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抽取中西藥配伍處方500 例,就相關問題進行分析。500 例配伍效果中,協(xié)同增效256 例,占51.2%;不合理82例,占17%;降低不良反應162 例,占32.4%。協(xié)同增效及降低不良反應率顯著高于不合理應用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中西藥配伍使用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從協(xié)同增效反應、降低不良作用、配伍禁忌等方面進行分析,可為臨床藥物應用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中西藥配伍;合理性應用;藥理學;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R2-0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11-091-02
近年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帶動了醫(yī)療科技的進步,對中西醫(yī)結合的研究也不斷深入和完善,在疾病的防治中應用中西藥并用的方式逐漸在臨床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臨床目前最廣泛應用的方法即為中西藥配伍方法,是在患者疾病的不同階段,將中藥和西藥聯(lián)合,使臨床效果提高的一種配伍類型[1]。但中西藥聯(lián)合除優(yōu)點外,還存在一定缺點,對合理性應用進行分析,是保證中西藥物有效、經濟、安全應用的關鍵。本次研究抽取我院2012 年01月至2013 年12月的中西藥配伍處方500 例,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論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選擇我院2012年01月至2013 年12月應用的中西藥配伍處方500 例。其中258 例為中西藥注射劑同時或分別應用,242 例為中成藥配伍西藥應用。多種疾病采用中西藥同時治療的124 例。
1.2 方法
采用SPSS 1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配伍效果即不合理、降低不良反應和協(xié)同增效作用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500 例配伍效果中,協(xié)同增效256 例,占51.2%;不合理82 例,占17%;降低不良反應162 例,占32.4%。協(xié)同增效及降低不良反應率顯著高于不合理應用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