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聲調(diào)
隴東方言有四個基本聲調(diào)(不包括輕聲和變調(diào)),調(diào)類和普通話相同,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調(diào)值如下(以寧縣方言為代表):
陰平□31 陽平□35 上聲□53 去聲□55
注:1.隴東方言的輕聲調(diào)值為□21,一般不另行標(biāo)注。
2.隴東方言的單音節(jié)詞均讀本調(diào),多音節(jié)詞連讀時往往有變調(diào)(連讀變調(diào)從略)。
3.隴東方言有“語法變調(diào)”的現(xiàn)象,變讀出一種長音來,如表示復(fù)數(shù)人稱的“我的、你的、他的”,讀作:?耷uo311di21、ni311di21、ta311di21;又如表“小”意的子尾詞(名詞及量詞),不疊用則用讀長音的單音節(jié)表示:盅子zhonɡ553zi21、車子che553 zi21、盒子huo335zi21、腿子tui555zi21、樣子yanɡ555zi21,等等。
4.隴東方言的慶城話與西峰話,陰平調(diào)值為□42,似與古入聲有關(guān)。
(四)先周語言詞匯
先周語言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華夏文化并延續(xù)了幾千年,但流傳至今有些方言字卻被人們遺忘,使用時隨心所欲,往往以同音字替代(這絕不等同于“通假字”),甚至名家小說以及權(quán)威性工具書中每每可以見到同音字替代現(xiàn)象。
概括來說,先周語言詞匯與普通話詞匯大體相同,但先周語言又有其“方言字、方言音、方言義”的特點,例如“衺”字,《新華字典》做為“邪”的異體字收錄,《辭?!钒础靶啊钡耐僮挚创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干脆沒有收錄。
二、先周語言與普通話
(一)古入聲與古韻
依王力先生的觀點,中古漢語的去聲大部分由上古入聲變來。常見古入聲字,在古中原官話中有60%以上派入了去聲,但在隴東方言中,約80%派入了陰平。
1.古入聲字分派
常見古入聲字在普通話和今隴東方言中分派情形:
2.古“陌”韻
眾所周知,在普通話中,“陌”讀mò,“澤”讀zé,“賊”讀zéi,“黑”讀hēi,“北”讀běi,“側(cè)”有cè、zhāi兩讀,“肋”有l(wèi)è、lèi兩讀,“得”有dé、děi兩讀,“脈”有mài、mò兩讀,以普通話讀音讀入聲韻的古詩詞,無異于作繭自縛。何況,傳統(tǒng)京劇中的韻白,還有將“賊”讀zé,“黑”讀hē,“北”讀bō的情形(蘭州話的讀音與之類似),更加五花八門,無所適從。
在廣義的關(guān)中地區(qū),確切地說,在隴東地區(qū),“陌”字的現(xiàn)代方言讀音為mei31,中古讀音應(yīng)為mei42,則古“陌”韻的字至少在唐宋代全部讀為ei韻,入聲(調(diào)值為□42)。中古時期的隴東方言讀音代表著中古漢語(官話)的讀音。
3.其它古入聲韻
“藥”韻讀如yue,“緝”韻讀如zei。
(二)漢語四聲的演變
依王力先生的觀點,漢語聲調(diào)經(jīng)歷了由簡單到復(fù)雜的演變過程,他在《漢語詩律學(xué)》中寫道:“上古的聲調(diào)只有兩大類,就是平聲和入聲。中古的上聲絕大部分是平聲變來的,少部分是入聲變來的;中古的去聲大部分是入聲變來的,少部分是平聲變來的?!边@在北京話中是正確的,在隴東方言中未必如此。
上古的平聲、入聲的調(diào)值已不可考,就是中古的平、上、去、入四聲的調(diào)值也不甚了了,只有近古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四聲調(diào)類相同,但調(diào)值也不一定相同。語音學(xué)研究感到困惑的地方,就是古漢語有調(diào)類,無調(diào)值。本文給出古漢語四聲的模擬調(diào)值如下:
平聲□35 上聲□53 去聲□55 入聲□42
(三)現(xiàn)代漢語的“文白異讀”
眾所公認,文言文即等同于古漢語,“文讀”即文言文(古漢語)讀音,“白讀”即白話文(現(xiàn)代口語)讀音,普通話是以(現(xiàn)代)北京音為標(biāo)準(zhǔn)音,因此普通話的書面語讀音與口語讀音的差異稱為“文白異讀”無可厚非,但各地方言是否都有“文白異讀”問題,值得商榷。
無可爭議,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的書面語讀音與各地方言的口語讀音之間,有時有不一致的地方,這可以稱之為“讀書音”與“口語音”的區(qū)別,不可仿北京話有“文白異讀”而在其他方言中也推而廣之,將“文白異讀”定義濫用,這樣會引起混淆,甚至?xí)?dǎo)致錯誤。例如 “薄、削、角(色)、血、模、熟”等字,在許多方言中,讀書音都是向普通話白話讀音靠攏的,即與所謂的“白讀音”接近,而口語音卻與普通話書面語讀音接近甚至一致,即與所謂的“文讀音”接近或者一致。
隴東方言“文白異讀”與北京話恰好相反:北京話文讀音遵循文言文讀音,白讀音遵循白話文讀音;隴東方言文讀音遵循白話文讀音,白讀音遵循文言文讀音。因為隴東方言所謂的“文讀”,是按現(xiàn)代書面語來讀,接近普通話讀音(即白話文讀音),而所謂“白讀”,是按方言口語音來讀,接近古漢語讀音(即文言文讀音)。
(四)漢語的尖、團音
古漢語曾經(jīng)有過尖音,某些現(xiàn)代方言仍然有尖音,如粵方言的“酒”即為尖音字,讀如zǐu(九讀ɡǒu)。普通話已無尖音,現(xiàn)代隴東方言的大部分地點方言亦無典型的尖音,但少數(shù)地點方言依然有尖音,如寧縣方言讀音:新sin31,星sinɡ31,精zinɡ31等;鎮(zhèn)原方言讀音:中zenɡ31,水sei31,住ci31,等等。
普通話的部分字保留有古尖音的聲母,如“足、促、肅、甑”等,而隴東方言也有部分字保留有古尖音的聲母,如“俊、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