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室上承上部結構,下接土質內部,造成了地下室設計的不可預見因素。闡述并分析了地下室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最后,針對以上問題和影響因素以及結合自身經驗,探討和提出了一些穩(wěn)固地下室結構的技術措施,包括抗浮、抗震、防水及保護層、墊層等方面。
關鍵詞:地下室結構;影響因素;技術措施
1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土地資源日漸減少,這使得城市的建筑和交通逐步向地下發(fā)展,大部分建筑都開始興建地下室[1]。地下室一般是指建筑首層地面以下,可以使用的構筑空間,根據其使用功能可分為普通、人防和平戰(zhàn)地下室[2]。一般情況下,地下室不算建筑覆蓋率,不占用建設用地的建筑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地下室建筑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城市土地資源。然而,地下室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工程造價乃至正常使用壽命,以及地下室人員的財產和生命安全。
因此,本文分析了地下室設計中的影響因素和主要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技術措施,以期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協調好技術與經濟在地下室建設工程中的相互關系,并為地下室的建設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從而實現技術與經濟協調及地下室建筑工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地下室結構設計的影響因素
地下室是一項綜合復雜的工程,涉及到的影響因素和技術問題繁多[3],主要包括有:地下室總體結構設計因素、抗浮因素、抗震因素、結構超長設計因素、防火防水因素、保護層和墊層設計因素等。
2.1抗浮因素
地下室結構設計之初,地下水位未按勘察報告確定,或勘察報告未提供計算浮力的地下水位及其變幅;斜坡道未進行抗浮驗算,斜坡道與主體分縫處未作處理;抗浮驗算不滿足要求。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地下室的建設和使用。
2.2抗震因素
若地下室設計不當,對其整體的抗震性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影響地下室抗震的因素主要有: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應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計其層數,總高度才能從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墻柱與上部結構的墻柱要協調統一;結構計算應往下算至滿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樓層或底板,但剪力墻底部加強區(qū)層數應從地面往上算,并應包括地下層等。
2.3防水因素
地下室防水設計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項目,它決定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效果和使用壽命。影響防水設計的因素主要有:工程性質確定防水等級;防水層數;混凝土材料;防水卷材等。
2.4超長結構設計因素
地下室建設中普遍存在著超長結構的問題,其影響因素包括有混凝土、鋼筋等材料性質;地下結構受溫度的影響;后澆帶等。
3技術措施
3.1地下室總體結構設計
3.1.1地下室范圍控制(總體設計條件)
地下室埋深≥5.0m。個別工程應最小退占地紅線2~3.0m,地下室范圍必須在占地紅線內,但可出建筑紅線。
3.1.2地下室構造埋置深度
地下室構造埋置深度的目的是滿足建筑物穩(wěn)定要求,主要有:a) H/18,樁基礎;b) H/15,天然地基、筏基。
3.1.3地下室層高的確定
地下室層高確定需要考慮眾多的因素,設計中主要考慮和分析人防地下室和非人防地下室。
㈠人防地下室
①覆土層厚度控制;大型社區(qū)的開發(fā)商,目前將環(huán)境設計也做為建筑設計的一部分,很多環(huán)境要在地下室頂板上來完成。
㈡非人防地下室
①覆土層可根據情況而定,沒有覆土層時,重力管線必要時可穿地下室頂板走頂板底,此時可根據管線長短,找坡等要求,合理分配空間。
3.2防火設計
3.2.1防火分區(qū)布置;應盡量采用防火墻、防火卷簾、防火門等分隔。防火門防火分區(qū)作平層劃分情況下,應注意坡道口,自動扶梯用邊,觀光電梯口以及上下連通的口部周圍加設防火卷簾或防火墻分隔。同時,防火卷簾、防火門要注意寬度和高度設計。
3.2.2人員安全疏散口。一般情況下,每個防火分區(qū)均應有不少于兩個安全出口。非停車區(qū)例如設備房,輔助用房等,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防火區(qū)時,可利用兩個防火分區(qū)間的連通門(防火門)作為一個安全出口,不同防火區(qū)可共用同一個疏散樓梯分別作其安全出口。
3.3防水設計
地下室的維護結構由于受到各種水的侵蝕,應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以保證地下室防水效果。
3.3.1防水方法選用;防水設計有多種方法,例如隔水法、降排水法 、綜合法。然而,地下室防水應用最廣泛的是隔水法,它是利用材料本身的不透水性,以隔絕各種地下水、地表水對地下室圍護結構的浸透,如毛細管水、上層滯止水以及各種有壓力和無壓力水,以起到對地下室的隔水、防潮作用。
3.3.2防水材料選用;主要的防水材料有柔性和剛性防水材料兩種。柔性防水材料具有一定彈性及柔軟性,能適應一定程度的微量變形,例如瀝青系防水卷材柔性材料、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涂膜等;剛性防水材料:是指以水泥、砂、石為原材料或摻入少量外加劑、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配制而成的具有一定抗?jié)B能力的水泥砂漿或混凝土防水材料。主要有混凝土防水和卷材涂膜防水。
3.3.3防水設計注意事項;根據地下室使用要求的重要性,確定防水等級;地下水位與地下室底板高低尺寸關系、地質條件,土質飽和特征明確;輔助防水層一般應設在靜水壓作用一面(迎水面);當防水層必須設在同靜水壓作用相反表面時,則抵抗水的結構應具有必要的強度。
3.4抗浮設計
因為地下室與其周圍環(huán)境介質存在自由水膜,不管這種水膜是潛水、滯留水,它都會產生向上或向下的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所以,浮力大于地下室的自身重量時,地下室將浮起來,而且隨水位的上升而不斷上升。因此,在地下室設計中,抗浮設計是很重要的措施,其措施主要有:
①地下水位及其變幅是地下室抗浮設計的首要考慮因素。因此,測定抗浮設防水位,同時設法降低設防水位,例如采用不同的地下室地基。
②增加地下室的重量。這是一個基礎直接的做法,不僅增加了地下室的重力,而且增加了地基承載力。
3.5抗震設計
地下室承載的重力較大,在其設計中,地下室的墻柱應與上層建筑的墻柱保持一致水平,同時,對地下室工程要素的抗震要求有:
(1)柱、墻、板、梁中受力鋼筋接長方式:剪力墻邊緣構件、地下室地板和頂板、框架梁及框架柱中,直徑≥16mm的鋼筋均采用機械連接接頭,其接頭應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接頭連接區(qū)段的長度為35d;直徑<16mm的鋼筋可采用焊接連接接頭,其接頭應相互錯開,鋼筋焊接連接接頭連接區(qū)段的長度為35d且不小于500mm。
(2)頂板面筋及地板底筋在跨中1/3范圍、頂板底筋急地板面筋在支座范圍接長,同一截面可接長25%總鋼筋面積,相鄰接頭錯開600.
3.6地下室超長結構設計
地下室整體結構超長在很多工程中都有報道,結構超長會造成外墻、樓板、梁的開裂。因此,在設計施工前應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①設置伸縮后澆帶;當地下結構大于40~60m 時,應設置一道伸縮后澆帶,且后澆帶混凝土宜采用補償性的收縮混凝土。②不設置伸縮后澆帶;此時應該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例如,設置膨脹帶和提高鋼筋混凝土抗拉性能。
4結束語
地下室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不僅是為了降低工程的代價,使工程和經濟達到有效的協調統一,而且促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最大化。最重要的是,施工前做好調研和規(guī)劃可以保證地下室結構的穩(wěn)定,進而為入住人員的人生和財產安全提供保障,給人們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卓毅剛.人防地下室結構設計經驗總結[J].廣東建材.2009(11):65-69.
[2]李享,譚素群.地下室結構設計中的若干問題[J].山西建筑.2007,33(11):81-82.
[3]梁忠.論地下室結構設計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四川建材.2007(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