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你:在拍攝一張照片前,你首先會考慮什么?人們的回答也許各不相同,但作為一名攝影師,通常都會說:考慮光線。在大多數(shù)手拿相機和手機的業(yè)余者看來,相機會搞定一切,他們只負責按快門。但相機只是一臺機器,它即使設計得再先進,也無法讀懂光線的價值內(nèi)涵,也無法體會光線在造型中的內(nèi)在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養(yǎng)成了一種惰性,當我們觀察時,看到的是一個個物體最直接的外觀,隨后我們就收回了目光,認為已經(jīng)看到了所要的東西。其實物體上面所呈現(xiàn)的光線和影調(diào)已經(jīng)被我們忽略了。但是有一些人沒有忽略,他們是真正的畫家和攝影師。
攝影師之所以如此在意光線,是因為和構圖相關的幾大要素(線條、顏色、色調(diào)等)都在光線的強大影響之下。正是由于光線的千變?nèi)f化、變幻無常,才使得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光線雖然很復雜,但還是可以被認識、被分類。比如,它不但有方向(正面光、側光、逆光等),而且還有質(zhì)感。所謂光線的質(zhì)感,簡單地說就是光線的柔和硬。專業(yè)術語上叫散射光和直射光。散射光也叫軟光。是光線經(jīng)過多次反射后,在物體上不會形成明顯光照的受光面和陰影面,也沒有明顯的投影,光線效果比較平淡柔和。散射光一般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自然條件下形成的散射光。比如在陰天或是云層很厚的天氣下,或是在有霧的時刻,還有就是在日出以前的一段時間以及日落以后的自然光線。另外一種是由人工所控制的散射光,一般都是在室內(nèi)的燈光下形成的。比如經(jīng)大型的柔光箱過濾后的光線,通過反光傘或者其他柔光材料柔化后的光線。
在一般情況下,散射光以其寧靜、淡雅、細膩、柔和的風格在攝影中構成寫意的效果,更適合拍攝風光攝影中的高調(diào)畫面,人像攝影中的少女、兒童,靜物攝影中光滑的反光體等。散射光其實是被我們大多數(shù)人低估了,
陰天、大霧、雨天、日出前和日落后,以及房屋陰面的光線都是拍攝的好光線。我們看到的大多數(shù)照片基本都是在這種散射光條件下拍攝的。這種光照條件下,物體的色彩都很飽和,影調(diào)也都很自然。
直射光也叫硬光,是沒有被反射的光線。在這種照明光線下,由于受光面與陰影面之間有一定的明暗反差,所以比較容易表現(xiàn)出被攝者的立體形態(tài),而且光線的造型效果比較硬。直射光充滿力量感,它能賦予畫面以強烈的效果。和散射光一樣,直射光的形成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條件下形成的直射光。比如晴天的太陽光,它是一種平行光束,會投下濃重的陰影,會產(chǎn)生過度強硬的立體感。窗戶光也是一種直射光,光線的方向性也很強,只是硬度沒有陽光高而已。另一種直射光就是室內(nèi)由聚射的照明燈所發(fā)出的光線,比如聚光燈、臺燈、房頂?shù)牡鯚舻取?/p>
直射光光束強烈、光線方向性強,這使它獨具魅力,非常適合展現(xiàn)對比度較大的風景畫面,或者適合拍攝人像攝影中的男性和老人,以及靜物攝影中質(zhì)感粗糙的非反光體。我們都知道,日出后和日落前的陽光是拍攝風景的最好光線,窗戶光則是拍攝環(huán)境人像的最好光線,即使普通人家里的鎢絲燈和臺燈下,通常也能夠拍攝出非常好的照片。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普通人對戶外陽光的不足認識不夠。戶外的陽光除了日出后日落前的那些時光,大多數(shù)時間里,這種光線是很難被利用的。原因是它過于強烈,反差太大,使色彩的飽和度降低,在人臉上也會留下濃重的陰影,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陰陽臉”。大多數(shù)旅游者之所以很難拍出好照片,和他們總是在這種光線下拍照有很大的關系。
當然,光線是可以轉換的,比如,在攝影室內(nèi),我們很容易就能把直射光變?yōu)樯⑸涔?。比如在光源前加柔光屏、柔光紙,讓閃光燈打在白墻上或者反光傘上等等。在室外,如果陽光太刺眼,我們把被攝體移到建筑物的陰影區(qū)。當你這樣做了之后,
你會發(fā)現(xiàn),光線的質(zhì)感完全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