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檢驗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 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小兒支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檢驗結果。結果:經(jīng)EL1SA法檢測,120例患者中MP-IgM 陽性者84例,占70%;實驗室檢查表現(xiàn)為外周血表現(xiàn) WBC 和CRP 升高。結論:肺炎支原體可引起重癥肺炎,早期科學的診斷有利于疾病治療,在檢驗過程中,應對實驗結果綜合分析,以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漏診。
【關鍵詞】支原體肺炎;小兒;檢驗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0-119-02
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在肺炎中較為常見,約占各種肺炎的10%,支原體是一種原始的,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并且能夠自行繁殖,常常吸附于呼吸道的上皮細胞,抑制上皮細胞的纖毛運動,損傷細胞膜,釋放核酸酶及過氧化氫等物質破壞機體細胞,引起呼吸道感染[1],可引起流行,嚴重可導致患者機體多器官功能發(fā)生疾病,導致患者死亡。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診斷時需要采取實驗室檢查輔助診斷與其他病原體感染肺炎相區(qū)別[2]。本文對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進行臨床檢驗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在醫(yī)院收治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120例,其中男 70 例,女 50例,年齡 6個月-11 歲,平均 6歲,患兒均有呼吸道感染癥狀,嬰幼兒哭鬧不安、拒奶、拒食、食欲減退,持續(xù)發(fā)熱,部分出現(xiàn)高熱,伴有陣咳、干咳、咳痰,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肺部啰音少,雙肺呼吸音較粗、較低,X 線片可見患者肺部出現(xiàn)均勻一致的大片絮狀陰影,肺門陰影增濃。
1.2方法: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患兒血清中 MP-IgM 抗體,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和判斷結果。取 1 ml 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待測,同時對患兒進行血細胞分析、血生化、冷凝集試驗、血尿常規(guī)檢查、痰及細菌培養(yǎng)等檢查[3]。
1.3 治療方法: 患兒診斷后立即給予抗生素及對癥治療。采用阿奇霉素10 mg/kg 靜脈滴注,1次/d,連用5 d,同時給予解熱、止咳、化痰等對癥治療,患兒臨床癥狀緩解后給予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次/d,重癥患兒給予地塞米松輔助治療?;純壕?。
2結果
經(jīng)ELISA法檢測,120例患兒MP-IgM陽性(Mp-IgM>1:160)者84例,占70%;尿常規(guī)異常24例(20%),其中潛血(++)8例,尿蛋白(+)5例,WBC(+)1例;血液檢查WBC<4.0×109/L 12例(10%),(4.0-10.0)×109/L 60例(50%),>10.0×109/L 48例(40%);痰培養(yǎng)細菌陽性36例(30%),其中支原體陽性40例,肺炎鏈球菌陽性和肺炎克雷伯菌陽性各20例;冷凝集試驗陽性60例,(60%);血沉>20mm/h者66例(55%),生化測定C反應蛋白>10mg/L者60例(50%),肝腎功能檢查結果未見明顯異常。
3討論
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目前呈上升趨勢,而且年齡也趨于以3歲以下的嬰幼兒為主[4]。有報道指出我國小兒支原體肺炎約小兒肺炎的20%,這可能與近年來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導致的菌群失調有關系[5]。目前認為呼吸道外器官損傷的發(fā)病機制多傾向于綜合因素: 呼吸道上皮細胞吸附及細胞毒的作用引起、自身免疫反應、神經(jīng)毒素作用都可能誘發(fā)肺炎支原體感染。對于低年齡段的小兒來說發(fā)生肺炎支原體感染后的癥狀往往較為嚴重。因此,準確的診斷、早治療對降低誤診誤治率、避免并發(fā)癥非常有意義。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首發(fā)癥狀可為肺外表現(xiàn),常常累及消化道,約占85%以上,患兒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瀉。酶聯(lián)免疫檢驗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操作簡單等特點,現(xiàn)在被廣泛應用于醫(yī)學和生物學等領域,已經(jīng)成為重要技術手段,酶聯(lián)免疫是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實用可靠的手段??筂P-IgM是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特異性抗體,可在患兒發(fā)病后一周檢出,在10-30d達到高峰[6-7],對血清中MP-IgM抗體采用酶聯(lián)免疫檢驗可及早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純和瑫r積極給予各項實驗室檢查,如血細胞分析、血尿常規(guī)檢查、血生化、冷凝集試驗、痰及細菌培養(yǎng)等。冷凝集實驗是一種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非特異性試驗,可在患兒發(fā)病一周后出現(xiàn)陽性反應。
雖然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并且可累及多系統(tǒng)受損,但預后較好,只要診治及時,一般不會出現(xiàn)嚴重后遺癥。因此,綜合臨床和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最大程度的避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漏診,加之科學的治療即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彩妮,宋紅.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98例臨床檢驗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10(34):4417-4418.
[2] 呂剛飛,吳修輝,方千峰.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檢驗特點分析 [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11(3):94.
[3] 劉芳.138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檢驗分析[J].中國健康月刊,2011,3(30):372-373.
[4] 隋雪梅.62 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0,29(8):97-98.
[5] 董宗祈.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致病機制與治療的關系[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4) :243-245.
[6] 鄭運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腹瀉的臨床檢驗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半月刊,2009,18(11):194.
[7] 孫新華,沈曉勇,張衛(wèi).肺炎支原體三種檢測方法的比較[J].醫(yī)學信息,2010,11(23):419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