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代推行言官制度,讓大臣擁有極大的言論自由。這本是一件好事,能讓皇權處于一定的監(jiān)督之下。但事實卻是,明代言官群體大都以權和利為目標,游弋于皇帝、權臣、宦官之間,或迎合皇帝,或依附權臣,或諂媚宦官,其正義性如曇花一現,而其卑劣性卻可見一斑。本文將對明代言官群體卑劣性的表現及產生原因以及其歷史影響進行探討。
【關鍵詞】《明朝那些事兒》;言官群體;卑劣性;歷史影響
一、明代言官群體卑劣性的表現及產生原因
作為明代官僚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代的政治舞臺永遠少不了言官的身影。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明代言官每一次的彈劾、諷諫往往都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有人數的“四有”群體活動。從迎合皇帝見風使舵到諂媚皇帝以博歡心;從依附權臣甘為走狗到趨附宦官卑污狡檜;從腐敗貪污無所不用其極到枉法殘民不顧民眾怨聲,言官群體的卑劣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當然,言官群體中也不乏剛直敢言的“四鐵御史”馮恩、忠貞守節(jié)的建文崇禎朝言官、清正廉潔的海瑞海青天之類的優(yōu)秀言官,但這些人只是龐大言官群體中的極少部分,個別的優(yōu)秀難以掩蓋群體的卑劣。
(一)明代言官群體卑劣性的表現
1.迎合皇帝,諂媚皇帝。萬歷朝,張居正死后,神宗“有意深罪之”,一些言官“知上意己移”,紛紛跳出來抨擊張居正,歷數張居正數條罪狀。其中江東之、羊可立因最先上疏彈劾而得到神宗重用,一夜驟貴。這樣的例子在明代數不勝數,在皇帝所能帶來的經濟和政治利益的誘使下,言官們以私欲為中心,開始集體攻擊,少數感覺如此不妥,也只能緘默不言,以防他們也成為攻擊的對象。
2.依附權臣,趨附宦官。萬歷時,張居正主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趨媚附勢之徒比比皆是。有的言官為討好張居正,甘當張居正打擊異己的工具,如工部尚書朱衡因性格太剛直而不為張居正所喜,給事中林景旸想有所表現,就上疏彈劾朱衡剛愎,導致后者罷去。天啟時,魏忠賢一手遮天,群臣順勢依附,對魏忠賢歌功頌德。
3.腐敗貪污,枉法殘民。萬歷時,言官利用出巡的機會大肆撈取錢財,有的言官在巡視一地時竟然搜刮到了數萬兩白銀,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一言官竟讓地方官收取罪犯的罰金和贖金送到他家里。部分言官不僅自己貪贓枉法,而且縱容其家人在地方作威作福,勒索錢財,強奪他人妻女為妾等等,弄得民不聊生,百姓對其恨之入骨。
(二)明代言官群體卑劣性的產生原因
1.皇權的強勢和誘惑?;实圩鳛橐粋€封建王朝的象征,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對言官的身家性命、遷謫調動等具有最終決定權,因此迎合皇帝便成了言官們獲取切身利益,撈取政治資本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徑?!皩W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紫禁城高高圍墻內的榮華富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讀書人參加科舉,取得功名,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讀書人出身的言官,在皇權所帶來的最直接的財富和權力面前,低下了自己高貴的頭顱,放棄了自己曾經堅持的道義,這個時候,皇帝就是孔子。至于萬歷中后期出現的,群臣與皇帝因立儲之事而對著干的局面僅僅只為個例,這很大程度上與萬歷皇帝疏于朝政并未進行有效的集權有關的,這里暫且不作太多考慮??傮w來說,明代君臣關系的基調是君為主,臣為奴,皇帝牢牢把握著君臣關系的主動權,臣子的生殺予奪均操于皇帝之手。作為品秩普遍低下的言官而言,雖有其群體的特殊性,但不能擺脫明代君臣關系的主旋律?;蕶嗟膹妱莺驼T惑,一軟一硬,共同促成了言官的卑劣性。
2.權臣、宦官和言官存在利益契合點。雖然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并不是每個言官都能接近皇帝,其所進行的彈劾、抨擊并非都能被皇帝欣賞,加之明代權臣輩出且宦官權傾朝野的現象時有發(fā)生,依附權臣和宦官便成了言官們尋求獲利升遷的又一途徑。結合明代幾大權臣,如徐階、張居正、高拱,幾大權宦,如汪直、劉瑾、魏忠賢,我們便不難發(fā)現,權臣、宦官與言官之間是有利益契合點的。權臣、宦官想要言官的那張嘴,言官想要權臣、宦官的權和錢。通過收買、招攬一大批言官,權臣、宦官在朝廷里便控制了輿論方向和話語權,在這個言論比較自由明朝,輿論和話語權有時候是致命的。經過言官的一輪彈劾,被彈劾者輕則廷杖貶官,重則充軍殺頭。這樣權臣、宦官不但鞏固了自身地位,而且對政敵也起到了震懾作用。而言官倘若在某次彈劾中表現突出,便有機會得到權臣、宦官的賞識,成為其心腹,升官發(fā)財也就自然而然。
3.賄隨權移。言官負有考察彈劾等大權,巴結討好言官的官員不在少數,更有甚者,因被言官抓到把柄而贈與言官大量財物,只為息事寧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言官貪污受賄便在所難免。同時在言官群體中,不乏秉性暴虐之人,他們?yōu)闈M足個人私欲,恃權傲物,拘私枉法,為害鄉(xiāng)里,手握考察彈劾等大權進一步助長了秉性暴虐的言官的欺壓、魚肉百姓的行徑,讓他們的欺壓變得更有底氣和順理成章。其實,言官權力增大的同時,他們的責任同樣在增大,言官倘若不能保持良好的自身修養(yǎng),倘若他們不能良好的處理權力和責任的關系,他們就很有可能陷入貪污腐敗、欺壓百姓的泥潭里去。權力具有雙面性,它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同時也可以將人推入黑暗的深淵。眾多言官無法很好的對待權力,因而將權力擴大化、非法化,進而在使用權力的問題上表現出了小人得志、目中無人等卑劣行為。
4.言官職業(yè)自身的矛盾性。言官這一職業(yè)本是規(guī)諫皇帝、監(jiān)察百官、整治綱紀的正義的象征,但政治現實卻讓這種正義很難被一一實現。為理想而高貴的死還是為現實而卑劣的活,這是許多言官難以克服的心理矛盾。事實上,在處理很多問題時,言官們都會面臨這樣的矛盾選擇。迎合、諂媚皇帝這于理想不符,對于皇帝的錯誤還是要指出,可現實是皇帝掌握著言官的生殺大權,皇權有讓言官顫抖的力量;趨附權臣宦官這又于理想不符,權臣、宦官要受到更為嚴格的監(jiān)察,可現實是與權臣、宦官作對在某種意義上等同于把自己升遷的機會給弱化了;腐敗貪污枉法殘民這更于理想不符,言官所要的做的是把民間的疾苦和冤屈系數上達,可現實是低下的品秩、微薄的俸祿讓言官連最基本的養(yǎng)家糊口都成問題。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理想與現實的碰撞與沖擊中,言官們倍感無奈而卻又必須要做出選擇,大多數言官眼看理想照進現實無望,只能選擇現實而放棄理想。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言官群體的卑劣性有一定的無奈和現實強迫的成分在其中。
二、明代言官群體卑劣性的歷史影響
(一)對明朝的影響。言官卑劣性的愈加嚴重,顯示了言官群體素質的下降和其生命力的衰竭,更傳達出了明王朝走向沒落的歷史命運。知識份子一般都為社會精英階層的代表,言官同樣不例外。當一個社會的精英階層開始腐化,其生命力不斷衰竭,這個社會,這個王朝走向沒落已是必然。這群本應該具有強大正能量且能夠把明王朝從沒落的歧途中拽回來的人,卻最終慢慢成了把明王朝推向滅亡的一群人。
(二)對后世的影響。言官制度代表的是一種權力監(jiān)督機制,一種較為民主和自由的輿論監(jiān)督機制。言官制度讓后世之人更加清晰的看到了權力監(jiān)督機制和輿論監(jiān)督機制的利弊,為后世建立健全監(jiān)督機制提供了借鑒。同時,言官機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其中的群體卑劣性,我們同樣可以看到它身上的閃光點:還是有一些言官想要為國家進步,體制完善,窮盡一生的努力,卻最終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中變成塵埃,但是他們努力過,奮斗過,甚至動搖過,他們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仍然讓我們肅然起敬,他們在黑暗中照亮的,也許是千百年之后的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