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東籬下,是陶淵明云淡風輕的日子。人活成一株菊,生命便是一場愉快的旅行,浮名小利、得失成敗全都化作一縷秋風。
可是,許多人一輩子都奔跑在欲望的賽場上,片刻不能喘息。
看過一個這樣的帖子:如果有來生,你希望變成什么?不少人都回答選擇做一棵樹、一朵花。如果可以選擇,我寧愿做一株緘默的菊,與陽光流云為伴,只在風起時頷首微笑。像菊一樣活著,菊的境界是一種超脫,是喧囂浮華之上心靈的取舍。
什么是我們真正需要的?自然所賜予我們的一切:藍天白云、叢林飛鳥、陽光雨露,還有心靈的安寧。我們依靠智慧贏得豐富的物質財富后,要學會不貪婪,不深陷,適時抽身而出,活出菊的境界。
一個中國人在事業(yè)低谷期來到美國,準備拼盡全力東山再起,三個月后他遭遇“911”,當他逃出來回頭一望,大樓慘烈倒塌,很多熟悉的朋友沒能逃生。那一瞬間,他徹悟:人生可能沒有明天,所以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和應該做的事。物質的追逐,永遠沒有止境;所謂的事業(yè),也會耗盡生活的溫情。最終他放棄了有可能成為富豪的打拼,選擇去圓少年時代的作家夢。
我以為,他終于活出了自己的境界,活成了一株菊,一株向往自己內心的菊。
英國詩人蘭德的詩:“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鹞耍乙矞蕚渥吡??!弊掷镄虚g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還有對挫折的淡然。人淡如菊,我們活得簡單、堅強、淡定,不悲戚,不抱怨,活出自己的風骨。
活成一株菊,便活出了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