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郝曉,女,山東煙臺人,北京服裝學院視覺傳達專業(yè),時尚圖形方向在讀研究生,主攻時尚圖形,UI設計等。在校期間多次獲得學校獎學金,2011年獲山東省如意獎學金,現(xiàn)任職于北京騰訊科技有限公司。
我國有著綿綿千年的文明史,燦爛的服飾文化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宋鎮(zhèn)豪先生在其《中國風俗通史》夏商卷中曾提到,“服飾者,乃人體衣著兼及人體裝飾品,屬于人類物質(zhì)生活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中國古代很早就把‘布帛可衣’,列為‘生民之本’的重要一項?!狈椢幕瑫r也可折射出一定歷史時期的精神文化,可以說服飾是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自然結(jié)合體,一件衣服,乃至衣服上的一處圖案,便能折射出一個精妙的微型世界。服飾文化的內(nèi)涵綿延無邊,眾多大家著書立說,尚只能道其千萬分之一。在此,選取中國冠服制度逐漸完善的周朝,從服飾文化中的圖案打量,一窺周朝服飾圖案所傳達出的文化內(nèi)涵。
中國素以“衣冠之國”著稱,服飾不單滿足人們蔽體保暖之需,也承載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不同的服飾圖案,體現(xiàn)了不同的階級地位,成為了封建等級制度的一種標志??梢哉f服飾圖案是社會組織細胞嚴密分化的結(jié)果,體現(xiàn)了社會群體的特殊意義。周朝建立“禮樂制度”來維護其宗法制度和君權(quán)、族權(quán)、夫權(quán)、神權(quán),統(tǒng)治階級把服飾作為“禮”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將衣著提高到突出的地位,當作“分貴賤,別等威”的工具,章服制度在西周時期得以確立并逐步完善。周朝的天子禮服有“六冕”,“六冕”包含帝王祭祀天時穿的大裘冕,祭山川穿的毳冕,祭祀先王、行饗射典禮的鷩冕等。不僅禮服有嚴格的制定,一般性服飾亦有規(guī)定。夏商周的一般性服飾有玄端、深衣、袍、襦、裘。其中,玄端是天子到士都可以穿的法服,通常為黑微帶赤的顏色,無紋飾,平常的百姓、奴隸不可穿。深衣是把上“衣”和下“裳”縫合到一起的衣服,其特點是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便于走路而不至內(nèi)褲外露。深衣常在領(lǐng)、袖、襟、裾的邊緣鑲上彩色的邊緣,衣料多選用麻布。袍是充絮的長上衣,襦就是短上衣。由此不難看出,自進入階級社會開始,服飾便打上了階級的烙印,一定的身份,一定的地位對應一定的服裝,不可以逾越,服飾上的圖案也就很講究,不能亂繡。
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周代的紡織業(yè)得到長足的發(fā)展,精美的暗花綢和種類繁多的刺繡品紛紛出現(xiàn)。先進的技藝,往往在貴族的服飾上得以呈現(xiàn)。那么貴族會用什么樣的圖案裝飾自己的衣服?據(jù)《尚書·益稷》篇中記載:“帝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這里所說的就是用畫與繡的方法將十二章花紋繡在冕服上,而周代的冕服是上衣下裳制,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畫在上衣,類似于今天的手繪服裝,是畫工用筆墨顏料直接畫在布上;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則繡在下裳。
使用圖案對服飾進行裝飾,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的一種追求,對美好未來的一種憧憬和向往,十二章花紋皆有豐富的內(nèi)涵。日、月、星辰寓意光明,象征王權(quán)的光輝;山象征王者能鎮(zhèn)住江山并能安寧四方;龍取其神之意;華蟲為雉,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為虎猴,表示有知深淺和威猛的德性;藻為水草,象征潔凈;火則有歸順君王之意;粉米為米粒,寓意豐腴滋潤;黼為斧,意為果敢決斷;黻為弓,意為善惡相背,等等。這些圖案的題材,來源于人類社會生活的實踐,是古人在追求美的歷程中的寶貴積淀。日月山川水火圖案記錄了古人對大自然的觀察,飛禽走獸則反映了古人與動物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各種用具圖案的出現(xiàn)則反映出當時的生產(chǎn)生活風貌。這其中的每一個圖案,每一筆、每一畫,都蘊含著深意,仿佛一個微觀的世界,滲透著古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狀態(tài)。由此不難看出,周代服飾圖案題材比較豐富多樣,有自然山川、動植物、器物,這些形態(tài)各異、內(nèi)涵豐富的圖案,被智慧的古人以獨特的方式在服飾上呈現(xiàn)出來,成為千百年傳承的藝術(shù)珍寶。
周代服飾較前代更為華美,但受其社會形態(tài)的約束,周的服飾圖案在使用中帶有明顯的局限性,階級性,這些有著美好象征意義的圖案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正如《禮記·禮器》所載:“禮有以文為貴者。……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為貴也?!本褪钦f十二章的圖案只有天子才可以隨意使用,諸侯只能使用從龍到黻的圖案,大夫到士逐漸遞減,而黎民百姓則只能遠觀。這使得本來是自然美好的物象蒙上了濃厚的等級色彩。
在顏色運用上,周代冕服多“以五彩彰施于五色”,其中提到的五色指的就是:青、赤、黃、白、黑五色,此五色為“正色”。比如周天子在祭天的時候所著服裝為“玄衣纁裳”,玄衣即黑色面料的上衣,纁裳即為赤黃色的下裳。《易經(jīng)·系辭下》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之乾坤?!敝艹姆棃D案在顏色的使用上也體現(xiàn)出一種天人感應、渾然一體的象征意味。冕服“玄衣纁裳”上衣像天用玄色,下裳像地用黃色,正是對“天人對應,應象制物”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及思維方式的形象化闡釋。
而據(jù)《尚書·大傳》中記載十二章紋的色彩是:“山龍純青,華蟲純黃作會,宗彝純黑,藻純白,火純赤?!睋?jù)《呂氏春秋》載:“黃帝之時……土氣盛,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木氣盛,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金氣盛,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時……火氣盛,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這些都表現(xiàn)出中國的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說與顏色的對應,同時也說明周代崇尚鮮艷的赤色,由此不難想見,周代服飾圖案紋樣的顏色是如何的絢麗多彩。
周代服飾紋樣裝飾的位置按服制要求和造型構(gòu)圖的需要“對號入座”,一般服飾圖案裝飾位置多選居中式、對稱式、呼應式、滿地式等形式??傮w而言自周朝開始,服飾圖案規(guī)整嚴謹,追求上下均勻,左右對稱,紋樣布局嚴密??v觀周代服飾圖案的表現(xiàn)手法,大致經(jīng)歷了寫實、規(guī)范和抽象等幾個階段。隨著手工技藝的進步,各種手工業(yè)者在服飾圖案的設計上更加追求具有藝術(shù)性的審美價值,服飾所反映出的圖案已不僅僅滿足于對各種自然物象的簡單寫實或者變形。比如龍紋,在圖案造型的選擇上,突出了龍的寓意,而在服飾圖案的表現(xiàn)上,龍紋樣不僅具有象征性、裝飾化的特點,在設計上也更加追求藝術(shù)造型的完美性,突出地表現(xiàn)了它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
總之,周代服飾圖案或秀麗活潑、或線條流轉(zhuǎn)、或渾厚古拙,無論何種造型,均充盈著跳動的節(jié)奏美,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內(nèi)涵。透過周代服飾圖案,我們能感受其中持續(xù)的生命力,體會到那些精美造型、流暢線條中所表達的無限魅力。一圖,一世界,毫不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