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摽有梅》選自《詩經(jīng)·國風·召南》,詩以落梅比喻青春消逝,是一首委婉而大膽的求愛詩?!堕僮蛹t了》是琦君的小說作品,由導演李少紅拍成25集電視劇,講述清朝末年一個江南小鎮(zhèn)上,大戶容家太太為延續(xù)容家香火為老爺娶姨太太繼而在家庭內(nèi)部生發(fā)的對封建婚姻制度覺悟和反抗的故事。兩部作品中的女子都是為愛而生,等待情人和丈夫,但兩人的命運卻截然相反。
【關(guān)鍵詞】《摽有梅》;《橘子紅了》;女子命運
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暮春時節(jié),梅子黃熟,紛紛墜落。一位姑娘見此情景,敏銳地感到時光無情,拋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卻嫁娶無期。她希望有男子及時來求婚,和他歸去。
同樣地,在中國清朝末年江南的小鎮(zhèn)上,一位婦人也在等待著自己的心上人。她是《橘子紅了》中的大太太,她等待著她的丈夫回到鄉(xiāng)下,回到從前。
《橘子紅了》中大太太的命運和《摽有梅》中女子的命運卻是如此的相仿?!暗鹊介僮蛹t了,老爺就會回來了”,這在小說中多次重復出現(xiàn)的話,是太太畢其一生的等待,這等待成為她的夢想,她的信念;而梅子從掛滿枝頭到剩下零丁的幾個,女子都在熱烈地盼望她的夫家,“可嫁者即嫁之,不暇審擇也”,她在盼望快點把自己嫁了。這首詩全文透露出女子的“急”,她急青春流逝而夫婿無覓。全詩三章,“庶士”三見,她在向整個男性世界尋覓、催促、呼喚愛情?!罢嬲那啻?,貞潔的妙齡的青春,周身充滿了新鮮的血液、體態(tài)輕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這個時期只有幾個月”,如今梅子黃熟,嫁期將盡,仍沒有夫婿的影子,怎么不令人情急意迫。從欣喜、焦急的等待到對愛情的無奈,她的一生似乎在等待中消去,青春無價,卻在指尖流逝。
她們的命運都是等待,一個等待在外不歸家的老爺,一個等待虛無縹緲的愛情,夫君??蓱c可喜的是,大太太在二十年蹉跎歲月后,苦盡甘來,老爺?shù)幕腥挥X悟最終帶給了她幸福。他們手挽著手踏在紅了一片的橘園的土地上,回憶和往事在陽光中變得如此溫暖“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大概說的就是他們吧!而她呢,終其一生,卻換不來她的愛情,多么悲哀,多么無奈絕望呵!
為何她們的命運結(jié)局會如此不同呢?
古往今來,大多都是女子在戀愛中擔當主角,盼望愛情,尋找愛情,努力爭取愛情,有之,墻頭李千金約會馬上裴尚俊而后私奔,倩女離魂月夜追趕王文舉,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馬相如陪他當壚賣酒,此等在后花園中發(fā)生的風流韻事不勝枚舉。這種勇敢,堅強,對愛情執(zhí)著,不離不棄的精神不正投映在大太太的身上嗎?
大太太從出生甚至到死亡,都在那個鄉(xiāng)下,稱得上“地主”的她,是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殘留下的人物。一個正統(tǒng)的賢惠的女人,做著一個妻子應做的事宜:替老爺娶三姨太,寄希望于秀禾生個兒子延續(xù)容家香火,也是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任務,這本該是固守封建的。但她希望通過秀禾撈回老爺?shù)男?,撈回自己二十年前的愛情,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難道不是進步的嗎?同樣地,另一可憐女人——秀禾,她的命運就像那只風箏一樣蒼白,但她曾經(jīng)也頑強地反抗過她的命運,即使最后幻化成晦暗背景下的一抹橘紅。但《摽有梅》中的女子,她大膽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思,卻沒有把思想化為行動,沒有積極地追求對方?!睹颉氛f:“《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逼鋵?,這只是一首待嫁女子的詩。女子望見梅子落地,引起了青春將逝的傷感,希望馬上找到意中人與她成婚。毛序》說:“《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其實,這只是一首待嫁女子的詩。女子望見梅子落地,引起了青春將逝的傷感,希望馬上找到意中人與她成婚。與大太太相比,這是懦弱不夠勇敢的。
《周禮·地官·媒氏》載:“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而不禁。司男女巡視無夫家者會之?!笨梢姡谥艽?,庶民有自由追求和結(jié)婚的風俗。詩中待嫁女子,她在求愛方面,既有大膽的一面,卻又帶著幾分矜持,本來是她主動向小伙子示愛,懷著焦急的心期待愛神的到來,卻偏說“求我庶士”,是小伙子愛慕她追求她;本來是她向小伙子求愛,卻偏要等小伙子開口。這正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在叩擊愛情之門時所常有的羞澀感與自尊心的表現(xiàn)。全詩托物起興,一連三章用樹上梅子的遞減和樹下落梅的遞增,和女主人公要求小伙子從選取定吉日到馬上就成婚的呼喚,袒露了追求愛情幸福的一顆明潔而美好的心,其情意的真摯,沁人肺腑。清人牛運震《詩志》說:“此自女子之情,詩人為之寫其意耳。開后世閨怨之祖?!边@不禁令人想到《金縷衣》中“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人生充滿變數(shù),只有自己好好把握。好在她能表達,能傳遞,將真實的自我展現(xiàn),唱出她所想所要的,而不是林黛玉的獨自凄憐。就是在現(xiàn)代,我們也可以從聞捷那句“……蘋果樹下那個小伙子……說出那句話吧……”中讀出了在女性心中的一種亙古不變的情感追求。
這位少女苦苦等待的原因是風俗禁忌,還是她本人的害羞?我們不敢妄加猜測。但從周代的社會風俗來分析,風俗禁忌的原因是可以排除的。那么,除了她本人的害羞外,可能還有選婿標準的問題。人在某種時候,是需要一種勇氣和大膽的。能夠毫不顧忌外來壓力,敢于將自己內(nèi)心的欲求“瘋狂”地表達出來,這本身就需要一種極大的勇氣,這本身就是值得贊賞的。我們對《摽有梅》中的女子表示同情,哀其不幸,卻怒其不爭。若社會多些卓文君、繁漪這樣的女子,即使在寒夜,也會有暖流溫暖人間!
【參考文獻】
[1]孔穎達.毛詩正義[A].十三經(jīng)注疏[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歐陽修.詩本義[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七十冊)[C].臺北:商務印書館,1985.
[3]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M].北京:中華書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