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舉例闡述南方方地區(qū)的雪山草地紅色旅游區(qū)、黔北黔西紅色旅游區(qū)、左右江紅色旅游區(qū)、湘贛閩紅色旅游區(qū)、滬浙紅色旅游區(qū)的紅色特色菜的直譯和意譯翻譯策略。
關(guān)鍵詞:紅色贛南文化;贛菜飲食文化;法語翻譯策略
紅色飲食文化的特色紅色飲食文化是紅色旅游的有機組成部分, 它是以地域飲食文化為基礎(chǔ), 紅色旅游資源為線索, 與生態(tài)緊密聯(lián)系的一種飲食文化, 具有老、少、邊、窮四大特點:
檔次較低、條件艱苦、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老(革命老區(qū))、少(少數(shù)民族)、邊(邊遠山區(qū))、窮(貧困地區(qū))地區(qū)??傮w翻譯策略為直譯(加注)和意譯(加注)。
一、全國南方紅色飲食文化資源分布表
雪山草地紅色旅游區(qū)-滇北、川西紅色旅游區(qū)
(1)四川榨菜
四川榨菜是四川省的名優(yōu)土特產(chǎn),尤以脆、嫩、鮮、香的涪陵榨菜聞名。直譯為légumes salés du Sichuan。
(2)鄒鰱魚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成都人口驟增,而出售河里的眾多鰱魚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老板鄒瑞麟的手藝。1963年陳毅元帥在“帶江草堂鄒鰱魚”小憩時寫下了“野店觀農(nóng)稼,溪邊飲酒來”的贊美詩句。補譯原料和做法為鄒氏炸獨頭蒜燒鰱魚:chevaine braisé dans l’huile d’ail。
二、黔北黔西紅色旅游區(qū)-貴州紅色旅游區(qū)
(1)酸菜金豆瀕
貴州典型的鄉(xiāng)村風味菜酸菜金豆瀕味鮮而香,酸咸爽口,是宜于夏天食用的酸湯飲品,補譯為酸菜金豆湯:Soupe aux choucroutes et aux haricots。
(2)豆花面
1958年鄧小平等中央領(lǐng)導人視察遵義時,特地到老城品嘗了創(chuàng)制于20世紀初的豆花面。面條上蓋著一團雪白的豆花,而面條浸在豆?jié){之中。直譯 nouille avec fromage blanc au lait de soja。
三、左右江紅色旅游區(qū)-廣西紅色旅游區(qū)
(1)尼姑面
桂林米粉齊名的廣西小吃是有100多年歷史的尼姑面即素面。月牙山隱真巖的尼姑擅做素面,即尼姑面。金黃色的精華湯與米粉湯不同:黃豆芽、草菇、香菇腳、冬筍等配制煎熬而成。直譯Nouille de bonzesse。
(2)酸品
南寧有句俗話稱“行人難過酸野攤”是用來形容酸、甜、香、辣味味俱到的“酸野”:采用當?shù)匚锂a(chǎn)木瓜、蘿卜、黃瓜、蓮藕、椰菜、菠蘿等時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直譯produit acide。
四、湘贛閩紅色旅游區(qū)
(1)南瓜湯、紅米飯
江西井岡山的紅米飯、南瓜湯是革命的象征,反映了紅軍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直譯為Soupe au potiron、riz rouge。
四星望月
將軍縣興國的客家家常名菜四星望月由毛主席命名,寓意“合家團園、吉慶有余”。1929年4月毛澤東轉(zhuǎn)戰(zhàn)贛南閩西時,見桌上擺上的竹編圓籠盛蒸魚,配四碟小菜,頗為新奇。嘗后喜愛其又辣又鮮,取名四星望月。補譯為酸辣蒸魚:Poisson cuit à la vapeur avec quatre mets。
(3)毛家菜
韶山毛家菜因毛主席而名氣海內(nèi)外:剁椒魚頭、豆辣紫蘇火焙魚、毛氏紅燒肉、竹筒排骨、酸豆角肉泥、香芋扣肉、粉蒸肉、湖南米粉、米豆腐、紅薯餅等菜肴以鮮、香、辣為特點。直譯為:Plat de Mao
五、滬浙紅色旅游區(qū)-上海、浙江紅色旅游區(qū)
(1)功德林素菜
功德林素材的上海老店建于1922年,以淮陽素菜為主,深受魯迅、柳亞子、沈鈞儒和鄒韜奮等喜愛。菜品原料以“三菇六耳”為主:三菇是指香菇、草菇、蘑菇,六耳是黑耳、白耳、云耳、地耳、石耳和銀耳。配以其他各種食用菌類、新鮮果蔬、大豆及再制品。直譯plat de légumes de Gongdelin。
八寶鴨
上海名菜八寶鴨是仿制大鴻運飯店的八寶雞回來仿制:光雞配以栗子、筍丁、腕肝、火腿等輔料,上籠蒸熟。后因因鴨子胸腔比雞大,皮肉薄,容易蒸,而將八寶雞改為八寶鴨。補譯為八寶蒸鴨:Canard cuit à la vapeur avec huit accompagnements。(作者單位:江西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李智《淺析紅色飲食文化》-《閑說五味》
[2]趙衛(wèi)宏《論贛菜的品牌塑造與營銷_以韓國泡菜文化為例》-《企業(yè)經(jīng)濟》2008年第2期
[3]王俊《關(guān)于贛菜振興問題的學術(shù)探討_贛文_省略_景下的贛菜文化與經(jīng)營研討會_綜述》-《企業(yè)經(jīng)濟》2008年第5期
[4]徐國慶《贛菜興盛正宜時_寫在南昌市_贛菜回顧美食節(jié)》-《企業(yè)經(jīng)濟》200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