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圍波動影響,港股近日“跌多多,升少少”;不過,內房殼股卻成為“逆市奇葩”,炒市興盛。所謂內房殼股,指的是那些長期在香港、本身沒有上市地位的內地發(fā)展商,以小注購入被選中的香港股票,以達到在香港融資甚至海外發(fā)展的目的?,F(xiàn)時,A股四大房企“萬保金招”已全部成功在港買殼。
內地房地產商在香港“插旗”,或與發(fā)展商在香港取得資金成本較低,以及轉移風險有關。于此同時,在香港上市的多間內地房地產股,紛紛在港增購上市殼,增加融資平臺,形成罕見的內房買殼潮。
內房殼股第一案
去年4月,消費電子股東力集團為招商局地產看中,東力股東包括澳門博彩行政總裁蘇樹輝等,將手上的東力逾70.18%股權出讓予招商局地產旗下的瑞嘉,總作價逾1.98億元,涉及股份數(shù)目逾2136萬股。由于收購的持股比例已經超過全面收購的觸發(fā)點,按例需要向所有股東提出全面收購,每股作價為0.5元,整間公司估值約3.58億元而已。有關消息曝光后,東力的股價已經升了很多,去年6月22日全面收購交易結束時股價高見1.26元,這已經比最高收購價0.5元,高出1.52倍。
負責是次收購的瑞嘉,為招商局地產旗下離岸物業(yè)分部,在內地八個城市擁有物業(yè)項目,資產凈值約43億元人民幣。當時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內地發(fā)展商在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下,較難在A股市場融資,是次招商局地產收購東力,因為涉及金額較小,既不會影響到招商局地產的資產及負債情況,被認為可以取得一個海外資本平臺,有助拓寬國際化管理與運作的視野。
近日,東力獲母公司注入62億人民幣住宅項目,股價再被炒起。以今年5月31日收市價3.47港元計,已較收購價0.5元翻近七倍。雖母公司管理層表示,暫沒有打算打入香港市場,但想利用香港市場集資功能,協(xié)助公司達到年銷售物業(yè)1000億元的目標。現(xiàn)在內地對地產項目融資不斷收緊,招商想做到上述目標,唯有借助香港殼股。以東力目前的規(guī)模,盡力將股價炒起,將“盤數(shù)”做大,亦不足為奇了。
萬科掀起高潮
東力被內地房地產巨頭看中,股價飛升后,同類故事亦在永泰地產出售當時名為南聯(lián)地產(現(xiàn)已更名為萬科置業(yè)海外)73.91%股權予萬科香港子公司的交易中出現(xiàn),掀起高潮。永泰據(jù)此套現(xiàn)10.78億元,繼而將南聯(lián)地產瘦身,只將麗晶中心保留在南聯(lián)之內,其余資產則抽離。
萬科當時表示,或會就南聯(lián)的業(yè)務審視,考慮將南聯(lián)余下的業(yè)務多元化。同時指出,由于交易涉及金額不大,故此對總資產、凈資產、利潤及負債均不會產生重大影響。萬科置業(yè)海外的股價在成為殼股之后曾沖上36元,雖5月31日收市價已回吐到15.04元,但相比去年5月不到6元的水平,一年內仍升2.5倍。
更值得留意的是,在成功入殼后,萬科進軍香港甚至海外的步伐同時加快。香港方面,年初萬科集團控股股東萬科香港與一名獨立公司成立的合營公司,成功投得荃灣西港鐵站之TW6地段發(fā)展項目,這是萬科集團首次涉足香港地產項目。萬科置業(yè)當時澄清項目與自身關系不大,直至5月,萬科置業(yè)宣布以7.22億代價,收購上述項目20%權益,公司共出資約14.6億元。由此,萬科試圖通過萬科置業(yè)進軍香港的“司馬昭之心”已完全顯現(xiàn)。
不過在港買殼,通過殼股公司投資香港,也只是萬科萬里長征第一步。在成功入殼之后,萬科更大的動作是擬通過B轉H在香港主板上市。萬科表示,相比B股市場,目前H股無論在資源配置、市場影響力還是成交狀況方面都有顯著優(yōu)勢;更重要的是,此舉有助提高萬科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獲得更為廣闊的融資平臺。
在等待中國證監(jiān)會與香港聯(lián)交所就B轉H方案反饋的同時,萬科宣布在美國舊金山成立了一家房地產合資企業(yè),進軍海外的步伐就此展開。4月間,萬科又與新加坡吉寶置業(yè)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首個合作項目是,萬科斥資1.355億新加坡元,收購吉寶在新加坡一公寓項目30%權益。
內房股紛紛增購殼股
除了上述舉例的內地發(fā)展商在港購殼登陸香江之外,那些在港經營多年的內地房地產公司,亦紛紛增購殼股,作為新的融資平臺。其中,最令人矚目的非中國海外(688)莫屬。
2009年中國海外購入在內地擁有土地儲備的蜆殼集團(081),并且改組為中國海外宏洋,去年該公司又全面收購遠東環(huán)球(830)。與萬科在美國的高調投資不同,中海外的海外投資早已悄然展開,包括耗資2億英鎊在倫敦收購寫字樓。仔細分析,收購遠東環(huán)球是深化中海外國際化戰(zhàn)略的舉措。數(shù)據(jù)顯示,遠東環(huán)球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建筑物外墻解決方案供貨商,業(yè)務分布于北美、中東和中國內地。該集團在美國和加拿大都設有工廠,北美是最重要的市場。根據(jù)思緯報告,遠東環(huán)球所承建的建筑物外墻項目,占所在大部分城市的幕墻項目總值的10%~15%。
近年來,多家內地發(fā)展商紛紛來港購買上市殼股。匯盈證券董事謝明光認為,萬科、招商地產等來港買殼,能否籌集資金,要視當時的投資環(huán)境而定。有關人士指出,現(xiàn)時香港房地產在一波又一波“辣招”影響下,再升的機會不大,因此他相信,內地發(fā)展商未必會大舉參與投資香港地產項目。至于中國海外增購殼股的情況,他相信,在內地銀根未完全放松下,內地發(fā)展商有急于增購殼股的需要。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認為,今后同類情況還會陸續(xù)出現(xiàn),“內地房地產的毛利率相對降低,他們來港是要尋求較高回報的項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