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讀課就是讓學生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去大海中自己釣魚,再在教師的指導下釣上一條大魚。所以,千萬上好每冊課本中為數(shù)不少的自讀課,真正讓學生有所收獲。
【關(guān)鍵詞】*號課文;教學方法;自讀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初中語文課本里有將近一半標有*號的自讀課文,要求教師用1課時完成。這些課文內(nèi)容豐富,體裁各異,而且多為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自讀課是以自讀課文為材料,以學生自我閱讀實踐為主線,培養(yǎng)自學能力為目標的課型,是講讀課學得的知識、方法和能力的有效遷移和擴展,其作用不可小視。不少教師將自讀課上成講讀課,也有一部分教師將自讀課完全略去,只要求學生課外自己閱讀。作為一名初三語文教師,我覺得這種做法很不妥。下面,我想就自讀課的教學策略談幾點體會。
一、自讀課要教學生學會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婦孺皆知的俗語足以表明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自讀課更應該注重“讀”,而且要教學生會自讀自悟。長的課文應該默讀,教師應該教給學生默讀的方法。所謂默讀,要求學生“動眼不動頭,動手不動嘴”。課標要求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每篇文章,教師都應依據(jù)字數(shù)為學生設(shè)定時間。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學生必須完成第一遍的閱讀并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美的文章就應該大聲朗讀,教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秘訣,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出輕重、動情動色”。好的文章只需讀就能走進文字,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自讀課要教學生學會自學
自讀課不是學生隨意閱讀,教師要教給自讀的方法,讓學生清楚一般自讀課的基本步驟:明確題材、看標題、看導讀、看研討與練習。中考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語段各一個,對于不同題材的文章,答題的方法和運用的語言完全不同。因此,平時讀文章時,必須先讓學生明確題材。標題是文眼,有的是提綱,有的是文章線索,有的直接點明主旨。可教學生從標題入手,理清文章思路,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前導讀里有很多提示性的語言,可以幫助學生弄清本課需掌握的重點。教科書是集很多專家的智慧為一體的,所以課后習題的設(shè)置往往能起到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不需要再去翻閱別的資料,只需要把課后習題弄懂就可以了。掌握了方法,學生拿到一篇文章就知道該如何著手了。
三、自讀課要要求學生背誦和積累
溫家寶總理在一所學校聽語文課時說過,語文教學要教孩子們學會表達。新課標也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蘇軾曾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郭沫若先生也有“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的感慨??梢?,背誦是語文積累的重要途徑。背誦能充實學生的語言倉庫,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記憶的黃金時期,記東西快,而且記憶牢固。對文字優(yōu)美的文章,必須讓學生多背。背誦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受到文化、情感、審美等方面的熏陶,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一個背書多的人,往往有很強的語感,他能一眼看出一篇文章的動人處,一首詩的精妙處,并能進行較深的品味鑒賞。相反,一個背書不多的人,卻很難一下子抓住文章的要害,只能理解文章表面的意思,做語段題時也是答了不少,卻答不到要點。
四、自讀課教師要引導學生突破一個重點
自讀課上,學生要有充分的讀書時間和自主活動時間,留給教師引導點撥的只有10分鐘左右。因此,教師備課時就應根據(jù)課型的特點設(shè)計一個重點點撥的問題:或側(cè)重于讀背、或側(cè)重于寫作、或側(cè)重于做題方法的指導。
學習《地下森林斷想》時,我把重點放在做題方法的指導上。課后習題中有這樣一道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從幾個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考試時這類題型經(jīng)???,重在考察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蓪W生做這類題時,總是因為答案不完整或歸納不準確而失分。其實這類題,答案就在文中,就看你在閱讀時能不能快速提取出有效信息。因此,我把這個題變成兩問:速讀課文,畫出能體現(xiàn)地下森林品格的詞,并概括出地下森林的品格。這樣學生就很清楚做題的思路,再遇到此類題也不至于無從下手,想當然去答題了。
《熱愛生命》是杰克倫敦的小說,是一出“殘酷的求生悲劇”,旨在告訴人們靠著堅韌頑強的求生意志和與命運抗爭的毅力,主人公才能超越極限,戰(zhàn)勝病狼而頑強生存下來。我想讓學生清楚:小說中的人物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是“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是生活中某類人的代表。于是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思考題:小說的主人公為什么沒有名字?給他加上一個名字,比如說“淘金者”好不好?學生各抒己見,但最終達成共識:他不是一個單一的人,而是一類人;但也不只是淘金的這類人,而是一切熱愛生命的人的代表。
學習《蒲柳人家》時,學生都特別喜歡豪爽的一丈青大娘、講義氣的何大學問、天真可愛的何滿子,我就側(cè)重引導學生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那天是平安夜,學生桌上擺有互送的平安果。有個學生忍受不了誘惑,上課鈴響了還偷偷鉆到桌下咬了一口。我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觀察這名同學和另外幾個站起來背誦課文的學生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并用十分鐘時間進行片段描寫。因為是定向觀察,學生有東西可寫,很快就完成了?,F(xiàn)摘取幾個片段:
片段一:上課鈴聲已經(jīng)響起,他快速把頭伸往桌下,輕輕抬起頭來,嘴里鼓鼓囊囊的——原來在這平安夜,偷偷啃了一口蘋果,呦!這一口還不小呢!頭不動,眼神四處打探,“還好,還好沒被發(fā)現(xiàn)。”心里美滋滋的。“張彥,站起來,把嘴巴張開?!闭Z文老師一聲厲喝。“這下可糟了,這么隱蔽還是被發(fā)現(xiàn)了?!蹦枪蓛e幸勁兒瞬間拋到了九霄云外。他扭動著身子極不情愿地站了起來,嘴巴似張非張地嘟成了“O”型,臉蛋兒泛起圈圈紅暈,背過頭囫圇吞下那口蘋果,還不好意思地用手背拭去嘴角的殘渣,瞇著眼,尷尬地笑著……
片段二:錢超滿面春光地站了起來,這時的他儼然是個光明的使者,臉上帶著笑意,但笑中又隱含著不安、尷尬。他用那古銅色的大巴掌拽了拽衣服,扭了扭腰。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光明使者開始背課文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讀課就是讓學生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去大海中自己釣魚,再在教師的指導下釣上一條大魚。所以,千萬上好每冊課本中為數(shù)不少的自讀課,真正讓學生有所收獲。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