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回民話與漢民話的差別
隴東地區(qū)的平?jīng)鍪嗅轻紖^(qū)(以前稱平?jīng)隹h)是回民聚居區(qū),回民中間流行著一種與漢民話不同的方言,其發(fā)音和詞匯均有其特點。
㈠回民話的發(fā)音
回民話的發(fā)音基本上與西安方言城區(qū)話(典型的關(guān)中方言)發(fā)音相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1.普通話的zh、ch、sh、r聲母拼合口呼時,回民話讀作pf、pf‘、f、v,例如:豬pfu,出pf‘u,書fu,如vu,專pfan,穿pf‘a(chǎn)n,拴fan,軟van等。
2.有“尖音現(xiàn)象”,即把普通話d、t聲母拼齊齒呼的字讀作j、q聲母,例如:低ji,踢qi,電jian,天qian等。
3.連讀變調(diào)不同,最顯著的地方在于兩陰平字連讀時的變化,例如“東風”,漢民話變調(diào)讀組作donɡ53fenɡ,回民話變調(diào)讀作donɡ35fenɡ,此點與西安方言相同(實際上,平?jīng)鲠轻紖^(qū)的回民,祖上就是由西安遷移來的)。
㈡回民話的詞匯
回民話有少數(shù)詞匯與漢民話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1.親屬稱謂有差別,例如:
祖父 祖母 父親 母親 叔母
漢 爺ye35 奶nai53 達da35 媽ma31 娘niánɡ
回 爸爸ba53ba 奶奶na35na 達da55 □兒ner35 娘娘ya35ya
2.回民用語中有來自伊斯蘭教經(jīng)文的詞語,例如:
阿訇 箍拿哈(罪過;生?。?哈吉(朝覲者)
五、新派方言與老派方言的差別
隨著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新聞媒介的有聲影響,城鎮(zhèn)居民、知識階層和年輕人,越來越多地使用著一種有別于地道的方言(老派方言)的“新派方言”,其特征是:書面語詞匯、普通話發(fā)音、隴東方言聲調(diào)。
㈠詞匯
書面語詞匯大量進入“新派方言”,從而取代了一部分土語詞匯和俚語,例如:
肥皂(洋枧) 水泥(洋灰) 馬甲(領(lǐng)褂子) 哪里(達些) 你們(你的)
板凳(兀不dun31子) 長(窎) 白天(白日) 討厭(日眼) 壞啦(日塌)
開水(煎水) 餃子(煮角子) 包子(菜饃) 餅子(干糧) 面條(片子)
㈡發(fā)音
新派方言中,基本上聽不到[Ч]韻母和[щ]韻母的字音了,不送氣清聲母字也少了,尖音字也少了,古入聲字中的ei韻母字則改讀作e韻母,等等,總之,聽其發(fā)音,與普通話發(fā)音極其接近。
㈢聲調(diào)
新派方言的聲調(diào)基本上與老派方言沒有多大區(qū)別,但是連讀變調(diào)少了,許多詞語按本調(diào)就讀,如“服裝”本調(diào)為fu35zhuanɡ31,老派方言讀作fu31zhuanɡ53,新派方言依然讀作fu35zhuanɡ31。
新派方言的形成及其影響,對于推廣普通話來說是好事,但在某種意義上卻是一種悲哀,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加速了隴東方言的消亡,再過幾十年,將無人知曉隴東方言的本字和文言詞語了;另一方面,年輕人有時會犯“識字反被識字誤”的毛病,下意識地用自以為算是普通話的發(fā)音去“矯正”土語,譬如“粗糙zao55、供給ɡei55、拓tuo31片、抹mo53布”等等,更不用說“角jiao214色、模mo35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