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師師作為宋代名妓,與文人墨客多有交往。文人有感于她的美貌、才華或命運,將其寫入自己的詩詞,有贊美之詞,有批判之語,也有借題發(fā)揮,抒發(fā)情感之作??傊娫~中,李師師的形象是多面的。
【關鍵詞】李師師;宋詩;宋詞
歷代文人與青樓女子都有著難以言說的關系,宋代的文學作品中,妓女的身影是隨處可見。她們一般都是才貌雙全,有機會結識文人墨客。有些文人雅士與李師師有過交往,或者聞其美名,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進行詩詞創(chuàng)作,畢竟李師師與皇帝的關系緊密,文人墨客關于李師師的詩詞創(chuàng)作要顧及此等關系,因此創(chuàng)作數量較小,創(chuàng)作主題和主體也比較集中。這些詩詞分為三類:贊美師師才貌雙絕;批判師師誘惑國君,禍國殃民;客觀的由李師師的人生起伏看北宋的興衰。
一、贊嘆其美貌與才藝
張先《師師令》(香鈿寶珥)、晏幾道《生查子》(遠山眉黛長)、秦觀《一叢花》(年時今夜見師師)、劉學箕《賀新郎》(午睡鶯驚起)、周邦彥《玉蘭兒》(鉛華淡佇新妝束)和《洛陽春》(眉共春山爭秀),將關注點放在李師師的美貌和才藝上,本文就幾首比較有代表性的詩詞研究李師師的色藝雙絕。
晏幾道《生查子》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上闋中用才女卓文君和美人趙飛燕的遠山眉形容師師的美貌,可見李師師在晏幾道心中的地位,下闋又將李師師與青樓所有美麗的女子比較,即使看遍所有潁川的女人花,還是李師師最美好。
李師師有如此魅力,文人雅士當然會競相一睹芳容。就連寫過“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秦觀,也將自己的長情賦予了李師師,寫下《一叢花》(年時今夜見師師)。
年時今夜見師師,雙頰酒紅滋。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裊涼飔。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佳期,誰料久參差?愁緒暗縈絲,想應妙舞清歌罷,又還對、秋色嗟咨。惟有畫樓。當時明月,兩處照相思。
詞中秦觀聯(lián)想到:當時見師師,她“雙頰酒紅滋”。夜深時放下簾幕,那一盞燈發(fā)著昏暗的微光,外面已經點點露水,晚風清涼,李師師的頭飾隨意的丟在地上,緊緊的靠著秦觀不肯起身,一邊唱秦觀給她填的新詞,一邊流著眼淚,本來約好再見面的,可是誰又曾料想到會拖了這么長時間。秦觀的內心纏繞的層層的愁悶,想到李師師跳著美妙的舞蹈,唱著靈動的詩詞之后,想到兩個人還不能見面,對著悲涼的秋色而嘆氣吧?,F(xiàn)在也只有當時站在畫樓上共同欣賞的那一輪明月,能看到兩個有情人相思的神情吧。詞中,秦觀沒只用簡單的幾處神態(tài)便把美人微醉的嬌憨和李師師的才情展現(xiàn)于讀者面前。
上面的詞,有簡單贊美李師師貌美如花的,也有單純被其歌舞曲藝征服的,總之,對于李師師他們是出于真心的贊美和愛惜,塑造的是正面形象。
二、以色魅惑男人,典型的紅顏禍水
方回《俳體戲書二首》,周邦彥的《少年游》和《蘭陵王》都直接或者間接的表達著一個共同的意思“禍水”,就周邦彥的作品分析:
少年游(商調)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彥這首詞“似飲妓館之作”,流連風月場所,本來就是鄙陋猥瑣而不堪賦寫的,但高明的詞人能化腐朽為神奇,在色情的泥沼中淘洗出真正的價值與美的光彩,這就難能可貴。
雖然這首詞沒有直接道出詞作的主角,但不少人認為是當朝天子宋徽宗和李師師,在宋以后的小說中,還往往將此情節(jié)大加渲染。夜晚之時,作為與李師師交好的周大學士前來探望,不巧碰到也來幽會的皇帝宋徽宗,情急之下,周邦彥躲到了李師師的繡床下面,于是親眼目睹了詞中的畫面。李師師用纖纖玉手為宋徽宗剝橙,描寫的極為細致,起首三句就只寫了這一個纖手親破新橙的動作細節(jié),“并刀如水”形容破橙之器光潔如同清水之澄澈,“吳鹽勝雪”形容玉盤明凈果蔬新鮮。在這幅近乎透明的靜物畫背景下,出現(xiàn)纖纖玉指剝橙的動感畫面,使整個畫面頓時活躍起來,充滿了生活情趣,女子的溫情也巧妙的表現(xiàn)出來。
周邦彥見此情此景,寫下《少年游》,并送于李師師。李師師時不時的拿出彈唱一番,不料宋徽宗再來之時恰巧欣賞到了這首詞,知道周邦彥當時就藏于李師師房中,于是勃然大怒,將周大學士趕出汴京,便有了《蘭陵王》(越調柳)。
這首詞是周邦彥離開京城的告別之作,詞寫欲留不得,非走不可。以柳發(fā)端,鋪寫別情。周邦彥因為《少年游》觸怒龍顏,宋徽宗一怒之下將其趕出京城,師師送別,周邦彥又以此詞相贈,抒發(fā)對京都的不舍。這樣看來,周邦彥的不幸遭遇可是拜師師所賜。
李師師的美貌不容置疑,因她對文人甚至是皇帝產生了負面影響。被冠以“紅顏禍水”,是她留給讀者的一種負面形象。
三、懷古傷今,感懷時事
在這兩種詩詞之外還有另外一類文本,以晁沖之兩首七律《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和劉子翚《汴京紀事二十首》為代表。
晁沖之也與李師師有過交往,后再到京城時不得其便,因而寫了兩首七律《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其一:
少年使酒走京華,縱步曾游小小家。
看舞霓裳羽衣曲,聽歌玉樹后庭花。
門侵楊柳垂珠箔,窗對櫻桃卷碧紗。
坐客半驚隨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這是詩人追懷往昔的汴京之游而抒發(fā)的感慨之作。詩人年少風流,富貴輕狂,“小小”指名妓蘇小小,此詩以蘇小小指代李師師?!翱次枘奚延鹨虑币痪涫腔貞浳羧盏娘L月繁華和對李師師歌舞的欣賞?;貞浧鹈死顜煄熥√幍暮廊A和環(huán)境的優(yōu)美:門外楊柳成蔭,門上垂著珠簾繡箔,窗上卷起碧綠的窗紗,正好對著一棵櫻桃樹。最后兩句詩,發(fā)出眼前的感慨。這些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了,昔日的風華不再,文期酒會的主人也已如星之散落,彼此天各一方。詩人由追憶過往抒發(fā)時光荏苒,物是人非之感。
理學家劉子翚有《汴京紀事二十首》之一: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
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時動帝王。
本詩通過對歌妓李師師垂老湖湘的描述,引出北宋繁華不再的悲涼之感。由此便可折射出北宋衰亡的時代縮影。作為北宋著名歌妓的師師姑娘,曾受宋徽宗寵幸的青樓女子李師師,也隨著繁華的結束,年老色衰,顛沛流離,風光不再?;貞洰斈?,李師師才貌雙全,一首曲子便名動京城,但那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罷了。
這類創(chuàng)作雖然是寫李師師,但又不僅僅是寫李師師的美貌和才華,也不是怪責李師師的紅顏禍水,相反這類詩人比較中立,以寫李師師來感傷時事,通過李師師的人生起伏,映射大宋王朝的興衰。
四、結語
李師師的不幸是將昏君宋徽宗和其他文人俠客的寵愛集于一身,身處岌岌可危的大宋朝,帝王醉生夢死,李師師對拯救病入膏肓的大宋朝有心無力,宋徽宗的寵愛和李師師的順從給了百姓發(fā)泄不滿的窗口,李師師成了他們眼中的紅顏禍水。
李師師也是幸運的。她才貌雙絕,品格超凡,這是許多普通女子夢寐以求的資質,在從古至今的女子中,還沒有一個能同時挽住皇帝(宋徽宗)、俠客(燕青、宋江)和文人(周邦彥)的手臂。她也是文人眼中能歌善舞,才貌雙全的摯友。至少在詩詞中,李師師短暫且華麗過。
【參考文獻】
[1]傅璇琮.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唐圭璋.全宋詞[M].上海:中華書局,2009.
[3]王瑾.論李師師藝術形象的演變及其成因[J].南昌大學學報,2008,39(1):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