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教學方式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在改變。本文從提高自身素質、突出學生主體、激發(fā)學習興趣等七個方面就英語課堂教學談具體做法。
【關鍵詞】課堂教學;小學英語;學生主體;素質教育
小學英語教材的改革,進一步推動了教學理念的改革,也給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教學方式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在改變。如何上好小學英語課,順利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具體看法:
一、提高自身素質
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但是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長流水”。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英語知識體系,這是上好英語課的首要條件。同時,由于教師面對的是小學生,因此還必須具備說、唱、彈、畫等本領。比如,教師具備良好的簡筆畫基本功,在教學中就可以利用簡筆畫,將抽象的英語單詞通過簡筆畫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要是具備彈唱的能力,就可以教學生唱英文歌曲,學生一定會對教師佩服得五體投地。教師具備了良好的自身素質,才能贏得學生的欽佩,才會相信老師,并配合教師上好英語課。
二、突出學生主體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把小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fā)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fā)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fā)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耙匀藶楸尽钡睦砟钤诮逃缭絹碓缴钊肴诵?。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這些條件”。在教學中,只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實現教學的良好效益。
三、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生愛說愛玩,敢想敢說。作為英語教師,不能只從追求課堂紀律出發(fā),抑制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是也好做到因勢利導,多多鼓勵,多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運用幽默的教學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配以到位的手勢、動作和表情,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作用很大。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鐘開展listen and act、warming up、follow me、sing English songs等有趣的復習游戲,既可以活躍課前氣氛,又可以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四、精選英語活動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各種英語活動來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如,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把單調的英語語言個體轉化為具有生動形象的藝術個體,通過邊聽邊做,邊說邊做,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和鑒賞能力。比如,在學習動物、植物、水果等名稱時,可以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或者邊聽邊畫。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既可以將抽象的單詞形象化,加深對于單詞的記憶,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營造學科氛圍
學英語需要情境和氛圍,但是在教學中,我們卻只能在課堂這一具有局限性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在強化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想辦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如,讓孩子們每天輪流制作英語日歷,配上天氣以及節(jié)日內容或特色內容;每天在黑板上寫一句新學的英語句子;指導學生制作物品的英語標簽;建立英語圖書角、學習角;辦英語學習園地、出刊英語學習報紙作為孩子們自由創(chuàng)作的園地,并鼓勵學生多給??皥罂s志投稿……總之,利用一切學生活動的空間融入英語,千方百計使英語成為他們生活和學習中非常自然的一件事。這樣就可以將課堂學習時間,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延伸到課外。
六、強化口語訓練
小學英語教材要求學生掌握的都是一些基礎性的知識,考試內容也很簡單。既不要求學生對內容有多深的理解性,也沒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單詞和句子,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英語課文閱讀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多讓學生讀,帶著感情讀,并通過分角色讀、小組比賽讀、開火車讀等方式,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要求學生經常進行口語對話,如:“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等。通過同學之間互相對話,實現口語表達能力的大幅提高。
七、完善評價手段
在課堂小學中,恰當的評價,對于提高教學效果異常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階段性差異變化,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及評價內容,通過評價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及自信心。合理的評價,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參與需要和表現欲望,同時還可以刺激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中的各項活動,并達到融洽的師生關系的目的。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合理把握課堂教學評價尺度。評價要簡練、明確、到位,注重評價實效性,做到畫龍點睛。同時,也要控制評價頻率,避免使用過于煩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延誤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