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教學是借助語言進行的,教學語言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是培養(yǎng)學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暢達的教學語言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功和必要素養(yǎng),是教師基本素質的直接體現(xiàn)。
【關鍵詞】教學語言 科學性 啟發(fā)性 趣味性
課堂教學語言除了具備一般語言的共性外,還與其他語言有明顯的特征區(qū)別?,F(xiàn)就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特征及要求分析如下:
一、“授業(yè)”的核心——教學語言的科學性
課堂教學語言負載著傳遞學科教學信息的任務,運用學科專業(yè)術語是教學語言科學性的基本特點。每一學科在自己的發(fā)展過程中都積累了大量的知識素材,從而沉淀出自己獨物的理論體系。要傳達學科的知識信息,就必須使用科學、準確的專業(yè)術語,否則不但語言不嚴謹,甚至會產(chǎn)生錯誤的理解和知識的偏差。
(一)要正確地使用學科專業(yè)術語
每一學科均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專業(yè)術語,這些術語具有學科的通用性和理解上的統(tǒng)一性。教學中對某些學科專有的名詞術語的講授更應準確,這就要求教師本身對所教學科知識系統(tǒng),準確地掌握。教師的傳授是學生知識的來源,學生會將教師所講當做權威論斷。所以,教師的每句話、每個用詞都必須講求精確。
(二)深入淺出,合理使用通俗語言
在日常教學中,有些專業(yè)術語難以使學生產(chǎn)生直觀體驗,這就需要教師能夠使用他們常見的通俗語言使教學難點深入淺出地進行表述,使學生在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優(yōu)美語境中掌握知識。
二、解惑”的根本——教學語言的啟發(fā)性
是否具有啟發(fā)性,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教師的語言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產(chǎn)生激勵作用。甚而決定學生對某門學科的喜好。因此,教學語言的啟發(fā)性對于中學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素質。啟發(fā)性包括三重含義: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習方法及審美情趣。
(一)必須為學生易于接受
教學語言要具有啟發(fā)性效果,就必須能為學生所接受。首先,啟發(fā)性語言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運用學生的語言去表述,增加師生間的親切感。可想而知,平鋪直敘、面無表情地講述是無法達到啟發(fā)學生思考這一目的的。同時,教師的語言不但要具有學生特色,還要在此基礎上高出一籌,使學生的語言在教師的影響下迅速發(fā)展和提高。其次,教學語言的啟發(fā)性要與學生當時學習實際結合起來,隨時根據(jù)其學習情況選配易于被接受的語句,直到學生理解。
(二)語氣、語調的處理要靈活、恰當
教學語言的對象感是很強的,它受到學生年齡、個性差異和教學內容的限制。根據(jù)學生不同年齡特征,教師要善于運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例如,對低年級學生,教師語言要直觀、親切。對高年級學生則要理性、直率?!俺P杏诖水斝?,常止于此不可不止”,這就要求教師隨時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及時調節(jié)語言的速度、基調、音量、節(jié)奏、語氣、重點部分講得慢一些、重一些、響一些,使整體語言效果起承轉合,蘊啟發(fā)于靈活之中。
三、感染力的源泉——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要使課堂教學更具吸引力,語言的趣味性必不可少,即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寓于理趣、情趣,能像磁石一樣吸引每位學生的注意力?,F(xiàn)代心理學認為,一節(jié)課的前20—25分鐘,學生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時間一長,注意力便會分散。有人曾做過實驗,認為聽課初始的15分鐘能記住所講內容的41%,30分鐘以后,則只能記住所講內容的23%。這就提示教師注重以趣味性教學語言將學生的注意力始終保持在聽課上。
(一)生動形象
所謂“生動形象”,是指以生動的表述將抽象的意義具體化。例如《圖樣的畫法》中講到剖視圖和斷面圖。那么,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學生難以有直觀的體驗。如果告訴學生,把一個帶有中心孔的階梯軸橫向剖開的話,從垂直斷面方向看過去,只看到與剖面接觸的部分,就是斷面圖。如果也看到了后面的其余部分,那就是剖視圖。這就比較形象具體了,學生的情緒也同時被調動起來,求知欲望受到激發(fā),從而體驗到專業(yè)知識的魅力。。
為了使教學語言生動形象,易有感染力,我在課堂中還可以經(jīng)常使用歇后語、諺語、俗語等。使語言更加豐富、詼諧,引起學生興趣。有時還可以運用感人的過渡語,充分發(fā)揮語言的藝術性,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這樣的教學語言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產(chǎn)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體驗,從而喚起他們的豐富聯(lián)想,引導學生順利地掌握知識。
(二)看、形、意、情相結合
教學語言的趣味性要求教師的語言聲情并茂,妙趣橫生,專業(yè)課當中同樣需要將看、形、意、情結合運用,將語言的潛力挖掘出來,從而感染學生。這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形美的感目,音美的感耳,意美的感心。精美的圖形使人看著舒服,準確的術語又使人心神往之,巧妙的配置又使人爽心回味。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有這樣的體會,課伊始以激情的語言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課之中以入情入理的語言喚起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課將終以意味深長的語言啟發(fā)學生,使他們回味滿足,學有所得。這樣的教學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在于以音、形、意、情為師生間的紐帶,使教學活動充滿趣味性和藝術性,變學生的“苦學”為“樂學”。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使課堂教學產(chǎn)生吸引人的無窮魅力,真正成為引領學生步入科學領域的神圣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