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高等教育學生的教育和管理面臨更加復雜的問題,面對的學生心理問題也更加復雜,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線工作者和主力軍,輔導員應該如何運用激勵教育調(diào)動輔導員自身能動性從而更好的為學生管理工作服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從管理學激勵理論作為切入口,重點探討了該理論下如何幫助輔導員更加科學有效地進行學生管理工作。
關(guān)鍵詞:激勵理論;輔導員工作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管理者必須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motivation),在管理學當中經(jīng)常是和動機連在一起的,主要是指人類活動的一種內(nèi)心狀態(tài)。任何的激勵都包含需要、動機和行為這是三個因素。激勵能夠?qū)θ说男睦怼⑿袨?、情緒產(chǎn)生積極影響和作用?!凹罱逃本褪轻槍θ说倪@種心理需求, 在與教育對象相處時, 充分肯定個體的成功, 還個體自尊和自信, 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使個體向更完美的方向發(fā)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激勵是促進學生積極向上動力的最好方法,每個大學生都有渴望進步的要求,一個學生在遭受失敗最無助的時候,最需要的是激勵和幫助。采用激勵教育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說,高校輔導員需要知道采用何種激勵方式來教育學生,要懂得激勵教育中的藝術(shù)。
一、應用“需要層次論”,抓住學生的需要,實施精神激勵和物質(zhì)激勵
需要是個體和社會的客觀需要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個體或群體對其生存與發(fā)展條件所表現(xiàn)出來的依賴狀態(tài),是個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的基本動力。需要產(chǎn)生動機,而動機決定行為。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的五種最基本的需要,因而稱之為馬斯洛需要層次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他通過對需要的分類,找出對人進行激勵的途徑,即激勵可以看成是對具體的社會系統(tǒng)中未滿足的需要進行刺激的行為過程。這五種需要呈金字塔形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其中最低層次的是生理的需要,往上是安全的需要,接著是社交或情感的需要,之后是尊重需要,而最高層次的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一般來說,人的需要遵循遞進規(guī)律,只有當?shù)蛯哟蔚男枰@得相對的滿足后,下一個較高層次的需要才占據(jù)主導地位,成為驅(qū)動行為的主要動力。馬斯洛還認為,在同一時期內(nèi),個體可能同時存在多種需要,但是每一時期內(nèi)總有一種需要占支配地位。這一理論啟示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工作管理中,要認真分析學生的需要特點,實施有效的激勵。
高校的學生是相對來說文化素質(zhì)和知識儲備相對較高,并且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他們和社會其他群體有著不同的思想特征和行為方式,對物質(zhì)和精神的需求比其他群體更加迫切,需求的層級也更高級。他們更加希望被人任何和關(guān)注或受人尊重。學生在取得成功時會有一股自豪感,它在通常情況下,得到他人和社會的承認會成為驅(qū)使學生奮發(fā)向上的推動力。而對于學生的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來說,學生希望的是成長和發(fā)展、發(fā)揮自身潛能、實現(xiàn)理想的需要,這是追求個人能力極限的內(nèi)驅(qū)力,除了一種勝任感之外,還有一種成就感。有這樣需要的人往往會覺得成功后的喜悅比其他任何報酬都重要。因此在高校這一階段的學生更為看重的是精神激勵。高校輔導員應針對高校學生的特點對他們進行更多的精神激勵,激勵其奮發(fā)向上實現(xiàn)其自身價值。在實施激勵的過程中,應注意堅持“以物質(zhì)激勵為基礎(chǔ),精神激勵為重點”的原則,物質(zhì)激勵可以運用獎學金、貸學金和困難補助等機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和生活條件, 適時適度地給予物質(zhì)獎勵, 從而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和熱情。
二、 應用“目標管理理論(MBO)”,實行目標激勵和榜樣激勵
管理學家德魯克的目標管理理論(MBO)中的一個基礎(chǔ)就是,設定可以被接受的清楚的目標,可以使被管理者受到激勵。所以,目標激勵是至關(guān)重要的,有效的激勵手段。高校學生正處在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都比較強的時期, 目標激勵和榜樣激勵顯得尤其重要。由于我國教育體制的影響,學生在經(jīng)歷過緊張的高考之后,一旦進入了這個大學這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學生對于學習目標就顯得不那么明顯,在精神上容易突然的松懈下來,失去奮斗目標。高校輔導員要幫助學生確立明確的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在高校輔導員具體學生管理工作時,給學生設定的目標明確并具有挑戰(zhàn)性時,能更有效的激勵個人和團隊的行動,當學生親自參加到目標確定時,士氣會更高,也會產(chǎn)生更大的責任感來完成目標。在實施目標激勵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輔導員要根據(jù)不同類型學生的實際情況,去指導學生設定不同的適合自身的目標,并且要不斷激勵學生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在設定激勵目標時,要注意切實可行,既要考慮到目標的價值,又要充分估計到實現(xiàn)的可能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榜樣激勵,還可以使學生感到榜樣就在身邊,成功就在身邊, 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 產(chǎn)生鼓舞、鞭策作用, 使外在的榜樣轉(zhuǎn)化為催人上進的內(nèi)在力量。實踐證明,高校輔導員本身正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要求我們的輔導員在日常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樣的作用。
三、應用“激勵的強化理論”,正確把握正面激勵和負面激勵
激勵強化理論最先是有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首先提出的,該理論認為,行為是其所獲得刺激的函數(shù),如果這種刺激對他有利,則這種行為就會重復出現(xiàn),若對他不利,這種行為就會減弱甚至消失。因此管理要采取各種強化方式,以使得人們的行為符合組織的目標,而強化可以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就是激勵那些符合組織目標的行為,以便使這些行為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有利于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應用在學生工作中,高校輔導員應把握不同的時機, 在學生受到挫折、打擊、遇到困難時應及時地的關(guān)心、安慰和幫助;在取得成績與進步時及時地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輔導員應采用不同的激勵技術(shù), 除了物質(zhì)獎勵,還包含表揚,贊許等方式對學生所取得的進步成績給予肯定,為了達到正面強化的效果,采取正面激勵的方式, 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通過正面激勵能夠更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學生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另一方面,負強化就是懲罰那些不符合組織目標的行為,以使得這些行為削弱甚至消失,從而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不受干擾。實際上,不進行正強化也是一種負強化。負強化可以包含批評,減少獎勵,懲罰等等。在實際工作中,高校輔導員對于學生的負面激勵是對學生犯的錯誤、過失、存在的缺點、毛病給予否定、批評和懲罰。負面激勵會消除學生的僥幸心理,減少錯誤行為出現(xiàn)的可能性,給學生的予以信息反饋,促使他們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激勵理論下的學生教育方法是一門藝術(shù)性很強的教育方法。如何在具體問題具體情況下對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的激勵教育是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需要更多的運用和繼續(xù)深入思考的問題。(作者單位:江西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周三多.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2]田雨 劉延民.高校輔導員如何實施激勵教育.職業(yè)技術(shù)[J].2007(5)
[3]李海洋 柏婷婷.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技巧淺議.科教縱橫[J].2011(5)
[4]邱曉玫.新時期高校輔導員職能定位與工作藝術(shù)探索.價值工程[J].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