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新課程以來,語文課堂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課堂比過去開放了,氣氛比過去活躍了,學生學習方式比過去多了。然而,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如為了自主而自主、無效合作、隨意探究、盲目綜合、無度開放、泛化體驗、淡化整體、曲解對話等現象。為此,我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發(fā)揮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作相關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42
一、現階段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
1.自主閱讀流于形式《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倍瘢m然新課改開展得轟轟烈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已越來越被大家所認同,但是,如果深入到語文課堂第一線,你會覺得許多的“自主學習”只是流于形式:
(1)表現在公開課上。公開課前,教師精心準備,并將在課上討論的問題提前告訴學生,學生為了配合教師把課上好,課文不知讀了多少遍,問題不知思考了多少遍。公開課上,教師變著法兒追求閱讀教學感官上的活躍生動,心不在焉地點頭贊許夸獎,學生熱熱鬧鬧地無聊回答,左顧右盼地等待教師的叫停,這樣的自主閱讀變了味,成了作秀的表演平臺。
(2)表現在平常課堂上。在平常的教學中,有的班級、學生根本就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再加上課堂上教師沒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生剛剛進入到自主學習的情境,教師就匆匆收場,學生缺少潛心閱讀課文的機會,缺少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感受、體驗和理解自然就膚淺,學生所進行的自主閱讀,僅僅是了解了課文內容,而對語文方法探究、文本內涵的理解卻涉及甚少。長此以往,學生在自主閱讀時懶得去動腦動手,反正待會兒老師還要告訴準確答案呢!這樣的自主閱讀完全成了一個供人觀賞的花瓶——中看不中用。
2.“度”的把握時左時右。
(1)極右。主要表現在:對待學習主體“虛假的尊重”。許多教師總是站在成人的高度,懷疑學生的能力,惟恐放的太多,學生會出亂。課堂上,學生的話語權、自主閱讀的權利無形地被剝奪,即使學生想發(fā)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只要和教師的答案不符,教師就會千方百計地加以引導,直到把學生拉到自己的“正道”上來。教師享有話語霸權,長此以往,學生只有言聽計從,喪失了自主閱讀權,思維受到了禁錮。
(2)極左。主要表現為:教師引導出現偏差?!罢n標”賦予“教師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權力,自從教師擺脫“教教材”的被動束縛而獲得“用教材”的主導權力之后,一股貶低教材、蔑視教材的風氣正日益蔓延。許多教師在談論到“用教材”的時候,經常數落教材的問題,感嘆教材的粗俗。不少的人把葉圣陶老前輩說過的“文本無非就是個例子”的說法,發(fā)展為如今的“教材也無非是個例子集”,于是便出現了諸多“正餐不食吃零食”的語文閱讀教學的噱頭。一次,本人參加某二年級教師教學《動手做做看》一課,學生初讀課文后,抓住主人公伊琳娜從“生氣”到后來“興奮”的心情變化,讓學生圍繞“伊琳娜為什么一開始‘生氣’了,后來又‘興奮’了呢”這個問題開展自主閱讀,繼而進行討論,學生對生氣的原因眾說紛紜,相當一部分學生說是因為金魚放到水里水漫出來了,和朗志萬科學家說的不一樣。教師又引導學生思考:“看到水漫出來的時候,伊琳娜會覺得怎么樣?”學生說很稀奇。然后教師就“哎呀,和朗志萬叔叔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边@一句,讓學生圍繞著“稀奇的語氣該怎么讀”展開討論,并讓學生去自主練習,結果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說得很認真,練得很投入,稀奇的語氣讀了近半節(jié)課。實際上,本課的重點應落足于讓學生領悟凡事不能輕信盲從,要善于動腦,勤于動手才能獲取真知。顯然,教師對教材并沒有深入地研究,而只注重了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追求,以至于閱讀教學的關注點出現了偏差,甚至被學生“牽著鼻子跑”還渾然不覺,這樣就出現了耗時低效的課堂教學噱頭。
二、建議及策略
1.開辟閱讀新天地——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迸d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要在思想上讓學生喜歡學語文,課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每一篇文本前設計一點精美的導語,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當然僅這一點還遠遠不夠,教師需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語言親切、精煉、幽默,并適當運用形體語言;教師要多鼓勵、肯定學生,讓學生品嘗到發(fā)現的快樂:教師要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手段。
2.優(yōu)化閱讀課堂——師生互動新課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為此,講授新課前,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利用這個時間,個人或小組共同學習,疏通文字,確立學習目標2項,并根據目標質疑,預設2個題目,小組探討或個人思考,看哪些題目有價值,寫下答案或注明疑惑。課堂上,師生互動,共同確立目標,一起探討有價值的問題。如果確實有難點,再由教師點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都得到更好的發(fā)揮。要在啟發(fā)誘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蘊含著理解時所遵循的認知程序和采取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去自己嘗試學習,從而逐步明確究竟如何做才合適。
三、總結
閱讀是一種積累,也是一種藝術。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為語文教師,通過各種教學實踐,加強閱讀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他們今后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玉穎.如何做好閱讀教學中讀寫的結合[J].科學之友.2010(03).
[2]朱才勝.閱讀教學要重視“速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之友.2010(11).
[3]柳琴珠.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J].引進與咨詢.2004(06).
[4]尚宇艷.閱讀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硅谷.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