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衛(wèi)生組織憲章》就開宗明義地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態(tài),而且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健全安好的狀態(tài)?!边@表明人的健康不僅要重視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視心理健康。這對我們從事教育的教師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現(xiàn)在,我們面對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由于社會的不良影響和家庭的影響,學校教育的失誤,導致他們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學習困難、、情緒不穩(wěn)、孤獨膽小、懼怕挫折、缺乏毅力,進而身上存在著懶惰、怯懦、自私等缺點。如果學生的這些缺點不能正確引導的話,他們的主體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發(fā)揮。健康的心理是人發(fā)展的中樞樞紐,是為人一生不斷進取、不斷探索的催化劑。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共識,因此我校十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健康心理品質(zhì)呢?
【關(guān)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培養(yǎng)
一、作為教師要多給學生表揚和關(guān)愛,少批評與責罵
我們老師如果習慣“皺眉頭看學生,從不面帶笑容”,對學生批評是大聲地責罵,而缺少表揚與鼓勵,缺乏了解和關(guān)愛,那么長期下去,就會造成學生心情壓抑、情緒低落。這不僅影響他們目前的學習和生活,嚴重的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還會造成障礙。相反如果我們能夠多給他們一些表揚與關(guān)愛,那效果就不大一樣了。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和表揚,就像一場綿綿的細雨滋潤著幼苗茁壯成長。
不管是誰,只要工作有成績,就能獲得領導或同志們的肯定,那么他的工作積極性就一定會高漲。小學生更是如此,只要獲得別人的肯定,感到別人特別是老師對他的關(guān)愛或者是表揚,他們的需求就滿足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自然而然地提高。那么對學生而言老師真誠的鼓勵和關(guān)愛,往往是無價之寶,極易在他們的心目中掀起成功的欲望,將會產(chǎn)生持久的動力。
二、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心理技能
1.在人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要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任何活動都是學生生命得以表現(xiàn)的基本,活動過程是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雙向?qū)ο蠡倪^程。因為人有聯(lián)合他人的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學生們熱情高漲,各自表現(xiàn)。
2.老師經(jīng)常在生活和學習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富有哲理,但是對學生來說,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學生卻并不適用。在他們看來,任何失敗都是永久性的,災難性的。因此,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那么,如何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呢?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各個方面的對應點,抓住細節(jié)啟發(fā)學生,感染學生,讓他們總結(jié)體味藝術(shù)力量對心靈的震撼,達到教育與成功的雙向意境。如在《窮人》這篇課文中,桑娜在收養(yǎng)西蒙的兩個孤兒之后所展開的激烈的思想斗爭,就是表現(xiàn)窮人善良,心靈美好的閃光點。另外,就是應抓住競賽、游戲等時機,對每一項活動中取得成績的學生,要給予肯定,還可以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不同的檢測題目,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取得一定的成績。如數(shù)學競賽活動教師可以出六道題,規(guī)定:答對三道題小學畢業(yè);答對四道題高中畢業(yè);答對五道題大學畢業(yè);答對六道題是博士,這個活動,“差生”也答對三道題。這樣,各層次的學生在活動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嘗到了成功的滋味。同時,也產(chǎn)生了積極的心理效應,他們會朝更遠大的理想努力。學生,一旦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他會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使他們在不斷的成功中明確前進的方向,樹立勇于攀登的信心。
3.作為教師要注重糾正學生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
哲學家曾說過:“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碑斘覀儼l(fā)現(xiàn)學生存在不良心理傾向的時候,就要及時地糾正和引導。如有的學生嫉妒心理很強,有的猜疑心很大,甚至有的同學有自卑感。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這些不良心理情況時,就要及時地糾正,可以采用各種方法,讓他們克服。如,如果在學校里發(fā)現(xiàn)學生因嫉妒心理和猜疑心理嚴重影響同學之間的團結(jié)和友誼時,要及時告訴學生:嫉妒是一種消極的、不健康的心理,每個人都應該能夠克制嫉妒他人的心理。在同別人進行比較時,要承認自己跟別人的差異并努力進取,要正視他人的優(yōu)勢和自己的不足,希望他人進步,自己也有收獲。一個人若嫉妒別人,自己也失去向他人學習的機會,還會失去友誼,影響團結(jié)。這樣一番推心置腹的話,學生聽了后大多都會心服口服,及時改變自己。老師只要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跟學生談話、引導,學生定會改過自新。
三、作為教師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以敏銳的細致的目光觀察其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態(tài)與其共享喜怒哀樂,以真誠的善良的心靈為其示范領航,學生的健康心理才會漸漸培養(yǎng)起來。
總之,教師只有真正得到學生心理上的認同,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況,才能談得上運用靈活有效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覃奇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初探》.《廣西教育》,2005年第1期
[2]周覺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個途徑》.《黑龍江教育》,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