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教學內容,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都是以閱讀教學為先導。現(xiàn)代的閱讀觀認為,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傳統(tǒng)意義的語文閱讀教學重的是教師的引導、點撥、啟發(fā),而新課程標準關于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閱讀目標,在理念上有了較大的變化。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84
一、引言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體會
1.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备咧猩呀浄e累了相對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欣賞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去掌握知識。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還體現(xiàn)在給學生相對自由的選擇和閱讀空間。高中生的興趣愛好漸趨明顯,閱讀愛好各不相同,教師應在合理的指引下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營造閱讀自由、思考獨立的學習環(huán)境。
2.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
高中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現(xiàn)在的教育環(huán)境也越來越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但是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作用不可忽略。教師應該充分理解新課改的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應避免出現(xiàn)過分夸大學生的作用、課堂教學無效性、重過程不重結果等現(xiàn)象。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領和指導,使學生在閱讀學習的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循序漸進,逐步掌握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教師的指導對學生的學習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啟發(fā),學生可以更快、更充分地掌握知識。教師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監(jiān)督反饋,通過教師的積極反饋,使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進展情況,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去。
3.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教學,提高語文素養(yǎng)。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新課程明確規(guī)定了高中階段學生的閱讀總量和各學段的閱讀分量,閱讀水平、閱讀質量的提高,應以一定的閱讀量為前提。但學生是不成熟的閱讀者,需要教師智慧的引領和啟迪。我們在課堂上應該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每個教師心中都要裝著總目標,要深入研究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在每一篇課文教學中要確立整體觀下的整體突破目標,選擇最佳的“切人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奮點,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空間中養(yǎng)成整體的把握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分享閱讀的快樂。
(2)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
在完成課堂教學目標以后,可以根據(jù)每個單元的學習重點指導學生從各類報刊雜志有針對性地選擇幾篇與課文有一定關聯(lián)的文章與單元的課文進行比較閱讀,這樣,有助于鞏固課文中學到的各方面的知識,積累多方面的素材。
首先,每周安排兩節(jié)閱讀課,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要搞好這節(jié)閱讀課,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多讀愛讀。要經常涉獵一些學生刊物和各種類型的文學刊物,讀學生刊物,可以發(fā)現(xiàn)中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而讀這些作品給學生聽,學生更容易接受。因為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來看,這些作品內容往往與他們的心靈有相通之處。因此,他們能夠靜下心來領悟,從而體會到美文的魅力,學習的樂趣。教師在這節(jié)課中只能起導讀的作用,也就是說教師只讀一小篇美文,激發(fā)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而大部分時間讓給學生自由閱讀。鼓勵學生選取有助于理解教材內容,有助于分清善惡是非,或信息量大而且新穎,寫法上有可取之處、文采斐然的文章讀。
其次,上課前五分鐘“說”課,發(fā)揮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前五分鐘時間完全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分組輪流主持,并由學生輪流講。給每個學生提供一個表現(xiàn)自我、鍛煉閱讀能力的機會。教師在剛開設時,要大力做鼓動工作,讓學生認識到這節(jié)“說”課對于自己的重要意義,從而積極參與。為了“說”好,他們會積極地廣泛地涉獵課外讀物,篩選出自己認為最合適、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這樣,學生的閱讀面就多了,知識面也就廣了,閱讀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提高課外閱讀質量
首先,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指導。閱讀方法的指導影響著課內外閱讀的效果,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覺收獲不大,閱讀的積極性就會減退,如果閱讀方法得當,學生會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閱讀的積極性就會空前高漲,課外閱讀就會成為一種內在動力。閱讀時可采用“瀏覽式讀書法”,高中生需要讀的課外書籍很多,可是課外閱讀的時間有限,為了盡可能地擴大閱讀面,可采取走馬觀花的瀏覽方法,瀏覽重在拓寬知識面。還可采用“篩選式讀書法”,這是一種快速查閱資料,選取所需信息的讀書方法,讀一本書時,有選擇地讀,重在有用,保證讀的數(shù)量。
其次,教師設計一份“課外閱讀卡”,卡片內容包括:課外閱讀時間、書名、作者、情節(jié)梗概、人物點評、品味賞析、收獲感受等。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做好讀書筆記,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習慣。課外閱讀作筆記,應成為高中生熟練掌握的閱讀方法。通過定期檢查閱讀卡,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鍛煉學生的課外閱讀意志。
三、結束語
總之,新的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由此可見,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語文教師,要用自已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靈,以“師情”動“生情”,以“師情”激“生情”,師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織在一起,把學生帶入那妙不可言的文學境地,讓學生主動去感受去體驗語文中人文氣息與情感色彩。
參考文獻
[1]陳良啟,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結構研究,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04.
[2]陳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思考中國科技信息2006/01.
[3]柴樹梅;李青云,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