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chuàng)造刺激的思考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明辨慎思。設置巧妙的問題情境,訓練學生明辨深思。巧用對比的閱讀方法,誘導學生好辯多思。大膽想象閱讀創(chuàng)造,激發(fā)學生寫辨寫思。
【關鍵詞】課堂 環(huán)境 創(chuàng)新 創(chuàng)造力 情境 想象 對比
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因遇到問題且需要解決而引起的,學生對遇到的問題有興趣,才有要解決問題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發(fā)他們的積極思維。文起于思,思維是語文的內容,語文是思維的體操。所以,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做到:
一、創(chuàng)造刺激的思考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明辨慎思
(一)檢討自己對思考的態(tài)度。不要誤以為聰明的學生就一定善于思考。事實上,聰明的學生可能拙于思考或者懶于思考。因為他們不假思索就能說出答案,而反應遲鈍、沉吟再三的學生——他們可能被老師斥為心不在焉,卻往往能說出一些有深度的意見。
(二)給學生一些思考的題材??舍槍ι鐣狳c、校園趣事,與學生一起討論所見所聞所感。
(三)全體動員,分組進行。分組進行是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問題討論的一種形式,這是思考的絕佳時機。可以讓那些平時不愿意答題的學生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來,讓其他同學聽取,它最能訓練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二、設置巧妙的問題情境,訓練學生明辨深思
在閱讀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依據課文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巧設一些能夠引起學生注意,產生興趣并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情境,把學生帶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做到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讓學生在思考中不斷創(chuàng)新能力。
(一)從題目上思考。根據題目,想想課文應該寫些什么內容。如:講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可以開始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析題:題目交代了幾個地點?學生會很快找到答案:“兩個地點——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敝罄^續(xù)讓學生思考:這兩個地點告訴我們什么信息?在三味書屋須認真讀書,“從……到……”揭示的是:作者記敘兩個地點的生活。分析出來后就可以順勢引入:童年是記憶中最美好的畫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將與魯迅先生一起重溫童年的生活?,F在大家速讀課文,思考魯迅先生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態(tài)度是什么?試著各用一個字來概括。這一番提問,勢必能激發(fā)學生對本文學習的興趣,并急切地研讀課文尋找答案。可見,抓住契機,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會讓學生學得主動些、積極些。
(二)從文章的內容或某些語句上思考。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時要把握住全文的閱讀方向,體現教學的主要內容。比如,在上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時,我就設置了以下問題:(1)我們常常說“知識就是力量”,為什么讀過不少書的孔乙己反而成為廢物,“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2)孔乙己心里有哪些痛苦?又有哪些自鳴得意的地方?(3)眾人取笑孔乙己的話題有哪些?為什么他們不怕孔乙己心里更痛苦?(4)假如把丁舉人改為丁老爺或丁鄉(xiāng)紳,不寫明他是舉人,對小說的立意有沒有影響?這一個個問題的思考,把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題很明顯地分析出來,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得到提高。
(三)從有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理的地方思考。在文章中,有些內容或語句看起來似乎矛盾,但又是合情合理的,可引導學生從這方面思考。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課時,讀到“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這句,就得想想:“似乎”與“確鑿”兩個詞之間不是矛盾的嗎?但為什么用在一起?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從這樣的質疑中引導學生縱深思考,理解矛盾中的統一。
三、巧用對比的閱讀方法,誘導學生好辯多思
對比閱讀不僅可以更加鮮明地刻畫人物形象,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還可以更深刻地表達文章的中心,使主題更加突出。因此,在施教過程中,通過比較,從而達到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目的。比較可以是多方面的,大到篇章結構、立意構思,小至遣詞造句、修辭手法等。我在上了魯迅的《孔乙己》和吳敬梓的《范進中舉》兩篇文章后,就讓學生從內容角度來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指出相同之處:都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和整個社會的毒害,孔乙己和范進都熱衷于科舉,追求功名,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而不自知。不同點在于:人物性格上,孔乙己自命清高,死要面子,迂腐可笑又心地善良;范進懦弱,利欲熏心而又虛偽圓滑。人物命運方面,孔乙己屢試不中而死,范進中舉而瘋。作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方面,魯迅先生讓孔乙己潦倒而死,對孔乙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吳敬梓則通過范進中舉發(fā)瘋,丑化和辛辣諷刺了科舉制度。通過對比閱讀,訓練好辯多思的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比較分析的能力。
四、大膽想象閱讀創(chuàng)造,激發(fā)學生寫辨寫思
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例如在上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這課后,我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為這個故事寫個續(xù)篇。又如上完魯迅的《孔乙己》這篇后,我也要求學生換成另一種結局撰寫一篇孔乙己中了舉人之后的生活。剛上完歐·亨利的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我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從神態(tài)、心理、動作等方面描寫杰姆賣金表換錢的情狀。
思維活動是人類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而創(chuàng)造性思維又是人類思維活動中的高級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以揭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對于學生的思維成果,教師應給予充分肯定,以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熱情。
總之,思維需要不斷地訓練。作為教育者應鼓勵學生把質疑定見成規(guī),努力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要求地進行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愛思、多思、善思、會思,在思考中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收獲,正如毛澤東所說的“多想出智慧”嘛!
【參考文獻】
[1]陳宏偉.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思考[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9):3-4.
[2]張本根.略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6):14.
[3]孔令文,吳愷,耿騫. 精細控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0%[J].中國教育網絡,2009(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