顧慮對進行比較分析,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全方位系統(tǒng)化的護理干預有效地提高了護理質量。觀察組的滿意率和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的恐懼和顧慮均明顯的要優(yōu)與對照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護理效果對比分析,觀察組明顯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經(jīng)過不同的護理方式產(chǎn)生不良心理反應變化,觀察組患者對麻醉前、中、后的恐懼和顧慮明顯較對照組少,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模式的轉變和護理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全方位護理將人作為整體護理的中心將其宗旨定位根據(jù)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需要給與最舒適最合理的護理。將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和實踐貫穿于整個臨床護理的工作中,改變了以往護理程序的不足,處處體現(xiàn)了全方位護理對生命和健康的關愛[5]。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的全方面的護理的效果明顯的優(yōu)于對照組的常規(guī)護理,可見全方位的護理干預是乳腺癌圍手術期護理工作的發(fā)展趨勢和關鍵。
全方位護理是“人性護照”的護理模式發(fā)展而來,其特殊就是護士必須有人性科學的認知,給予病人人性化的照顧,人性化護理起源于美國[4]。傳統(tǒng)的護理只是片面的強調了護理操作和護理中的一些技巧,對患者的內心需要關注極少,很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的高級護理。
在目前的臨床護理領域中,盡管全方位護理還是存在著應用和系統(tǒng)研究上的不足之處,但其有效的促進了患者康復的進程,提高了護理的質量,讓患者在滿意度和健康兩點之間找到了平衡,值得護理領域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侯惠芹,蔡新春.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7)1024-1034.
[2] 溫翠琪,李而瑾,黃建美等.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焦慮與
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8)890-900.
[3]劉曉靜.全程護理干預對乳腺癌圍手術期患者的影響[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1,36(9)12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