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漢語發(fā)展史
(一)先周語言是古漢語的母體語言
中國歷史,較詳細的文字記載始于周代,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是《詩經(jīng)》、《尚書》、《周禮》等。周王朝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語言文字的統(tǒng)一,形成了西周初期的“普通話”——西周官話,此期語言的主要代表是后世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詩經(jīng)》。
西周統(tǒng)治集團統(tǒng)一全國語言,既是政治意志的體現(xiàn),又是文化統(tǒng)治的體現(xiàn)。在所有的文化交流和整個社會事務(wù)中,使用先周語言,就意味著在全國范圍內(nèi)確立了周族的崇高地位,表示了周族權(quán)威的存在,它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不知不覺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同周禮一樣,對整個社會起著人們平時感覺不太明顯實際卻非常強大的約束作用,它與周禮一起把整個中華民族統(tǒng)一納入周文化體系之中。
由于西周的首都在鎬(hào),其地距長安(今西安市)甚近,可視為長安即周都,后經(jīng)漢、唐盛世,長安成為聞名世界的古都,故后人一般都以為古長安方言就是古漢語的代表話即母體語言,殊不知長安方言是流,不是源,真正的源頭語言是先周語言,是先周部族長期生活過的隴東地區(qū)的方言,因此,隴東方言才是古漢語的母體語言。
(二)先周語言代表了古漢語的聲調(diào)
綜合各地方言聲調(diào),參考普通話聲調(diào),由先周語言可以模擬出包括入聲在內(nèi)的古漢語四聲聲調(diào)。
古漢語模擬聲調(diào)如下:
平聲□35 上聲□53 去聲□55 入聲□42
(三)普通話與先周語言一脈相承
誠如前述,先周語言是非常古老的方言,比北京方言要早得多。西周初期統(tǒng)一全國語言時使用的西周官話就是周族的語言,即先周語言,也就是規(guī)范化了的古隴東方言,從此奠定了先周語言在漢語中的鼻祖地位。以后經(jīng)由西周官話、長安官話、洛陽官話、汴梁官話、臨安官話、南京官話、北京官話,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普通話。
(四)先周語言——漢語官方語言的代表
從古到今,先周語言的身份、地位,完全體現(xiàn)了作為漢語官方語言的特點,這可以從先周語言的起源、音系構(gòu)成、應(yīng)用幾方面反映出來。
1.先周語言的起源
所謂先周,是指周王朝建立之前的時代,它與夏、商并存,歷經(jīng)1000余年。先周發(fā)祥地在邰地(今陜西武功),但先周最重要的發(fā)展時期是在隴東(古“邠”bīn國,舊文獻作古“豳”國)度過的,歷經(jīng)500余年。先周傳至古公亶父,又離開豳地遷往岐下(今陜西岐山)。
先周遷往岐下歷時不足百年即滅商建周,岐下時日甚短,不足以在語言文字方面形成新的體系,因此,先周語言應(yīng)以在邠國形成的隴東方言為準。先周語言就是周先民的語言,也就是規(guī)范化了的古隴東方言。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較詳細的文字記載始于西周,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是《詩經(jīng)》、《尚書》、《周禮》等。西周王朝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語言文字的統(tǒng)一,形成了西周初期的官方語言——西周官話,但它的基礎(chǔ)方言卻是先周語言。
2.先周語言的音系
前已述及,現(xiàn)代隴東方言包含了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全部的聲母和韻母,聲調(diào)也相同,都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diào),轄字也基本相同,由此推斷,古漢語以先周語言的音系為代表就是順理成章的。
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黑、賊、北、肋、勒(掯)、?。郏?、得(去)”幾字都讀ei韻,是難得一見的漢語古音的保留,而且往往有“又讀”,聲調(diào)分屬于四聲。為什么這幾個字普通話會讀成ei韻呢?答案要在先周語言中去找。先周語言把“陌”韻字(古入聲韻)都讀ei韻,諸如“得、德、特、額、勒、隔、格、國、客、赫、或、獲、則、澤、摘、窄、側(cè)、策、色、澀、百、拍、麥、陌、脈”等字,與“黑、賊、北、肋、勒(掯)、?。郏⒌茫ㄈィ倍际峭嵶?,這說明先周語言的讀音是古音,普通話分化成了“e、o、uo、ɑi、ei”數(shù)韻,已經(jīng)與古漢語分道揚鑣遠矣。
3.先周語言的應(yīng)用
我們采用“逆推”,由近及遠來看先周語言的應(yīng)用。
翻開《現(xiàn)代漢語詞典》,先周語言詞匯俯拾皆是,原因是“普通話以北方話為基礎(chǔ)方言”。
以四大名著為代表的明清小說中,先周語言得到了廣泛的應(yīng)用。
元曲、宋詞、唐詩中,不乏先周語言的應(yīng)用。
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中,有許多先周語言的“本字”,已經(jīng)少為人知了。例如“缸”讀háng,其意為“壇子”,隴東方言至今在用。
歷代韻書,包括平水韻、集韻、廣韻、唐韻、切韻,其入聲部無不奉先周語言為經(jīng)典。
《詩經(jīng)》,多少人讀來感覺語言晦澀,但是隴東人感覺淺顯易懂,因為《詩經(jīng)》當初就是用隴東方言(先周語言)寫成的。例如《詩經(jīng)·邶風》:“匏有苦葉,濟有深渉。深則砅(liè),淺則揭?!薄俺P”是個會意字,《說文解字》曰:“砅,履石渡水也?!?/p>
以上列舉的先周語言應(yīng)用,說明年代越久遠,語言越古老,先周語言與漢語官方語言越貼近,隴東人越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