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整體形式的良好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也在蒸蒸日上上。最近幾年,我國借鑒我國教育的良好模式,在對自身的教育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因此,在我國教育界展開了課程改革,在課程改革中總結出了新的課程標準,這一課程標準就成為了當前教育界普遍應用的教學標準。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也要遵循這一課程標準,積極開展個性化物理教學。
【關鍵詞】初中物理;個性化;教學理論
初中教學階段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教育的主要方向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科學素養(yǎng),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性能力素質提高的教育,初中物理教學也要以此為主要方向,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所指的個性化教學就是指“教師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新的教育理念與見解自由融入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學藝術而獲得較高層次的教學境界。”
一、細談個性化教學
個性化教學是任何一個學科都在努力的方向,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符合當前課程改革對素質教育的要求,那么,在教育理論中,個性化教學到底是如何理解的呢?
具體而言個性化教學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理解,第一方面,教學活動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基礎。也就是說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一定要以不同學生所具有的不同個性或者是個別性為基礎,這樣開展起來的教學活動才具有個性化。第二方面,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個性化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有充分的空間去實現(xiàn)自己學習探究活動。第三方面,在教學活動中,教學的方式方法具有個別性。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所教授出來的教學效果都是不同的,不同課程內容所需要的教學方式方法也是不同的,這就對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具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效果。通過以上的分析大致可以了解到,個性化教學主要強調的就是三方面的內容,即學生學習方式的個性化、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個性化、學生人格發(fā)展的個性化。
但是,就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實際教學狀況來看,個性化教學的實施還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因此,我們要加大對個性化教學理論的研究。
二、初中物理個性化教學方式研究
物理知識是一種邏輯性、空間性相對較強的知識內容,而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掌握物理知識也是存在一定難度的,那么,為了提高初中物理知識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積極應用個性化教學方式,而針對個性化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提出了以下幾點物理知識個性化教學方式。
1.開展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就是指要在學生開展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學生需求對其進行分組,這樣以滿足學生的自我發(fā)展需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所開展的分組教學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首先是對學生情況進行掌握,這是開展分組教學的關鍵內容。了解學生情況的方式也是有很多種的,比如通過同學、其他老師、成績檢測等方式進行了解。其次,進行分組。分組的關鍵是要把該堂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狀況相結合,在分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分組狀況要隨機應變,不應該一成不變,如果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就可以把其分為快組,而如果接受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則可以把其分為慢組,這樣學生就會根據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學習,不會在心理上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最后,分組教學。分組教學要采用集體教學與分組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如果所講授的內容是一個全新的主題、定律或者是概念,則可以選擇集體教學方式,而如果進入深度學習時,就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知識、接受狀況等進行分組教學。
比如,在講授“簡單電路”知識時,前兩節(jié)課程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學生接受起來不會有很大的差異,這就需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集體教學。在集體教學之后,教師對學生的掌握情況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時,在深入學習時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情況進行分組并分組指導。
2.探究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
探究性教學是當前新課程標準中比較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探究性學習方式使學生與教師相互合作而實現(xiàn)的一種教學過程也是一種學習過程。而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對于初中物理知識這種邏輯性、思維性較強的學習內容而言,更需要學生利用有效的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習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xiàn)探究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要從兩方面的工作著手,一方面是教師要立足于初中物理教材,從中找到學生能夠進行探究的新問題。例如,在講授電壓、電流表具體應用方法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開展“電路中串聯(lián)電壓表”、“用電器并聯(lián)電流表”等探究性問題的研究。除此之外,探究過程也是新的問題產生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要利用學生的探究活動,發(fā)掘更有深度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引領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例如,在學習有關“凸透鏡成像”知識時,通常情況下,凸透鏡成像的大小是很容易通過眼睛判斷出來的,但是當“u=2f”時,我們用眼睛就很難分辨出像的大小,而這時教師就可以直接把形成“等大實像”的結論告訴學生,但是,仍然要盡量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該結論的探究性試驗。這樣的教學過程,就實現(xiàn)了探究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的結合,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結束語
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是基礎形成階段,學習習慣、學習方式等的養(yǎng)成對于日后的長遠發(fā)展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學,讓學生不但掌握了物理知識,還能夠掌握高效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朱其勇.物理教學個性化淺探[J].中學物理.2008(07)
[2]胡海峰.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優(yōu)化物理課堂教學[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07)
[3]唐清華,陳敏,崔鴻.淺談幾則生物學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教師).2010(04)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現(xiàn)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