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患者進行放松訓練,有意識的調控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減低喚醒水平,從而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降低緊張焦慮的情緒和驚恐的行為。自我暗示法不受時間、設備、環(huán)境限制,易于患者掌握,是患者用得上,拿得走的有效方法,患者可以通過反復的練習獲得對自己情緒的掌控感,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關鍵詞】驚恐障礙;自我暗示;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0-180-02
驚恐障礙簡稱驚恐癥,是以反復出現的心悸、出汗、震顫等植物神經癥狀,伴以強烈的頻死感或失控感,害怕產生不幸后果的驚恐發(fā)作為特征的一種急性焦慮障礙[1]。在當前對驚恐障礙的治療和護理中,心理干預雖然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同,但方法較為復雜,并受到物質、環(huán)境等條件的限制,患者也不容易自行掌握。筆者通過采用一些簡單的、便于患者進行自我護理的自我暗示法對一例驚恐障礙的初中生進行心理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介紹體會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14歲,初二學生,因驚恐發(fā)作,與2013、7、20到我院門診心理科就診,兩個星期前曾因心悸、胸悶、呼吸有困難、手心出汗、震顫、恐懼自己得了心臟病會死去,大半夜緊急到當地一個大醫(yī)院去做檢查,檢查結果排除心臟器質性病變。以后經常出現類似的癥狀讓患者感到非常緊張、焦慮、恐懼,失眠,晚上不敢自己睡,睡覺時要拉媽媽的手。兩個月前在QQ聊天里曾受到一個社會青年的威脅,患者父親兩年前因突發(fā)心臟病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感覺孤兒寡母很受人欺負。
2方法
2.1 心理測量SCL—90做護理前后的對照評估
2.2.自我暗示訓練前的認知調整: 做好認知調整使患者積極主動參與到自我暗示訓練中來,給患者提供一個非心源性的解釋,讓患者形成這樣的概念即這些癥狀是生理的,認知的,行為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問題,這一解釋可以挑戰(zhàn)對癥狀災難性的曲解。以患者本身為例子解釋分析讓其理解并認同干預的關鍵在于控制針對每一個S所產生的條件性情緒E[2]。(見圖1)
2.3 自我暗示訓練: 自我暗示訓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促使肌肉放松,心情安定.這種方法又叫做放松性自我暗示法;另一類是引起鮮明生動的表象,使肌肉緊張起來,從而調動起積極心理狀態(tài)的方法,又叫做積極自我暗示法。在暗示訓練前交代注意事項,提供一個安全、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患者穿著寬松、舒適,注意保暖,避免風扇、空調直接對著患者。
2.3.1 放松性自我暗示法: 本案例應用自體發(fā)生訓練(autogenic training)進行自我調控放松練習,自體發(fā)生訓練(autogenic training),簡稱自生訓練(AT)。自生訓練是一種有效的降低焦慮,使人迅速恢復心理平靜的系統(tǒng)訓練程序。它是19世紀末由柏林研究所的腦生理專家奧斯卡.伏格塔從催眠研究中衍生出來的[3]。通過放松和自我暗示,使機體的生理變化得到控制,以此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一共6個步驟:①身體沉重感的練習 ②溫暖感的調控練習 ③心跳的調控練習 ④呼吸的調控練習 ⑤腹部的調控 ⑥頭部的調控練習。由護士以輕柔而緩慢的音調做引導,幫助患者進入一種安靜、放松、舒適而專注的狀態(tài)。
2.3.2積極自我暗示法:與患者商定一個期望達到的目標,患者希望能夠像過去一樣,和同學打籃球,打籃球的自己充滿自信和朝氣的力量。做三次深呼吸,在第三次吸氣后屏氣三秒鐘,然后緩緩的吐氣,在心里默念20遍:今天我感覺很好,周圍的一切也很美好,我感覺生活就在我的掌控之中,從現在開始,每天在各個方面,我都會越來越好!念的時候想象自己期望達到的目標時的場景。通過鮮明生動的表象(S)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E),積極的情緒體驗調動起積極的行為反應(R),使患者重新建立一種良性的條件情緒反射。(見圖2)
2.3.3家庭作業(yè): 上述放松性自我暗示法6個步驟作為家庭作業(yè)要求患者練習,每天一次,從第一步驟開始練習,有了感覺以后在練習下一個步驟,然后把6個步驟合在一起練習。在患者需要的前題下護士可以將引導語錄音讓患者跟著練習,也可以讓患者自己把引導語錄下來練習;積極自我暗示法每天睡前練習。家庭作業(yè)對于神經癥患者的心理護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患者把學到的自我暗示技術應用到生活中,使其對自己的情緒有了掌控感,從而增加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結果
經過6個星期自我調適和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的癥狀基本消失,患者的生活基本上恢復正常,晚上能夠獨立睡覺,正常上學。根據護理前后SCL—90的測試結果顯示:軀體化癥狀、焦慮、抑郁、恐怖等因子分都降至2分以下,比干預前明顯降低。
4討論
人的呼吸、心跳、血壓、體溫主要是由植物性神經控制,當人感覺到一個壓力源的存在時,交感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增高,并做出“戰(zhàn)或逃”的反應。表現為呼吸變淺瞳孔散大、心率加快和肌肉緊張。當壓力源持續(xù)存在,機體接受刺激超過了自身的承受限度,全身肌肉、神經長期處在緊張狀態(tài),將導致機體的防御系統(tǒng)功能下降,導致身心疾病,并出現失眠,持續(xù)疲勞,神經衰弱,偏頭痛等癥狀。通過放松訓練,有意識的調控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減低喚醒水平,從而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降低緊張焦慮的情緒和驚恐的行為。自我暗示法不受時間、設備、環(huán)境限制,易于患者掌握,是患者用得上,拿得走的有效方法。作為家庭作業(yè),患者可以通過反復的練習獲得對自己情緒的掌控感,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沈漁邨.精神病學 第4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57-460
[2] 金宏源,馬爽.一例初中生驚恐障礙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0):1274-1276
[3] 張洋.自生訓練對植物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J].安陽師范學院報,2007(5):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