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較氣管切開患者呼吸道內(nèi)間斷濕化法與輸液 泵持續(xù)濕化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科氣管切開患者100例。將其按住院病例單雙號分為兩組。實驗組50例患者采用輸液泵持續(xù)濕化,對照組50例患者采用呼吸道內(nèi)間斷濕化。比較兩組患者痰痂形成.發(fā)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情況。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痰痂形成.發(fā)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發(fā)生率上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輸液泵持續(xù)呼吸道濕化可明顯減少痰痂形成.發(fā)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發(fā)生。
【關鍵詞】氣管切開;呼吸道濕化;薇量滴注 :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0-74-03
氣管切開是臨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搶救危重病人的一項重要手段。但氣管切開通氣改道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如濕化,阻擋細菌的作用喪失,使下呼吸道丟失過多水分,而缺乏濕潤,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長期氣道濕化不夠,極易造成氣管內(nèi)分泌物粘稠形成硬結,致細支氣管管腔阻塞而影響正常的呼吸功能,造成不良后果,低氧血癥等[6]。因此,對于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探討應更為簡便.安全.有效的護理方法尤為重要。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科氣管切開100例。入選標準均為①既往體健,無呼吸道感染病史;②營養(yǎng)狀況良好;③行氣管切開術;④應用抗生素的類型及協(xié)同情況基本相同;⑤原發(fā)病均為顱腦損傷;⑥入院時X線胸片正常;⑦患者氣管切開前GCS評分均在8分以下。對照組50例患者男28人,女22人,年齡19-74歲,平均(40.7±5.3 )歲,氣管切開時間在20-63/d,ICU平均入住15-25/d。實驗組50例患者男性29人,女性21人,年齡20-73歲,平均( 41.5±4.9 )歲,氣管切開時間17-45/d,ICU平均入住時間9-17/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選用同樣的0.9%氯化鈉注射液,對照組患者采用以往的間斷呼吸道濕化法用10ml軟包裝0.9%氯化鈉打開后沿氣管壁向氣管內(nèi)滴注濕化液2-10ml/次,每間隔20-30min滴入1次,滴完后蓋上濕鹽水紗布[5]。間斷氣道濕化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工氣道干燥,失水等情況,但存在一定弊端,每次滴入濕化液量大易導致患者刺激 咳嗽而濕化液被咳出后致濕化不足,增加了吸痰次數(shù),延長吸痰時間,易造成氣管內(nèi)黏膜損傷,這樣頻繁操作增加了感染的機會,同時也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1]。
1.3微量泵 持續(xù)呼吸道濕化法,用50ml注射器,抽取50ml,0.9%氯化鈉注射液后連接延長管;延長管末端連接頭皮針用剪刀剪去頭皮針的針頭部分,將注射器固定于微量泵上,將延長管末端置于氣管內(nèi)套管內(nèi)約2-3cm,調(diào)節(jié)微量泵2-4ml/h進行持續(xù)均速的呼吸道濕化[4]。注意事項:1、及時添加藥液以免影響濕化效果,2、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妥善固定軟管,以防脫出[7]。持續(xù)呼吸道濕化的優(yōu)點在于,可根據(jù)痰液的性狀隨時調(diào)節(jié)滴注速度,對于呼吸道刺激小,患者舒適感增強,而且呼吸道始終處于一種濕化狀態(tài),痰液黏稠度降低后,患者可自行將痰液咳出,減少吸痰次數(shù)與時間,大大降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同時還有效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8]。
1.4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發(fā)生刺激性嗆咳;痰痂形成;呼吸道黏膜充血;肺部感染概率;細菌培養(yǎng)陽性例等。
1.5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屬于雙盲,平行對照實驗。采用SPSS10.0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并進行X2實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種呼吸道濕化法臨床效果比較發(fā)現(xiàn),輸液泵濕化法效果滿意具有藥液滴入準確;均勻;對呼吸道刺激性小;符合呼吸道持續(xù)丟失水分的濕化生理需要,保持黏膜纖毛正常運動從而減少因吸痰導致的氣管黏膜損傷出血;同時分泌物引流通暢,也減少了交叉感染發(fā)生的機會。
4討論
4.1兩種呼吸道濕化法在患者進行氣管切開術后,體溫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這都因氣道開放后增加了感染的機會,據(jù)統(tǒng)計100例患者氣管切開后體溫持續(xù)高熱在(38.0℃)以上,而且持續(xù)數(shù)天并無明顯改觀。據(jù)統(tǒng)計對照組50例氣管切開病人在氣管切開前后體溫可相差(0.8℃-2.2℃),而體溫持續(xù)高熱時間為(7-14/d)在氣管切開后至體溫降至正常范圍的時間(6-9/d)。在此期間醫(yī)護人員要增加工作量,采取各種診療,護理的方法,來幫助患者將體溫降至正常從而來控制感染,而實驗組的50例氣管切開病人在氣管氣開前后,體溫相差(0.4℃-1.3℃),體溫持續(xù)高熱時間(4-11/d)在氣管切開后體溫降至正常范圍時間在(4-7/d)。因此持續(xù)呼吸道濕化有助于減少或善呼吸道感染率,從而減輕患者所受的痛苦。
4.2兩種呼吸道濕化法在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有著明顯的差異[4],氣管切開后氣體經(jīng)套管直接入肺,失去了濕化,過濾的作用,對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害,或引起呼吸道堵塞,肺部感染隨呼吸道濕化的氣體削弱了纖毛的運動,導致排痰困難;缺氧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降低了肺外順應[2],在此情況下大量應用抗生素來控制或消除肺部的感染,導致抗生素使用不斷上升[9]。而持續(xù)呼吸道濕化法能夠使下呼吸道的空氣或氧氣保持在相對飽和濕度的狀態(tài),即便是沒有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也能保持呼吸道纖毛運動的活躍性,從而保證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確保呼吸道的通暢[10]。所以持續(xù)呼吸道濕化法能改善抗生素的使用率及耐藥菌株的增加。
4.3氣管切開后呼吸道濕化要加強,間斷呼吸道濕化,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氣道內(nèi)可聞及干鳴音,氣管套管內(nèi)形成硬結痰痂易發(fā)生套管阻塞,出血等并發(fā)癥,患者可突然出現(xiàn)吸氣性呼吸困難,煩燥,發(fā)甘及血氧飽和度下降等危及情況[3]。在此情況下,采取拔出內(nèi)套管來搶救患者生命,而在這一過程中,內(nèi)套管拔出后,未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滅菌處理,只能用10-12號粗大針頭將套管內(nèi)阻塞痰痂排出,后迅速放入氣管內(nèi)配合搶救患者。而持續(xù)呼吸道濕化痰液稀薄能順利吸出或咳出,氣管內(nèi)無痰栓,聽診氣管內(nèi)無干鳴音或痰鳴音,呼吸通暢,極大程度上增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5小結
從兩種呼吸道濕化法的臨床效果比較發(fā)現(xiàn),輸液泵濕化法效果較為滿意,以間斷呼吸道濕化法相比有以下優(yōu)點:(1)能夠維持持續(xù)的呼吸道濕化,貼合人體生理需求,(2)藥液滴入準確,均勻,對呼吸道刺激性小,增加患者舒適感,提高生活質量,(3)持續(xù)濕化符合呼吸道持續(xù)丟失水分的濕化生理需要能濕潤呼吸道黏膜,稀釋痰液,保證黏膜纖毛正常運動,痰液自行咳出,從而減少吸痰次數(shù)及吸痰導致氣管黏膜損傷或出血。(4)減少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人工呼吸道的質量。
注意事項:(1)安全及時正確的吸痰護理是保證有效的呼吸道濕化必備條件。(2)嚴格無菌技術操作,每24小時更換50ml注射器及其延長管,若有污染及時更換。(3)每小時巡視病房一次,保持延長管通暢、防止受壓、彎折,并在注射器針筒部注明藥液及配制時間。(4)對于神智清的患者在進行操作前應耐心仔細地向其解釋,消除患者的焦慮。
參考文獻
[1] 張永芳.氣管切開術后氣道濕化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2(9):109-110
[2] 張美蘭,懶維丹.5%碳酸氫鈉兩種呼吸道濕化方法在氣管切開中的應用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8(15):77-78
[3] 林晨鈺.呼吸道濕化的護理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 (11):1626-1630
[4] 劉琦,陳錦景,吳會玲.持續(xù)氣管內(nèi)滴藥預防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研究,2012,19(9):56-57
[5] 張永芳.氣管切開術后氣道濕化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2(9):109-110
[6] 黎偉珍,韋武燕,鄧春華.ICU患者氣管切開后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35(17):71-72
[7] 吳玲,武冬冬,朱潔,倪明珠,高國呁.兩種呼吸道濕化法對氣管切開患者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1B(27): 106-107
[8] 李娜.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18):18-159
[9] 林見歡,黎春常,梁肖玉.氣管切開后無機械通氣兩種氣道濕化方法的比較[J].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2006,12(27):1790
[10] 張紅,朱相格,李海紅,沈倩.鹽酸氨溴索在氣管切開病人氣道濕化中的應用[J].CHINESE GENERAL NORSING,2008,11(6):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