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4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0-231-02
偏癱是腦血管意外的主要癥狀及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早期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治療能促進患者偏癱肢體肌力恢復,降低致殘率,減少后遺癥。
患者在出現(xiàn)腦血管意外后予降低顱內壓、保護腦細胞、營養(yǎng)腦細胞、營養(yǎng)神經、控制血壓、降脂、被動運動偏癱關節(jié)及對癥治療(腦梗塞患者在無禁忌癥時在上訴基礎上予尿激酶溶栓、抗血小板聚集、使用活血化瘀中成藥),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一般腦梗塞發(fā)病后4天,腦出血發(fā)病后7天),經辨證論治以針刺補瀉治療(加用電針),每周5次,每日一次。在臨床上常用以下幾種辯證方法:
1滋陰潛陽、熄風通絡法
癥狀:偏癱、頭昏、頭痛、耳鳴目眩、少鳴多夢、舌紅苔膩,脈細。
處方:太溪、腎俞(補法)滋腎陰,百合、行間(瀉法)頰車、地倉、肩髃、曲池、合谷、、環(huán)跳、足三里、昆侖、(以平補平瀉),百會以潛浮越之陽,行間為肝經肝經之火,引火下行;
2補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
癥狀:偏癱、肢體麻木、頭昏、乏力、面色不華、納差、心悸胸悶、唇色發(fā)紺、舌淡苔白或有瘀點、脈細。
處方:百會、關元、心俞、脾俞、內關(補法)、風府、膈俞、血海(瀉法)、肩貞、曲池、天府、合谷、環(huán)跳、風布、足三里、解溪、昆侖(平補平瀉);百會以狀陽扶元,關元補虛、益氣,心俞、脾俞以補血和營,風府熄風,通調上焦,寬胸寧心,膈俞、血?;钛鐾ńj。
3燥濕化痰、活血通絡
癥狀:素食肥甘、形體偏胖、食少便溏、頭身困重、舌淡紅、苔白膩、脈緩滑。
處方:中脘、足三里(補法),太淵(瀉法),頰車、地倉、肩髃、曲池、外關、合谷、、環(huán)跳、風市、足三里、昆侖、(以平補平瀉);中脘、足三里建脾胃,脾胃健運則痰濕得化;為手太陰肺經之俞,以清肺化痰,脈絡自通。
偏癱康復治療是一個復雜過程,有學者提出,康復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復和整體療效越好①。中醫(yī)學的精髓在于辨證論治,按證的虛實辯證以針刺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故現(xiàn)總結出來,供大家參考,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參考文獻
[1] 燕鐵斌,竇祖林。實用癱瘓康復[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