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邦》2013年第10期
“績效評估”的考慮:①目標要清晰;②KPI可以自己設計;③還要包括“提升”計劃;④績效評估是溝通機會;⑤績效評估是對事不對人;⑥下屬給上司展現的機會;⑦上司給下屬“教育”的機會;⑧最少一個季度一次。
績效評估原來是一個確保企業(yè)執(zhí)行力的管理機制,但不少企業(yè)會說目前這個機制不是很有效,普通員工將它看成是一個“批評”機制,有抗拒感,管理層也視其為是苦差,結果很多企業(yè)就不斷在尋找“新”方法與理論,但發(fā)覺努力之后沒有結果。
績效評估是一個出發(fā)點很好的管理流程,但實現起來有不少的問題,根據多年的觀察與總結,我提出幾點供大家參考。很多企業(yè)都實施了績效評估,但我認為大部分公司都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我總結了如下幾個普遍的問題:
1.員工最大意見就是績效評估標準不清晰,也不能量化,甚至很多是事情做完才定考核標準。
2.員工很不喜歡績效評估,認為如果與老板關系不好,這個就是讓老板修理自己的手段。
3.管理者也討厭做文檔工作,一是寫不出手下的工作目標,二是評估的時候,除非都是好話,否則很容易吵起來。
4.員工希望上司能給自己的反饋要及時,但目前很多績效評估機制都做不到。
5.機制缺乏透明化,很容易變?yōu)橐粋€濫用職權的手段。
企業(yè)必須要有績效評估的機制,如果執(zhí)行到位,這將是一個推動員工能力提升的有效舉措。
要用好一個績效評估機制,我有幾個個人的觀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1.績效評估其實是員工與上司的一個溝通機會,對它的這個定位需要很精確:是員工和管理者溝通。
2.績效評估需要加上員工能力提升計劃的討論,不要光是批評式的“績效評估”。
3.讓員工定自己績效評估的標準。管理者講清楚對員工的工作期望值后,要求員工自己寫工作目標,這個好處是,員工是為自己設定的目標而努力,在與員工討論他自己設定的目標時候,管理者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員工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溝通。
4.及時反饋。不要等一年時間才做溝通,我認為最少每三個月要坐下來談談目標執(zhí)行的情況,如果有必要,在雙方同意下,調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