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靜脈留置針以減輕患者因反復穿刺疼痛、降低護士勞動強度、提高搶救成功率而日益受到患者和臨床護士的信賴。但靜脈炎作為靜脈輸液的常見并發(fā)癥,仍困擾著臨床護理工作者。本文綜述了近幾年相關文獻及個人關于淺靜脈留置針相關性靜脈炎護理進展的研究。
【關鍵詞】靜脈炎;靜脈留置針;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0-261-02
1靜脈炎診斷標準
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將靜脈炎分3級,1級: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無可見線條及可觸及靜脈索條;2級: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有可見線條,無可觸及靜脈索條;3級: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有可見線條,有可觸及靜脈索條[1]。
2靜脈炎的發(fā)生機制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靜脈炎的發(fā)生機制主要是在末梢靜脈輸入非生理>G值的液體,血漿滲透壓高的液體或某些微粒因子等,刺激局部血小板,引起凝聚,形成血栓并釋放組胺,使靜脈收縮、管腔變窄,出現(xiàn)血液緩慢現(xiàn)象,影響對輸注液體的稀釋作用,促進炎癥的發(fā)展[2]。
3留置針相關性靜脈炎危險因素
3.1留置針置入技術:
高質量的靜脈留置針穿刺技術是減少和預防靜脈炎發(fā)生的根本途徑之一。護士穿刺技術不佳、手法不熟練或動作粗暴,都可以使血管內膜受到損傷?;蛘卟僮鲿r止血帶結扎過緊或時間過久,都可以對血管造成損傷,促進血栓的形成而發(fā)生靜脈炎。另外,無菌技術靜脈穿刺時,消毒劑使用過多,又未待干再行穿刺,可使消毒劑沿穿刺部位侵入血管造成化學性靜脈炎。操作時護士未嚴格遵守尤菌操作原則,消毒范圍不標準、不徹底、不規(guī)范也是引發(fā)靜脈炎的重要因素[3]。
3.2留置針封管技術:
封管是將適量的液體注入留置針中,防止套管內血細胞凝集成塊而堵塞針頭。呂曉等[4]認為10ml生理鹽水作為封管液不能沖凈局部血管內的藥液與針頭內的血液,可導致堵管,而滯留在局部的藥液會對血管產(chǎn)生刺激。推注封管液速度過快、用力過猛,也會使血管內局部壓力增高,導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出現(xiàn)局部血管的炎性改變。
3.3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
套管針留置時間越長發(fā)生靜脈炎的幾率越高。美國輸液護理學會將套管針的留置時間規(guī)定為3d。我國有報道,套管針可留置5-7d,在注意保護穿刺部位的相對無菌及周圍皮膚清潔的情況下,只要未發(fā)生堵塞和滲漏,可留置7d[5]。
3.4機械性損傷:
由于留置針在穿刺時已對血管壁造成一定損傷,且套管針在血管內來回移動可機械性損傷血管內皮,可導致血小板在受傷部位及導管尖端聚集,易形成血栓,發(fā)生靜脈炎。
3.5留置針材質:
國外文獻[6]報道,使用聚四氟乙烯導管輸液,靜脈炎發(fā)生率為49%,而使用生物材料導管發(fā)生率為24%。可見,導管材質在引發(fā)靜脈炎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3.6血管壁彈性:
血管壁硬化、彈性差的病人,血流緩慢,血液回流受阻,使輸液微粒易聚集在針尖周圍形成血栓,引起靜脈炎。
3.7留置肢體的活動度:
秦燕報道[7]癱瘓肢體靜脈炎的發(fā)生率為15%,明顯高于健側肢體的3.3%。因為癱瘓肢體靜脈血流速度相對較正常肢體緩慢,血液在靜脈內滯留,造成對血管壁的刺激及壓力增加,液體外滲,形成靜脈炎。
3.8留置針穿刺部位:
林珍平等[8]發(fā)現(xiàn),下肢靜脈發(fā)生靜脈炎的程度及機率均較上肢靜脈高。李西愛等[9]報道,指間等處細小血管壁薄,耐受性差,肘窩、手腕等關節(jié)處感覺遲鈍,早期滲漏不易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因素均可刺激靜脈炎癥發(fā)生。
3.9輸入藥物的性質:
其可能因素包括:藥物的刺激性、溶液的pH值、溶液的滲透壓、藥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其引起的I型變態(tài)反應。劉英玲等[10]報道輸入化療藥物靜脈炎的發(fā)生率為57.6%。龐蘭英等[11]通過調整輸液順序,先輸入20%甘露醇,再輸其他藥液,使靜脈炎的發(fā)生率由63.33%下降到了33.33%??梢?,藥物是導致靜脈炎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
3.10輸液速度:
以前臨床研究認為“若局部外周靜脈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可以調慢輸液速度”。Frank Ge等[12]使用相關主題詞對MEDI.INE進行檢索,沒有找到延長輸液時間可以增加對這些液體稀釋作用的研究。因此,在這些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3.11病人因素:使用留置針病人的疾病、免疫狀況及病人對留置針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影響著靜脈炎發(fā)生率。
4留置針靜脈炎的防治
4.1規(guī)范操作,提高穿刺技術,穿刺時動作應輕柔,減少穿刺時對血管內壁的機械性損傷。穿刺后用鮮蘆薈在穿刺點保護膜上方延血管走行進行貼敷,可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13]。穿刺困難者也可外涂硝酸甘油加熱敷,可提高穿刺成功率[14]。
4.2掌握正確的封管技術及使用合適的封管液封管推注以脈沖方式加壓,忌用力過猛。臨床上常用的封管液有0.9%氯化鈉注射液和肝素鹽水兩種。一般小兒及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常采用0.9%氯化鈉注射液封管[15];心血管疾病病人,尤其是冠心病、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者應選用稀釋肝素液封管[16];如輸入濃度高、刺激性強的藥物后先輸注0.9%氯化鈉注射液,再用稀釋肝素液封管[17]。
4.3靈活掌握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
臨床可根據(jù)靜脈粗細、輸入藥液性質不同決定留置時間,置管于管徑>4mm的靜脈留置時間為5d;直經(jīng)<4mm的留置時間最好為3d[18]。輸入高滲液體時,留置時間最多不超過3d;輸入一般液體可適當延長留置時間[19]。
4.4選擇合適的靜脈留置針型號:在不影響治療輸液速度的前提下,盡量選擇短、細的留置針,以減少留置針對血管的機械性損傷。
4.5合理選擇血管:盡量選用粗直、彈性好、回流通暢、便予觀察及穿刺的血管,避免選用靠近關節(jié)、硬化、受傷、感染的靜脈[20]。長期使用濃度高、刺激性強的藥物及大劑量液體輸入時,盡可能采用深靜脈置管。
4.6根據(jù)藥物的性質合理調節(jié)輸液速度[21]:輸入濃度高、刺激性強藥物時可給予護理干預。如靜脈快速滴注20%甘露醇時,在穿刺點及其近心端皮膚淺表血管局部外擦山莨菪堿,可擴張血管,減少藥物沉積在血管壁的機會[22]。采用藥膏外敷的方法,在穿刺點上方0.5-1.0cm處沿血管走向敷貼代溫灸膏,可促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縮短刺激藥物在血管的停留時間[23]。在穿刺點上方0.5—1.0cm處沿血管走向敷貼傷濕止痛膏,因其可迅速滲透皮膚,可促進血循環(huán)而達到預防靜脈炎的目的:[24]。置管期間在穿刺部位以上沿血管走行用鮮蘆薈外敷,每天更換2-3次,保持濕潤,可預防靜脈損傷[13]。
4.7提高病人自護意識:靜脈留置針使用期間,加強對病人的健康知識宣教,指導病人勿自行調節(jié)輸液速度,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防治,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25]。
5小結
隨著病人對護理技術的更高要求,運用靜脈留置針既可保護血管,減輕病人反復穿刺的痛苦;又可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使護理人員有更多的時間為病人提供全面的護理。近幾年來對靜脈留置技術的不斷研究與探討,大大降低了由留置針帶來的不利因素,使留置針的臨床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1] 王燕,申瑩.外周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原因分析及防護進展[J].總裝備部醫(yī)學學報。2004,6(4):243-244.
[2] 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8:881
[3] 鄭春輝,王鳳,陳強譜,經(jīng)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并發(fā)癥及防治[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700.
[4] 呂曉,宗麗紅,孫昕.淺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的護理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5):49-51.
[5] 姚惠萍,唐小英,付麗芳.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原因調查及預防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3):289.
[6] Aysie Karadag R N,MS,Ph D.Effect of tow different short peripheral catheter materials on phlebitis development[J].J Infusion Nuts,2000,23(3):158—166.
[7] 秦燕.腦卒中偏癱患者靜脈輸液發(fā)生滲漏的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507-509.
[8] 林珍平,嚴賽葉,季冬月, 術中上、下肢靜脈輸液靜脈炎發(fā)生率的比較[J],齊魯護理雜志,2001,7(2):85.
[9] 李西愛,李振香,王厚英,化療藥物滲透性損傷的護理現(xiàn)狀[J].護士進修雜志,1988,13(9):23.
[10] 劉英玲。石會玲.化療不良反應的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1):857-858.
[11] 龐蘭英,杜蕓,黎艷,等.經(jīng)留置針輸注甘露醇時輸液順序與靜脈炎關系的探討[J].醫(yī)學文選,2004,23(6):761-762.
[12] Frank Ce,崔晶晶.輸液導致靜脈炎的因素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05,2:36-38.
[13] 顧曉英.鮮蘆薈預防靜脈損傷及延長留置針時間的探討[J].現(xiàn)代護理,2004,10(9):821-822.
[14] 孟維玲,李蕾,張佳春等.外涂硝酸甘油加熱敷在淺靜脈穿刺困難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6,21(7):20.
[15] 翁秀銀,楊斐敏.靜脈留置針應用技術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1,15(4):204-205.
[16] 陽愛云。邱賽男.心血管疾病病人靜脈留置針輸液封管液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8):571-572.
[17] 龐溯擯,郭冬梅,蒙國照。等.靜脈留置針封管方式與靜脈炎關系的實驗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6):1-3.
[18] 路必瓊,劉惠鳳,蔡偉文等.老年病人使用淺靜脈留置針的血管選擇[J].護理學雜志,2003,18(2):91-92.
[19] 田春梅,靳麗華.安全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9A):7-9.
[20] 陳顯春,封悅,宋爽,等.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的問題與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42-43.
[21] 甘英.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的現(xiàn)狀[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0):42.
[22] 施慶芳,智睿.山莨菪堿擴張局部皮膚淺表血管防護甘露醇所致靜脈損傷[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6):49—50.
[23] 李雪林,許小芳。吳瑩.代溫灸膏局部敷貼對靜脈留置針留置效果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5,20(11):31-32.
[24] 林慧玲,朱汝林,林乙娣.傷濕止痛膏防治七葉皂甙鈉致靜脈損傷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1,16(4):229—230.
[25] 耿少英,趙改婷,高榮華,等.靜脈留置針封管頻次與靜脈炎關系的實驗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6,2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