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粉”,顧名思義是選秀節(jié)目和選秀節(jié)目出身的藝人的粉絲。今夏是瘋狂綜藝季,但若論真正成為熱熱鬧鬧的“秀粉”聚集地的,還是《快樂男聲》(以下簡稱《快男》)。比賽雖告一段落,該節(jié)目前幾名熱門選手的人氣依然居高不下。近期,央視啟動《直通春晚》,湖南衛(wèi)視首次派出“快男三少”出戰(zhàn),“快男”冠軍華晨宇和“好聲音”冠軍李琦正面PK,被稱為該節(jié)目最大看點之一,而華晨宇和李琦的微博粉絲數(shù)分別為173萬和19萬(至截稿)。
“快男”為什么粉絲多?為了解快男粉絲群體的切身想法,《影視圈》記者在微博上發(fā)布了快男話題來征集網(wǎng)友的意見表達,僅僅一天時間,微博回復量已達900多條。而其中,網(wǎng)友們對華晨宇的討論最盛。粉絲如此熱情的回復,一方面是情感抒發(fā)需要,另一方面或許也為了在社交網(wǎng)絡上證明偶像的人氣。如今的粉絲群體,已從單向購買的消費者變成了娛樂經濟的重要推動力,粉絲,已走得更遠。
“秀粉”是如何誕生的?'
誰在看《快男》?這是一個問題。
從收視率上看,同一季播出的另一檔選秀節(jié)目《中國好聲音》顯然大獲全勝,但天娛品牌總經理趙暉說:“我不太認為這兩個節(jié)目是競爭關系。”
趙暉對《影視圈》記者表示:“收視率不能說明所有問題,這兩個節(jié)目所把握的不是同一類人群。年輕群體可能更愿意把《快男》作為首選,因為他們看到的是和自己一樣的同齡人,情感距離更近。我們有另外一個特別關心的數(shù)字——《快男》在年輕群體里的收視率到底有多少,結果發(fā)現(xiàn)各項指標在國內同類節(jié)目里都是最領先的?!?/p>
這一屆快男是90后第一次以集體形式亮相娛樂圈,而《快男》的主力觀眾群也是90后。節(jié)目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90后身上“最敢做自己”的鮮明特質,使之與觀眾群達成心靈上的深度共鳴,這是《快男》“吸粉”的奧秘。
戴鑫是快男海選后期團隊的主力剪輯師,她和一群年輕的同事創(chuàng)造了凌厲又熱血的海選“神剪輯”。她也認為,收視率不能說明《快男》的成敗,《快男》要找的人和它最后呈現(xiàn)給目標群體的人是很對口的。她對《影視圈》記者估算,《快男》的主力觀眾群在25歲以下,“可能年齡大點兒的人不會理解和接受那種比較前衛(wèi)和另類的風格,所以受眾會更年輕一些。”
“其實海選每一站的故事就是這個城市10個最有特點的青年人是怎么被找到的。和其他選秀節(jié)目不一樣,《快男》尋找的一大部分是‘素人’,它的標準就是年輕,有很大提升空間。而我們的任務是去幫助這些‘素人’,強化他的閃光點,但前提是他必須具備這種閃光點?!彼f。
《快男》用高質量的直播節(jié)目幫助這些“素人”成為了“偶像”。直播是成長式偶像選秀的秘密,直播讓選手表演的每一個瑕疵都無可遁形,這種即時感、真實感和不確定性讓粉絲覺得很過癮,網(wǎng)友“曉曉”形容自己看直播節(jié)目的心情是“揪心和激情”,網(wǎng)友“鈺小昕”則感覺“錄播可能聽起來沒有瑕疵,但更像生產線上的產品”。
除每周五晚直播節(jié)目外,對選手多平臺的展現(xiàn),則讓選手得到了360度無死角的展示空間。尤其是《快男》與語音平臺YY的合作,通過24小時對快男城堡生活的直播,增強了觀眾對選手的粘度。如果說舞臺上他們是表演者,舞臺下他們則是活生生的人,真實、有趣、有情誼。因此,雖然直播讓選手仿佛身處“楚門的世界”,卻真正收獲了大批鐵粉。
簡而言之,你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越多,就越無法脫粉。網(wǎng)友“下宇”說:“我想,我只不過是愛上了同一個小區(qū)的一群同齡人?!倍S著比賽結束,YY直播關閉,日日泡在網(wǎng)上的粉絲們有斷奶之苦,這種“饑餓感”所帶來的失落和焦躁,讓微博上快男的相關話題熱度不減。
為什么是華晨宇?'
既然是真人秀,“人”的元素最重要。為進一步了解粉絲群體的切身想法,《影視圈》記者在微博上發(fā)布了快男話題來征集網(wǎng)友的意見表達,僅僅一天時間,微博回復量已達900多條。而其中,網(wǎng)友們對華晨宇的討論最盛。
網(wǎng)友“亦瀟瀟”說:“90年生人追求自由又固有原則,新潮又懷舊,個性才華又敏感孤獨。這一代人長成的共性,也是十年來開放東西交融、商業(yè)化、宅文化變遷引發(fā)的跨代癥候。諸多共性是華晨宇引發(fā)群體性共鳴的基礎。”
深受動漫文化影響的年輕一代從華晨宇身上看到“二次元”的特質。“二次元”是從動漫或游戲世界衍生出來的詞語,樂迷“小勾”這樣解釋這個詞語:“二次元里的人沉迷于浪漫的幻想世界,只對自己的世界里的東西感興趣,對外界的現(xiàn)實中的事物沒興趣。我覺得華晨宇在唱歌的時候,他是二次元的,沉浸在音樂世界中,對外界的一切都不聞不顧。”
在諸多話題參與者中,來自同濟大學廣告學專業(yè)的大三學生陸瑛姿是很有趣的一位,她是華晨宇的粉絲,既身處其中,不可抑制地每天關注他的信息,甚至在比賽期間為他投票,又試圖站在自己的對面來思考自身的行為動機,找出邏輯性的線索。這也是粉絲現(xiàn)象中有意思的一個變化,付出熱愛,又警惕非理性的沉迷(本文以下內容將多次引用她的觀點)。
她告訴記者:“之前看到韓松落說,這一代人是很輕盈的,身上沒有戰(zhàn)爭、饑荒等等的影子。更大來說,既沒有信仰,也沒有社會主義革命情節(jié)。所以也容易把偶像背負在自己身上當作自己的沉重,畢竟太過于輕盈也容易迷失?!?/p>
華晨宇也是剪輯師戴鑫對整個長沙唱區(qū)印象最深的一個“素人”。她是在某個加班的凌晨在機房看到華晨宇的海選素材的,盡管這個孩子臉上還有痘印和胡渣,但他身上的矛盾感特別吸引人,看完素材之后戴鑫興奮異常。華晨宇部分的剪輯成為長沙唱區(qū)海選節(jié)目的重頭戲。
而華晨宇最終奪得本屆《快男》總決賽冠軍,被媒體認為是“前衛(wèi)文化對主流文化的全面勝利”。從比賽期間到賽后的不斷曝光,華晨宇的人氣持續(xù)發(fā)酵,其微博粉絲已暴增至170多萬。粉絲對華晨宇的狂熱喜愛,除了他的獨具魅力的演唱,多半因為他的活法、他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更可愛、更有趣、更自由。
除了華晨宇,亞軍歐豪和季軍白舉綱身上各自都有吸引年輕群體的特質。歐豪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有明確的目標性,希望通過后天的努力實現(xiàn)夢想。白舉綱則是普通人的代表,他不高也不帥,卻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是一個陽光、倔強、正能量的搖滾少年。
從根本上說,《快男》選的是“青春偶像”,而不是“唱將”,或者說,不僅僅是“唱將”。正因為他們身上的某些特質代表了普通人理想中的自己,粉絲才會心甘情愿地追隨。
虛擬空間里的粉絲文化'
傳播學教授蔡騏認為,粉絲關系或許是眾多同伴關系中最為奇特的一種,“聯(lián)結粉絲的紐帶是某個受到大眾共同擁戴的偶像,粉絲們多以網(wǎng)絡作為交流平臺,并樂于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掌握的最新偶像資訊。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個體間通過交流互動彼此增進了解,從而確定伙伴關系,集結成各式各樣的粉絲社群。在所屬的粉絲社群中,他們獲得了全新的身份認同,得以暫時忘記現(xiàn)實生活中的矛盾、困境、孤獨和焦慮?!?/p>
貼吧、YY、天涯、貓撲、QQ群和微博……借助網(wǎng)絡,如今的粉絲群體比以往更有組織性,與偶像的互動也更直接。在這個圈子里,誕生了風格化的語言風格(如粉絲可分為親媽、后媽、高冷、腦殘、寵溺、玻璃心、CP黨、私生飯等多種類型)。他們在這個圈子里找到了歸屬感,也促進了粉絲的亞文化狂歡。
貼吧、論壇和微博為粉絲的深度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一小部分粉絲通過在粉絲社群里的深度參與而成為粉絲意見領袖,圍繞意見領袖又形成數(shù)個小圈子。比如華晨宇的粉絲群中,“火星村婦聯(lián)主任”就是一個號召力很強的意見領袖,她的個人微博粉絲量目前已接近4萬。有關華晨宇的消息經她轉發(fā),評論和轉發(fā)量都會大增。
華晨宇粉絲陸瑛姿認為,“火星村婦聯(lián)主任”等人之所以成為意見領袖,首先他們的網(wǎng)絡平臺較早成為華晨宇資源匯聚地,他們的粉絲飆升一方面出于“我想看什么他有什么”,另一方面他們屬于狂熱但又不矯情的粉絲,還善于吐槽,觀點比較理智,成為粉絲繼續(xù)關注下去的原因。
陸瑛姿發(fā)現(xiàn),即使她在微博上只關注了“主任”一人,每天都能在微博接收到眾多華晨宇的消息,“重復這種簡單粗暴的傳播形式也很有用,在社交網(wǎng)絡上的曝光率是十分重要的,而當偶像較少更新微博時,粉絲意見領袖就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而這個意見領袖比偶像更多地給你回應,明顯帶動了互動性,也吸納了更多粉絲的加入?!?/p>
陸瑛姿還注意到,“火星村婦聯(lián)主任”除了發(fā)布與華晨宇有關的微博,還常發(fā)起其他話題,如“最近大家看什么書”、“最近大家還在做什么”。當圈子里的粉絲就話題展開討論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共性,粉絲社群一旦進入深度交流之后,這個圈子的社群關系就會更加穩(wěn)固。
在粉絲社群里,粉絲以偶像為原始素材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搭建了新的意義空間。網(wǎng)絡上對快男進行分析的長文分為兩種,一則論唱功,二則論人。粉絲熱衷追看這類文風感性的長文,一方面跟隨作者的邏輯進入到“對號入座”的認同感中,另一方面也給自身的觀感找到了呼應,產生“我喜歡這樣的偶像,真好”的自豪感。
社交網(wǎng)絡上的粉絲互動不僅是思想溝通的需要,或許也是一種填充空虛的娛樂。在粉絲QQ群里,從“我喜歡華晨宇的音樂”到“我喜歡華晨宇眼角的褶子”的話題演變,游戲的狂歡形成了。
粉絲社區(qū)里大量文字和影像的出現(xiàn),是一種亞文化的生產和傳播。亞文化研究學者馬中紅曾說:“新媒介技術的特性不僅為青年亞文化贏取了更闊大和自由的書寫空間,也為青年亞文化提供了表達的自由通路……它可以使青年克服青春期的怯弱、羞澀、拘謹和不成熟憂慮,擺脫監(jiān)視和壓抑,充分自由地去表達自我?!?/p>
為偶像造勢是一場戰(zhàn)役'
從線上的旁觀和互動,到線下的活動組織,粉絲的社群關系進一步深化。
11月1日晚,快男北京巡演前夜?!队耙暼Α酚浾吒S一支七八十人的隊伍走進了北京某著名食街的一家火鍋店。他們看起來是一張張青春洋溢的面孔,雖然大部分人都是初次會面,卻因為一個偶像的聯(lián)結而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他們是白舉綱的粉絲“白菜”。
在采訪中得知,此次來北京看快男首場巡演的粉絲中竟有數(shù)位來自海外,不遠萬里地赴這場演唱會,而且無一例外購買的是1280元的內場票,是因為她們要見證和陪伴偶像人生中重要的一天——巡演當天正好是白舉綱的20歲生日。言談間,每一位粉絲都表達了對偶像全方位的認同,單純、真摯、狂熱。
當晚,白舉綱全國后援會會長夏夏也在這個隊伍里,生于80年代末的他今年工作剛滿四年,還是個大男孩,但在“白菜”的隊伍已屬于“哥哥粉”。對于白舉綱,夏夏說“我把他當作自己死去的夢想”。從喜歡白舉綱到現(xiàn)在,夏夏在短短兩三個月里瘦了20斤。“通宵幫他作圖,拉贊助,做應援,準備禮物。為了看他的比賽想盡方法弄票,花錢買,排很長時間的隊,從早上5點排到晚上12點,就是為了每一場比賽都站在最前面給他加油……”
各家粉絲都視快男首場巡演為重要一役,因為天娛公司將邀請各大門戶的娛樂負責人、各大音樂廠牌的詞曲作者、導演等到巡演現(xiàn)場觀看,借此判斷藝人實力和人氣。記者同時采訪了華晨宇北京后援會會長琪琪和歐豪北京后援會會長何珊,她們都表示,為偶像制造人氣,對于發(fā)展初期的他們來講極其重要。
琪琪對《影視圈》記者透露,“火星人”(華晨宇粉絲名)為華晨宇布置會場“忙了兩天兩夜”。當天,“火星人”在工體場館外集體跳“快閃”,模仿了華晨宇比賽時的“怪舞”?!盎鹦侨恕边€花6萬元買下了場館門臉上最大的廣告牌,以及展廳內最大的兩塊展牌,為華晨宇造勢。
而據(jù)白舉綱某位粉絲透露,這場巡演“僅僅用于他場地造勢粉絲就集資了20萬,還不包括其他專門給他買禮物的項目的集資”。
歐豪粉絲中的“姐姐團”則出動了一輛霸氣的加長悍馬車作為造勢宣傳車。
此類粉絲活動的經費,均是通過在粉絲群里集資獲得。
琪琪告訴《影視圈》記者,雖然貼吧里偶有“職業(yè)粉絲”閃現(xiàn),但對于她們這樣的“純粉”而言,這種支持偶像的行為是純自愿、無回報的,“那天,一位賣盒飯的阿姨看我們發(fā)放燈牌太辛苦,還問我們有沒有工資。得知沒有以后,她還發(fā)善心送給了我們幾個盒飯”。
粉絲后援會的成員各司其職。歐豪北京后援會會長何珊向《影視圈》記者介紹,歐豪的粉絲團各具特色,包括歐豪護衛(wèi)隊、天菜團、姐姐團等,姐姐團思想較成熟,天菜團奇思妙想多,歐豪護衛(wèi)隊在各大榜單投票方面貢獻巨大,他們的口號是:“哪里有歐豪,哪里就有歐豪護衛(wèi)隊,歐豪護衛(wèi)隊永遠為歐豪保駕護航!”
在快男巡演現(xiàn)場,記者看到各個快男的粉絲團猶如軍閥割據(jù),將觀眾席劃分為五顏六色的田格——每一家的燈牌顏色都不一樣。而在演出過程當中,什么時候喊口號,什么時候安靜,什么時候互動,包括散場后要清理垃圾,都有統(tǒng)一的行動組織。
粉絲為何愿意不辭勞苦去支持他們的偶像?因為粉絲與秀星的依存關系明顯。選秀出身的藝人大部分是草根,不依托“群眾”不可能起飛。而粉絲一步一步地見證和陪伴著選秀藝人由普通選手成長為偶像藝人,情感聯(lián)系強,與非選秀出身的藝人之間相比更多出了一種患難與共的忠誠情緒。
粉絲如何推動娛樂經濟?'
首先,粉絲更多是一種群體性行為,一個人去看演唱會,跟多個人一起去看演唱會,驅動力顯然不同。華晨宇粉絲陸瑛姿觀察到,粉絲看完演唱會之后在社區(qū)里的分享(包括文字、圖片和視頻分享),是一種鼓動性極強的口碑營銷。
如今,粉絲已走得更遠。粉絲與偶像之間已從“購買產品”的買賣關系,轉化為深度參與娛樂經濟的發(fā)展,如李宇春的一個資深“玉米”在多年后成為了她的媒體關系顧問。趙暉對《影視圈》記者說:“如今粉絲對于藝人有更多的要求且會想很多的辦法,每天我們都會收到大量的來信,各行各業(yè)的人都會寫信來說我喜歡誰、我給他的意見是什么,已經有粉絲和藝人深度合作作品、深度去推一個項目的情況的出現(xiàn)。”
天娛傳媒集團這種產業(yè)鏈條的形成其實是與它本身重視粉絲的DNA是分不開的,它很清楚粉絲對于藝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選秀出身的藝人的重要性。這點大概也是遺傳自它的母體湖南廣電對于粉絲的重視——甚至舉辦“金芒果粉絲節(jié)”來與粉絲們互動。趙暉介紹說:“我覺得‘粉絲文化’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地方就是湖南衛(wèi)視,并不只是《快男》節(jié)目。湖南廣電主樓旁邊有一棟新樓名字叫‘粉絲樓’,這是我所了解的國內建筑里唯一用‘粉絲’來命名的。所有人從內心開始意識到粉絲對于娛樂行業(yè)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p>
趙暉向記者介紹說,天娛傳媒有一個專門的信息監(jiān)測部門,該部門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大量行業(yè)信息和來自粉絲的信息。他們將信息分類——表揚性、批評性、中性,并將有價值的信息及時傳遞到公司的決策層,甚至推舉給藝人的經紀人。
粉絲后援會的管理層則充當了與經紀公司溝通的中介,比如接機、發(fā)布會、票務等需要組織粉絲團的活動,后援會會長都會提前跟經紀公司溝通,獲取信息,而經紀人有時也會向后援會會長傳遞藝人對粉絲的問候,當這些即使是簡單的問候信息發(fā)布到粉絲群,粉絲都會感到激動。
社交媒體的發(fā)達讓經紀公司與粉絲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陸瑛姿最近發(fā)現(xiàn),在微博上,華晨宇的經紀人跟粉絲的互動多了起來,且互動方式俏皮又機智,熟稔網(wǎng)絡表達特性。被回復者歡呼雀躍,在粉絲群里他們稱之為“翻牌”。陸瑛姿對此的理解是:“被翻牌,比粉絲與意見領袖互動還令人激動,那是華晨宇身邊的人,而且是經紀人,天娛這樣做確實很籠絡人心。畢竟經歷了之前的大量藝人外流,可以說天娛確實是深諳粉絲之道,并將其努力經營了?!?/p>
《快男》制造了偶像,催生了粉絲,為后續(xù)的娛樂產業(yè)做下了鋪墊。而《快男》所要制造的偶像,雖然從唱歌節(jié)目出身,卻不僅僅承載“歌手”的定義。天娛總經理龍丹妮在去年的一個采訪中說起她對偶像的定義:“偶像本身就是一個品牌,通過品牌傳遞思想和態(tài)度。而無論是唱片、演唱會還是其他,都是圍繞藝人的宣傳載體,甚至是衍生品。唱片是藝人的大海報?!?/p>
“我們的優(yōu)勢在于我們清楚地知道藝人的消費族群和購買導向。因為從比賽開始,我們就和歌迷建立了這樣的了解。我們創(chuàng)造一種價值觀,找到與這種價值觀match的所有人群,并為他們提供我們能夠提供的娛樂服務?!?/p>
然而,天娛傳媒仍需努力的是,如何在鞏固原有粉絲的同時,把旗下藝人從粉絲圈推向更為廣泛的大眾。超女出身的尚雯婕有言:“我們比賽出來的兄弟姐妹如今遍布歌壇。”然而成功如她者畢竟不多,況且她也經歷了曲折的蛻變過程。無論是華晨宇、歐豪和白舉綱,還是更多的選秀出身的歌手,都將在“在撕裂包裝紙的苦楚中成長(粉絲語)”,他們也許會比其他歌手成長得更加優(yōu)秀,也可能走到人生的另外一邊。從粉絲角度看選秀,我們不僅可以觸摸到當下年輕人娛樂消費的心理動機和行為方式,也可以感受到,亞文化色彩是如何影響了我們的娛樂經濟。
(實習生王瑋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