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人的基本素質之一,閱讀能力是人類獲取新知、不斷進取的一項基本的文化素質,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是人類自發(fā)明文字開始就已經(jīng)重視的。對于小學生而言,在求學的起步階段加強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他們更加有效地學習不斷更新的科學文化知識。本文主要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方式的學習,對學生閱讀時所遇到的理解和鑒賞能力欠缺的想象進行分析,著重加強對學生閱讀理解力和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他們對語文閱讀的興趣,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有效進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策略
語文課本作為學生主要的閱讀對象,它絕不僅僅只是為了讓學生識文斷字,更為重要的作用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意蘊,陶冶他們的情操。在整個的閱讀過程中,既不可以忽視語文教師的示范朗讀角色,也不可以讓學生失去情感朗讀的機會。通過角色扮演朗讀和關鍵句分析,使學生逐步參透文章大意,提高他們對文章后問題的自我解答能力。
資深教育家高萬祥說過, 今天的學生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校園就是明天的社會。 從書香校園到書香社會,閱讀可以拯救我們。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對話”需要一個開放的教學形態(tài)。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誘導自主閱讀
孔子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蓖袪査固┱f:“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睂W生的學習興趣來源于具體情境,而課堂教學又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實施主體教育的主陣地。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閱讀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與作者的思想產(chǎn)生共鳴,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故事引趣,設疑激趣,角色表演激趣等。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不再贅述。
二、精讀多讀,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面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語文教學的小學教師,我已經(jīng)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各類心理特征有所把握。由于該階段學生的活躍性較強,心理的穩(wěn)定性較弱,所以他們比較反感教師翻來覆去地去研究一篇枯燥的文章。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課堂上必須要做到精講多讀,也就是要把講述的重點放在朗讀上,而把思考的任務放給學生。教師在這當中只是作為配角,交給學生分析文章的方法,對文章的一些難點也是進行些許的點撥。在課堂中,我們要讓學生充分地演繹他們的主體角色,讓學生自己去領悟文章的主題,分析文章的細節(jié),充分地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再現(xiàn)文章的原始場景。教師的這種看似放縱學生的做法實際上正是源自于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意識,還可以充分地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會讀細讀,改善學生的閱讀方法
雖然小學生已經(jīng)走過了認知啟蒙的教育階段,但是他們并沒有完全的思想獨立,他們辨別事物真假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同時又由于小學生意志力薄弱的特點,他們很難細致地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地改善學生思考問題的自覺性和準確性。在課堂的初始階段,由于學生對新課文的生澀,教師可以適度地提出一些引導性問題,積極引導鼓勵學生深入思考文章的細節(jié)。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閱讀下不斷地對文章細節(jié)作出一些質疑,然后通過互動討論將問題一一擊破,這樣也就使學生最終掌握了全篇的意義。質疑性閱讀,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閱讀方法。它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對文章細節(jié)的把握,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四、學會巧讀,提高閱讀速度
由于年齡的不斷增長,小學生的閱讀量也在不斷地增多。如何更為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速度,這是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要關注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根據(jù)自己多年的經(jīng)驗,總結出了以下兩種方法:首先是跳躍式講讀法。“跳躍式講讀法”,顧名思義就是要跳著閱讀,改善那種逐字逐句的走讀法。教師要根據(jù)課文的結構,抓住文章的整體脈絡和重點難點,按照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遇到比較易懂的就一筆帶過,僅對難點重點進行特別的關注。這一種閱讀技巧主要運用于文章內容繁雜冗長、情節(jié)迂回曲折的課文。通過這種突出重點,把握脈絡的閱讀技巧,提高了閱讀速度,改善了學生的枯燥感,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其次就是逆向式講讀法。所謂“逆向式講讀法”就是在閱讀文章之前,先讓學生對文章的篇未內容進行分析,因為一般的文章,篇末的內容都是具有很強的概括性的。這樣學生就可以先一步掌握文章的主旨。然后要讓學生去閱讀文章后的思考題,而不是直接開始閱讀。同過這樣的逆向閱讀,學生掌握了文章主旨,帶著課后的思考題目,學生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探究文章的細節(jié)和難點。這一教法改變了傳統(tǒng)“直奔主題法”的那種生硬感,減輕了學生的閱讀難度,培養(yǎng)了學生的逆向思維。
參考文獻:
[1] 范佳佳.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考試周刊,2011(24)
[2] 杜彥衛(wèi).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閱讀能力[J].新疆教育,2013(9):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