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師生是一對矛盾體。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責任也許隨著新課改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教師并非簡單地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在引導,而只有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教師的“導”才會更有效。面對各種各樣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教學方法,其中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去接納你這個老師,把注意力放在課堂上。大家都知道英語相對于其他學科邏輯思維較強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讓大部分學生乏味甚至厭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為“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可以通過交流合作融入課堂,感受其中的樂趣,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
教師的授課是乏味的,學生的學習就是被動的,課堂缺乏生氣,學生則缺乏活力,教育效果自然不理想。只有生動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才能激發(fā)和更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能使課堂生動而高效呢?
一、進行生動有趣的課前交際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課堂教學上。課堂前五分鐘的安排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如何利用好這課前5分鐘呢?
(1)學生自備對話表演。
(2)猜測活動,如Guess my friend。臺上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朋友,但不說出他的名字,介紹之后讓其他同學猜。這樣不僅練習了口語,而且訓練學生用英語思維的重要一環(huán)。
(3)就學習的課文,讓學生針對課文來進行復述或表演。
(4)學生課前準備英語小短劇,屆時上臺表演。
(5)英語演講。學生課前自己準備一篇演講,課前來展示。
二、采取形式多樣的新課導入
1.問答式(ASK AND ANSWER)導入
這是以教師的提問為主線,通過師生的問答導入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可以通過自我介紹進行導入;也可以使用提問方式,通過復習,以舊帶新進行導入;還可以對課文題目進行討論,直接破題導入;也可通過重要的語言點進行導入。
2.討論式(DISCUSSION)導入
新編英語教材圖文并茂,生動的畫面為語言學習設置了生動的語言情景,能有效地引起學生對話題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插圖和討論題不但與單元話題有關,還聯(lián)系到我們的生活實際,這樣更能激活學生的思想,使課堂教學始終在一種熱烈、積極氛圍中進行
三、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
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內(nèi)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等情況,我們應盡量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和積極性,把活躍課堂氣氛作為前提條件。
利用實物、圖片及簡筆畫。利用這些手段進行教學,形象、直觀、生動、易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獲得記憶的效果。
做游戲。游戲也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在英語課堂上適時地進行各種英語游戲,不但消除了學生由于緊張心理所帶來的疲勞,而且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各種能力。
3.分小組學習討論,開展小組間競賽的方法
將全班學生按學業(yè)成績,能力水平,個性特點,性別比例等合理搭配,6人一小組,形成A、B、C三個層次,組內(nèi)異質(zhì)就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zhì)又為保證各層次3個小組間展開的公平競賽創(chuàng)造了條件。
這種方法是以異質(zhì)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的一種教學策略體系。課文講解包括拼讀生詞及詞組,分析解釋課文兩部分內(nèi)容。其間可以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均得以實踐。
四、優(yōu)化教材設計,合理安排時間
一堂成功、高效的英語課,首先要求老師在課前作好精心的準備、設計,才能在課堂上有靈感的激發(fā)和有豐富的生成。
1.教學設計主次分明
教師要根據(jù)學情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要求要體現(xiàn)循序漸進的原則,應該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過渡。教學設計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投入出發(fā),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和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也受到情感熏陶,進一步提升情感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一個關鍵元素是能夠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單位時間的使用,有效地處理課堂教學節(jié)奏。這就要求外語教師減少不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必要的解釋,這就是提高了有限時間內(nèi)課堂教學效益,解決了時間不夠的問題。用最少的教學時間和精力,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在提問對象的選擇上也要做到“點面結(jié)合”,不能只顧及舉手積極的同學,也要兼顧相對“安靜”的同學。由于被提問的次數(shù)和頻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頻頻惠顧”的學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對英語興趣倍增,學習進步明顯;而被“冷落”了的學生,其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很容易被挫傷。從而導致班內(nèi)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提問時要求每位學生都動起腦來。本著對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對普通生可逐步“升級”,對后進生可適當“降級”的原則。我的做法是不同能力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
3.提問要及時反饋
提問后除了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準備,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外,還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反饋。學生回答問題出錯時,可及時糾正,但也不能見錯就糾,這樣會打斷學生英語思維的連貫性。對于回答不全面的問題,可讓其他學生補充或大家共同討論,必要時教師給予啟發(fā)、幫助。教師的評價不能單一,不能只是“Yes”“Good”“Well done”,要有一些個性化的評價,如“Yes,I also think so.”“Maybe you are right.”平時,我一般發(fā)問后先停頓一下環(huán)視全班,觀察反饋的信息。同時根據(jù)我平時的習慣,適當?shù)耐nD時間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停頓時間較短,表明問題簡單要求迅速作出回答;反之則表明問題較復雜,要求仔細從多方面來考慮。難怪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這足見留適當?shù)耐nD讓學生“想”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職業(yè)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