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海南黃牛為母本、日本和牛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技術,產出海南雜交牛,將其與海南黃牛在生產性能、繁殖性能方面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海南雜交牛在初生至24月齡各生長階段體重和體尺方面均高于本地黃牛,其中初生時的體重提高了75%;在繁殖性能方面兩者差異不大。
關鍵詞:海南黃牛;雜交技術;生產性能
中圖分類號:S823.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6-3899-02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農業(yè)部曾在海南省瓊山、澄邁、瓊中、白沙等市縣建設國家商品牛基地和耕?;?,海南島內出現(xiàn)了大量的大型牧場,用于規(guī)?;B(yǎng)殖肉牛。2000~2001年間,海南省在中部6市縣投資興辦牛場,發(fā)動群眾養(yǎng)牛。2006年海南省農業(yè)廳提出了利用日本和牛凍精與海南黃牛母牛進行人工授精,產出雜交一代肉牛(以下稱“海南雜交?!保┌l(fā)展計劃與實施方案。
海南黃牛又稱高峰黃牛,因黃牛肩峰高而得名,是海南省地方黃牛品種[1]。海南黃牛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在海南豐富草原的自然條件和嚴格選育下,形成了耐熱、耐旱、耐勞、耐粗飼和抗病力強等優(yōu)點,深受當?shù)貏趧尤嗣裣矏?,尤其是在火山巖缺水地帶分布密集。
日本和牛以肉質優(yōu)良聞名于世界。在日本和牛的品種中,黑色和牛數(shù)量占和牛總量的90%以上。通過DNA分析,黑色和牛被認為與中國青海黃牛有共同的祖先。整體上該品種具有暗黑色的皮毛,有角而無肩峰。純種和牛的背毛呈黃褐色或赤褐色,下腹部、后肢內側色淡,皮膚為淡紅色,角、蹄呈褐色[2]。黑色和牛系以其牛肉產量特別著名,肉質鮮嫩,尤其是肉中帶有高度的大理石紋脂肪,瘦肉與脂肪紅白相間像肉上結了霜一樣,稱雪花肉。
雜交可充分利用種群間的互補效應,尤其是可充分利用雜種優(yōu)勢,即不同種群雜交所產生的雜種往往在生活力、生長勢和生產性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優(yōu)于兩個親本種群平均值[3]。凍精技術自20世紀60年代引入中國之后,人工授精已成為黃牛改良的重要手段。
以海南黃牛為母本、日本和牛為父本,通過人工授精技術雜交產下的海南雜交牛,充分發(fā)揮了雜種優(yōu)勢,肉色鮮美、肉質細嫩等特點,生產的牛肉肌間脂肪豐富,富含有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開發(fā)利用價值。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場點與試驗準備
試驗在海南海荷牛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海南優(yōu)質肉牛養(yǎng)殖基地進行。
選2010年3~6月出生的海南雜交牛和??谑屑t旗鎮(zhèn)三牧養(yǎng)牛專業(yè)合作社的海南黃牛各15頭,分別測定初生、6月齡、12月齡、18月齡、24月齡的體重、體尺(體高、體斜長、胸圍、管圍),試驗牛只采用在牛舍圈養(yǎng)和放牧相結合。試驗前對所有參試牛只逐頭進行健康檢查,編排耳號,驅蟲健胃,免疫處理,圈舍消毒,固定槽位[4]。
1.2 日糧搭配
在牧草生長季節(jié),粗料以60%禾本科牧草(多年生王草)、配比30%的農作物秸稈(玉米稈、稻草)、10%的精料(玉米、麩皮);在枯草季節(jié),飼喂王草青貯。精料配方為:玉米50%、木薯干22%、豆餅18%、麩皮10%、磷酸氫鈣50 g/d、營養(yǎng)磚。營養(yǎng)磚不但可以補鹽還可補充微量元素。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微量元素缺乏,促進食欲,有利于生長發(fā)育,也可防止貧血和中毒發(fā)生[5]。
1.3 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從項目開始實施起,定期對海南雜交牛和海南黃牛進行追蹤調查與測量,建立健全檔案,數(shù)據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來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產性能
由表1可知,海南雜交牛的初生體重明顯高于海南黃牛,提高了75%。海南雜交牛在6~24月齡各生長階段體重亦較同齡海南黃牛有顯著提高,分別提高了100.0%、45.5%、20.5%、39.6%。
海南雜交牛在初生時的體高、體斜長、胸圍、管圍分別比海南黃牛提高了24.1%、38.2%、41.5%、29.9%。海南雜交牛在6~24月齡各生長階段體尺亦較同齡海南黃牛有顯著提高,其中體高增長7.8%~14.8%,體斜長增長6.7%~12.5%,胸圍增長8.1%~29.0%,管圍增長12.5%~25.0%。
2.2 繁殖性能
在自然條件下,海南雜交牛和海南黃牛繁殖性能差別不大。海南雜交牛母牛的性成熟期為18~20月齡,發(fā)情周期為18~22 d,妊娠期為285~295 d;海南黃牛母牛的性成熟期為19~21月齡,發(fā)情周期為15~20 d,妊娠期為283~290 d。
3 小結與討論
據數(shù)據證明,海南雜交牛在體重、體尺指標方面均優(yōu)于海南黃牛,其初生體重可提高75%。經24個月的育肥期觀察,海南雜交牛表現(xiàn)出較大的雜交優(yōu)勢。由于海南黃牛體型矮小、生長緩慢、產肉率低,因此可以利用日本和牛來彌補海南黃牛生長速度和產肉率的缺陷。海南雜交牛既有日本和牛體型大、生長快、肉質好的長處,又具有海南黃牛耐熱、耐粗飼、抗逆性強的優(yōu)點,在同等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下,經對比試驗,海南雜交牛對粗飼料的采食量大,且采食速度快,非常適合海南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對飼養(yǎng)的海南雜交牛進行育肥試驗,經專家現(xiàn)場屠宰測定,育肥效果顯著。根據現(xiàn)場測定結果數(shù)據和肉質口感評定認為:育肥的海南雜交牛有明顯的產肉性能優(yōu)勢,具有優(yōu)秀的種質特性。海南雜交牛屠宰率、凈肉率高,肉質細嫩,肌肉脂肪呈大理石紋均勻分布,比照日本和牛肉質標準,海南雜交牛處于優(yōu)良等級,符合高檔消費需求,能迅速提升優(yōu)質肉牛生產的經濟效益,市場潛力大,前景廣闊。
隨著人們對牛肉品質要求的提高,改善中國牛肉品質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中國是肉牛飼養(yǎng)大國,提高牛肉質量可以增強中國牛肉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6]。海南省有養(yǎng)殖肉牛的基礎,在貧困市縣推廣海南雜交牛,既增加當?shù)刎毨锌h農民收入,又能創(chuàng)建海南省優(yōu)質肉牛品牌,為海南省國際旅游島美食品牌做出貢獻。
根據2006年海南省畜禽遺傳資源調查發(fā)現(xiàn),中心產區(qū)海南黃牛的體型、體況、體重與1976年的調查基本一致。但其他產區(qū)如瓊中、東方、樂東、儋州、定安等市縣海南黃牛的體型、體況、體重均呈下降趨勢。
海南雜交牛具有體型大、生長快、耐粗飼、抗逆性強、產肉率高等優(yōu)點,農民飼養(yǎng)銷售一頭6月齡的海南雜交牛犢牛,比同期飼養(yǎng)一頭海南黃牛增收1 000元以上,對提高養(yǎng)牛經濟效益,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肖 杰.海南省畜禽遺傳資源志[M].??冢汉D铣霭嫔纾?011.
[2] 鄭 林, 祁茂彬,王大鵬,等.和牛與利復牛雜交效果觀察[J].遼寧畜牧獸醫(yī),2004(1):16-17.
[3] 張 沅,潘玉春,李金泉.家畜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9.
[4] 彭乃木,林 婭,麻積海,等.丹麥紅牛與溫州本地黃牛雜交一代生長性能的研究[J].畜禽業(yè),2010(4):34-35.
[5] 李密林.日本肉用牛專用品種“和?!狈视夹g的實踐與研究[J].現(xiàn)代畜牧獸醫(yī),2007(1):30-32.
[6] 耿進怡,李 燎.應用日本和牛改良本地黃牛效果的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1,23(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