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腫瘤病人目前位于全世界死亡率之榜首[1],其心理問題有時較軀體癥狀更為嚴重。心理問題不僅會影響治療效果,還會導致腫瘤的惡化和復發(fā)。心理干預的目的就是幫助患者重新建立起生活的信心,正確面對自身的疾患,積極配合治療,延長生命,提高其生活質量[2]。方法:近2年來我科對通過對66例惡性腫瘤患者采用自我開放的方法進行病情告知,認知心理,社會心理,自殺傾向五個方面的心理干預。結果:93%患者都能積極配合治療,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了生活質量。結論:心理干預對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中圖分類號】R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0-20-02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36例,女30例;年齡16-78歲。其中胃癌20例,乳腺癌10例,肺癌12例,胰腺癌5例,腸癌12例,肝癌7例,住院時間9-64d。
1.2 心理干預方法
1.2.1 采用自我開放方法,建立心理干預基礎。首先向癌癥患者及家屬用親切禮貌的語言坦誠自我介紹,再列舉病例盡述以往護理類似患者的體會。交談中把握分寸,耐心傾聽患者的陳述,不要隨意打斷談話,讓雙方在平等基礎上進行交流,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使之積極配合心理干預。
1.2.2 病情告知的心理干預大部分患者通過檢查結果,藥物的應用和醫(yī)護人員及家屬的言談舉止,即可猜出真實病情。應如實向患者告知,避免其猜疑加重心理壓力?;颊叩弥∏楹?,初始反應常有震驚、憤怒、否認、不接受患病現(xiàn)實等,情緒穩(wěn)定后,出現(xiàn)恐懼、無助、悲傷和絕望等??筛鶕?jù)患者的文化程度、職業(yè)、生活經(jīng)歷、家庭環(huán)境和心理素質等采取不同的告知方式,對心胸開朗、心理承受能力差者,可采用循序漸進方法,給患者一個適應的過程,再告知病情,同時給患者心理支持[3]。幫助他度過這段時間的心理危機,使其接受患病的現(xiàn)實。
1.2.3 認知心理干預多數(shù)患者認為癌癥為“不治之癥”,得了癌癥等于判了死刑,產(chǎn)生恐懼、悲觀、焦慮、絕望等反應,此時醫(yī)護人員應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給予高度同情心,主動與之交談,應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相關醫(yī)學知識,利用臨床成功病例,說明癌癥經(jīng)過綜合性治療,可以治愈或病情穩(wěn)定。通過交談,引導患者認識到并放棄曲解的認識,以合理的認知來代替不合理的認知,消除對癌癥的片面認識,激發(fā)了生存意識,使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2.4 社會心理干預。社會的支持有利于緩解患者的壓力和消極情緒。社會支持的來源是廣泛的。除醫(yī)護人員給予心理支持外,家屬的態(tài)度與患者治療成功與否也密切相關。家屬的精神鼓勵、經(jīng)濟支持和生活照顧可滿足患者愛與歸屬的需要,同時病友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1.2.5 應對無效的心理干預。應對無效表現(xiàn)為:憤怒、悲觀、焦慮、恐懼、厭世和拒絕治療等反應[4]。通過交談幫助患認識到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不利于疾病的恢復和穩(wěn)定,與其消極等待死亡的來臨,不如適應患者角色,積極主動的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癌癥和自己的人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1.2.6 自殺傾向的心理干預癌癥患者,特別是晚期患者,經(jīng)受了手術、放療、化療等軀體痛苦,病情治療無望。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負擔和心理壓力,再加上有缺陷的個性特征,導致患者片面認為治療最終結果還是死亡。常采取自責、自傷甚至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現(xiàn)實。心理干預包括安排專人24h守護,除患者休息時間,盡量與之溝通交流,關心體諒患者,鼓勵說出自己的心理需要和愿望。充分發(fā)泄負性情緒、緩解心理壓力,也可安排與樂觀開朗的病友一起交流,來影響和感染患者,喚起他對生活的熱愛。對晚期患者要盡量減輕患者軀體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這就需要掌握其個性特征、心理狀態(tài)和病情變化,從而發(fā)現(xiàn)潛在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
2 結果
本組66例患者中,48例患者通過病情告知的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接受患病的現(xiàn)實;61例(93%)恐懼、焦慮、抑郁的患者能夠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延長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質量。3例農(nóng)村患者自動出院,無一人出現(xiàn)自殺行為。
3 結論
心理干預在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十分重要。
4 護理體會
隨著生物醫(yī)學模式向現(xiàn)代的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醫(yī)學界對心理社會因素在腫瘤的發(fā)生及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視。心理干預對控制病人情緒、減輕治療副作用、增強療效、改善預后和提高生存質量有明顯的作用。 我們從心理護理干預實踐中體會到心理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其目標是提高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斗志(morale),增強自信心,提高應對能力,減少疾病帶來的困惑,以及增加患者與疾病作斗爭的控制感和幫助患者更好地解決實際碰到的問題[5]等。我們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干預,讓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治療,提高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心理干預模式的研究能夠幫助專業(yè)護士掌握準確的心理咨詢、疏導方法,規(guī)避風險,進一步優(yōu)化心理護理質量,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1] 衛(wèi)生部.中國癌癥預防與控制規(guī)劃綱要(2004—2010).中國腫瘤,2004,13:65.
[2] Fialka.Moser V,Crevenna R,Korpan M,et a1.Cancer rehabilitation:particular-ly with aspects on physical impairments.J Rehabil Med,2003,35:153-162.
[3] 王兆麟,倪素蘭.惡性腫瘤病人圍手術期的健康教育.中國全科醫(yī)學,2001,4(2)132.
[4] 李岳.實用腫瘤治療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755.
[5] Komery A,F(xiàn)fitzsche K.Psychosomatic services for melanomapatients in tertiary care[J].Int J Dermatol,2012,51(9):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