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炯(音)出生于遼寧省東北部的沈陽,是一名女同性戀者(以下簡稱女同),雖然從小到大,她的成長環(huán)境里從未出現(xiàn)過任何一個女同。在她的青年時代,為了尋求愛情(或是說尋找伴侶),她曾有好幾次乘火車南下北京,卻在吵鬧的女同酒吧(girl bar)里覺得渾身不自在。
在中國,像小炯這樣的人很多,因為直到2001年,同性戀才結束被視為精神疾病的歷史,直到1997年,才不被視為犯罪,但女同和男同仍面臨嚴重的歧視,許多人都過著雙重的生活。
中國的年輕人通常很早就要面臨來自長輩的、巨大的、持續(xù)的結婚壓力,在這種環(huán)境下,同性戀者被迫隱瞞自己的性取向,尋找異性戀(straight)伴侶,并最終結婚的情況司空見慣。但網(wǎng)絡改變了一切。如今,被孤立的男同和女同開始在網(wǎng)上與其他同好交流,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建立情誼、組成團體。
現(xiàn)在,他們又發(fā)明了一種應對社會壓力的新方法:合作結婚(或稱“互助結婚”、“形式結婚”),即男同與女同組成的沒有性關系的、形式上的婚姻。表面上看來是個由一男一女組成的正常家庭,而實際上,“夫妻”雙方在生理和人格上都保持獨立。這種家庭一般都采取婚前財產(chǎn)公證、生活支出AA制等方式避免因經(jīng)濟產(chǎn)生的糾紛;如果條件允許,男女雙方一般不會住在一起,而會與各自的伴侶組成實質意義上的家庭。
事實上,小炯是最早幾個在網(wǎng)上建立論壇為男同和女同尋找“合作伴侶”的人。當時她只是想給自己找個“丈夫”。“我已經(jīng)25歲,父母一直催我早點結婚?!彼f,“之所以在2007年開始這個冒險,是因為在網(wǎng)上找不到一個可以提供合作婚姻的網(wǎng)站,于是,只好自己去創(chuàng)辦?!蹦切┫爰尤胝搲娜吮仨毣卮鹨韵聠栴}來建立自己的檔案:你是想和另一半住在一起,還是分開?。肯氩幌胍⒆??想要結婚證書,還是只辦個儀式?以后想不想離婚?
“如果男同和女同結婚后同意婚姻條款,他們就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毙【颊f,“對于異性戀者來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和一個同性戀者結婚無疑是個悲劇,合作婚姻可以阻止這樣的悲劇發(fā)生?!?/p>
小炯的網(wǎng)站頗有人氣,作為創(chuàng)立者,她會組織同地區(qū)成員之間見面、分享經(jīng)歷、互相支持。就是在這類聚會上,小炯遇到了自己的女朋友。
小炯又高又瘦,一頭刺毛,穿著寬松的牛仔褲和法蘭絨襯衫;她的女朋友小樸(音)則稍微有點矮而胖,披肩長發(fā),喜歡穿色彩柔和的毛衣。用中國同性戀的“行話”來說,小炯是“T”(tomboy,假小子),小樸則是“P”(漢語中“婆”的拼音首字母,女性角色)。她們與另一對女同一起住在一間很大的公寓里。小樸說:“我們是一個快樂的大家庭,有兩個‘T’和兩個‘P’,還有兩只狗和兩只貓!”
三年前她們搬到一起住的時候,四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男同丈夫。去年秋天,她們都找到了,并且在幾周內(nèi)相繼“結婚”。每個人都舉辦了盛大的婚禮,成功蒙騙了家人、朋友和同事?;槎Y后,她們還是像以前一樣生活,只是偶爾和“合作對象”參加家庭聚會。這么算起來,的確是個大家庭。
小炯的“丈夫”是一所高中的數(shù)學老師,比她年長十歲。小炯很愉快地和他維持著朋友關系,并且可以在任何時候喊他趕緊回到他們的婚房,以應付家長的突然造訪。目前為止,他們成功守住了自己的秘密,與自己的父母住在同一個城市。與她們不同,很多“合作結婚”的伴侶發(fā)現(xiàn)無法與父母共處一地,因而選擇搬去其他城市以獲得更多自由。
北京就是一個理想的“其他城市”,因為它是中國同性戀者最大的聚集地之一。但是,即使離家千里,壓力也仍然存在。
北京同志中心(Beijing LGBT Center)的負責人李思諦(Stephen Leonelli)經(jīng)常會接到人們有關合作婚姻的咨詢電話,他說:“以我的觀察,精英階層最容易達成合作婚姻,因為人們對婚姻對象有很高的要求,他們希望對象收入高,有很好的住房,還要有北京戶口。”
34歲的布萊恩(Brian,化名)是一名工程師,他與自己的女同“妻子”保持著良好的關系。本來,他以為要花好幾年才能找到合適的對象,結果只花了幾個月就在網(wǎng)上遇到了她。布萊恩說:“她很獨立,我們有著相似的職業(yè)目標,同意分開居住,共同分擔家庭開銷。”顯然,“合作婚姻”中的男女關系要比傳統(tǒng)異性婚姻中平等許多。
1970年代,美國曾有人把彩虹旗用以象征國際主義以及全人類的聯(lián)合。但是到了1970年代末,彩虹旗與同性戀族群之間的聯(lián)系開始在美國流行。首先使用彩虹旗作為同性戀標志的是舊金山的藝術家吉爾伯特·貝克(Gilbert Baker),他制作的第一面同性戀族群旗幟由八種顏色的條紋組成:亮粉紅(性)、紅(生命)、橙(康復)、黃(太陽)、綠(自然)、青綠(藝術)、靛青(協(xié)調)和紫羅蘭(精神)。
但是,自從他們的兒子在上個月出生后,布萊恩承認,他們將會面臨艱難的決定和挑戰(zhàn)。“兒子現(xiàn)在和‘妻子’的父母住在一起,但是如果作為一個家庭,我們要撫養(yǎng)后代,就必須住在一起,討論如何分擔責任。此外,孩子長大后,我們該不該告訴他這一切?”
香港浸會大學的社會學家露西塔·卡姆(Lucetta Kam)是《上海拉拉》(Shanghai Lalas)的作者,該書是第一本從上海女同的視角出發(fā)分析“合作婚姻”的書?!啊献骰橐觥莻€很悲傷的事實?!彼f,“這種現(xiàn)象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同性戀者依然在社會中被迫‘隱身’;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也是一種反抗——它嘲笑‘傳統(tǒng)’婚姻,為新型家庭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p>
小炯和小樸的故事將會被北京的“粉色空間”(Pink Space Sexuality Research Center)拍成紀錄片,她們的故事即將搬上熒幕。
“我希望合作婚姻只是暫時的?!毙【颊f,“也許就像剛開始不被大眾接受的服裝款式,如果越來越多的人穿著這種款式的服裝,人們就會逐漸習慣。同樣,如果越來越多的同性戀者勇敢‘顯身’,情況也會逐漸改變。中國的舊傳統(tǒng)如今也在變化?!?/p>
最后她說:“我希望有一天能娶小樸?!?/p>
中國的同性戀史
中國同性戀最早的起源可由華夏族的始祖黃帝說起。清朝的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說:“雜說稱,孌童始黃帝,殆出依托?!彼环矫嫣岬搅送郧橛加邳S帝的說法,另一方面又認為此說是基于依托古人的習慣,不足為據(jù)。由于至今仍無法證實黃帝是否真有其人,所以,此說的可靠性也大打折扣。但不論如何,同性戀依然是自古皆然的現(xiàn)象,中國同性戀的起源也必然可以上溯至很久以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明確規(guī)定,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其他形式的公民結合不被認可。這表示中國法律不承認同性婚姻,也不承認民事結合。2009年的調查顯示,超過30%的北京人支持同性婚姻,其余持不確定或反對態(tài)度。2007年上海的調查顯示,30%的受訪者支持同性婚姻。中國政府對于同性戀的態(tài)度則可以歸結為“三個不”:“不支持,不反對,不提倡。”此外,中國政府聲稱“為保護兒童”,禁止外國同性戀者收養(yǎng)中國兒童。
在世界范圍內(nèi),同性戀曾長期被認為是一種性欲倒錯,但是目前這種認知已經(jīng)不被主流認可。從心理學上解釋,同性戀作為少數(shù)群體沒有被視為錯誤的原因,就像左利手一樣。在少數(shù)的古代社會,比如羅馬共和國中后期和羅馬帝國時期,同性戀是一種公認的社會文化,在極盛時期以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在許多文學、藝術和詩歌中。
各國法律認可同性戀現(xiàn)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