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在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取我科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50名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采用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yī)治療,對比治療后進行總結性分析。結果:患者應用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后,總有效率達到96%,單純西醫(yī)治療后,總有效率達到88%,對比治療效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西藥治療出現(xiàn)較多不良反應,觀察組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無明顯不良反應,兩組具有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在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治療中,效果好,無嚴重并發(fā)癥,值得推廣。
關鍵詞: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臨床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11-094-02
咳嗽變異性哮喘又稱咳嗽型哮喘,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本質(zhì)為一種以咳嗽為主要表現(xiàn)的隱匿性哮喘,發(fā)病與氣道慢性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性有關,常發(fā)生于季節(jié)交替、氣溫驟變時,尤其是運動、冷空氣、粉塵、感染等是主要誘發(fā)因素,病情反復,遷延不愈,現(xiàn)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控制臨床癥狀、防止哮喘復發(fā)及對癥支持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2年7月~2013年8月診治50名確診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均無特殊臨床表現(xiàn)。男31例,女19例,患者病程3個月-5年。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年齡2歲-13歲,平均6.6±0.5歲;對照組年齡2歲-13歲,平均6.6±0.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等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排除慢性氣管炎、肺部感染、支氣管異物等其它相關疾病。
1.2 診斷標準
反復咳嗽超過一個月,常在夜晚或清晨發(fā)作,咳痰較少,運動后加重,抗生素治療無效,應用支氣管舒張藥、糖皮質(zhì)激素可有效緩解癥狀,既往有家族過敏史或者個人發(fā)作史。X線診斷可見正?;蚍渭y理增粗而無器質(zhì)性改變。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25例患者采用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成分:射干8g、細辛3g、法半夏6g、炙麻黃5g、款冬花8g、五味子5g、紫菀8g、大棗6g、干地龍8g、生姜4g、蟬衣5g;患者如有皮膚瘙癢、濕疹加蒺藜8g、土茯苓10g;有氣虛乏力盜汗者加生姜加白術10g、黃芪10g、太子參10g、牡蠣10g;有鼻塞鼻癢噴嚏者加蒼耳子6g、辛荑花6g;有食欲不振者加麥芽15g、神曲6g,熬制時以600ml水加入藥罐,小火煎汁至200ml,每天1次,分2次口服。
對照組25例患者常規(guī)西藥治療,給予糖皮質(zhì)激素布地奈德、止咳平喘藥物氨茶堿治療。連續(xù)治療2個月,觀察2組治療效果。
1.4 療效判斷
判斷標準:
①顯著:咳嗽或其他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無復發(fā)。
②有效:咳嗽或其他癥狀減輕,偶有病情反復。
③無效:咳嗽或其他癥狀無明顯改善。
1.5 統(tǒng)計學軟件
本次研究患者的臨床資料與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表示( ±s),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應用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治療效果,高于單純西醫(yī)治療對照組。兩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下表1),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