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我讀完王旭明的微博時,心情無比沉重,感觸很多。感觸一:孩子愛學語文,老師愛教語文,乃至天經(jīng)地義,為何成為語文人的中國夢?感觸二:語文還有真假之分,為何敢說話、會說話、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也成為語文人的中國夢?感觸三:語文人的真正的中國夢是什么?
【關鍵詞】民族;悲哀;語文;中國夢;感觸
“中國夢”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報刊雜志、新聞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一個詞組。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xiàn)場。習近平定義“中國夢”——實現(xiàn)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在十八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九提“中國夢”。而《語文學習》2013年第3期轉(zhuǎn)載了王旭明的一段微博:
語文人的中國夢
——我作為一個語文工作者的中國夢是:那一天每個大陸孩子都愛學語文,每個語文老師都愛教語文。真語文回到她的故鄉(xiāng),各種假語文沒有市場也不再忽悠人。國民語文應用能力普遍提高,敢說話、會說話、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成為一個時代之風尚。
當我讀完這段微博時,心情無比沉重,感觸很多。
感觸一:孩子愛學語文,老師愛教語文,乃至天經(jīng)地義,為何成為語文人的中國夢?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作為偉大祖國的后代愛學語文,學好語文,乃是理所應當、天經(jīng)地義的。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過:“母語是民族文化之根,重不重視、學不學得好是一個文化認同的問題,絕對不是簡單的一個學科一門課程的問題。”還說:“世界上每個國家對自己的母語都是非常重視的,因為民族的語言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當民族文化消失了,民族的根也就消失了,這個民族也差不多了?!绷暯娇倳浂x“中國夢”——實現(xiàn)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如果我們的后代連母語都不愛,連民族的根都學不好,何談于“實現(xiàn)偉大復興”。
語文新課標還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
但是,這為何會成為語文人的中國夢呢?這是由于在外語的嚴重沖擊下,應試教育的籠罩下,“語文教學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見影,不能立馬顯現(xiàn)‘政績’‘考績’,因而日漸‘失寵’,其地位與價值在中學開設的課程中實際上已下沉到‘小四子’‘小五子’,和外語已無法并駕齊驅(qū)?!保ㄓ阡粽Z)面對中國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王旭明先生不得不把它上升到“中國夢”的高度來認識,把孩子愛學語文,老師愛教語文定為語文人的中國夢。
感觸二:語文還有真假之分,為何敢說話、會說話、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也成為語文人的中國夢?
我們聽說過假藥害死人,假種子害死農(nóng)民。未聽說語文還有真假之分?!罢嬲Z文”是相對于“偽(假)語文”這個概念來說的,西南大學附中麻辣教師張萬國說:“1999年第一次踏上講臺,我就想好了,要教‘真語文’,不教‘偽語文’。所謂‘偽語文’,就是:一個孩子學了十幾年語文,既不愛讀,也不愛寫,既不會讀,也不會寫。而‘真語文’則是: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增進思想、陶冶情操,學會思考。”
2012年11月23—25日,全國14省市32校小學語文聯(lián)合教學研討觀摩活動在福建省泉州市舉行。在研討會上,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倡議:讓“短、實、新”這股新風吹入語文課堂,提倡本真語文,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真讀、真說、真寫、真對話。特級教師賈志敏強調(diào):語文教師要愛學生、愛課堂、愛讀書,踏踏實實,本本分分,從一字一句入手,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語言文字報》和《語文建設》雜志聯(lián)合全國14省市32所學校發(fā)布了《聚龍宣言》,宣言倡議:教師要真講、學生要真學、評價者要真評,在本真語文的旗幟下,教真語文,教實語文,教好語文。因此,一場“真語文”大討論在語文界全面展開。
當前,“偽(假)語文”的主要表現(xiàn)為: 輔助媒體濫用化,公開教學表演化,文本研讀空泛化,閱讀教學資料化,復習鞏固考試化,名著閱讀集訓化,語言賞析格式化,作文訓練套路化。
相反,無論是一線語文教師,還是語文專家學者都認為:真語文應該體現(xiàn)三個有效規(guī)律:一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學生自己能讀懂、能學會不要教。二是先教后學,以教導學。當學生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處于依靠老師的階段,教師要真講、真教,在教學時,要本著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學習的方向,目的是體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把教師的閱讀分析能力轉(zhuǎn)化為學生的閱讀方法,把教師的作用轉(zhuǎn)化為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最終實現(xiàn)“教、扶、放”的過程。三是能學不教。教師要敢于、善于“示弱”,讓學生“逞強”。
感觸三:語文人的真正的中國夢是什么?
偉大祖國的“中國夢”是——實現(xiàn)偉大復興。而語文人的真正的中國夢是:除王旭明先生所說的兩點——一是愛,一是真外,還有:
1.實現(xiàn)母語的偉大復興,讓我們的母語發(fā)揚光大,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2.打破應試教育的桎梏,堅持真正的語文素質(zhì)教育,還語文的本來面目,繼承漢語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
3.駕馭好語文教學中的兩架馬車——閱讀與寫作,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相輔相成,絕不偏頗。
4.讓師生從沉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解放思想,放下沉重的課業(yè)負擔,從繁多的考試中、題海中解脫出來。
5.把民族的悲哀變成民族的崛起、民族的希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于漪《看母語教學地位的升沉》《語文建設》2009年第7、8期
[3]王旭明《語文人的中國夢》《語文學習》2013.3
(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工業(yè)園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