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開發(fā)情感因素,尋找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契合點,陶冶學生的品質情操。尋找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契合點,優(yōu)化教學效果,尋找學習者之間的心靈契合點,優(yōu)化學習效果。變單純的知識教育為素質教育,培養(yǎng)新型人才。
【關鍵詞】契合點 品質情操 教學效果 學習效果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課程結構、學習目標、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發(fā)生了重大變革,尤其值得矚目的是,在各門課程的設計中,始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則是一個主要的目標。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熱情能抓住一個人,因此它是一個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要求,才會有相應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動,學生只有對學知識產(chǎn)生情感,才會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學習。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語文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學生只有了一定情感體驗,才能準確理解課文思想感情和寫法,才能細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出情文并茂的文章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情感因素,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開發(fā)情感因素。
一、尋找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契合點,陶冶學生的品質情操
漫入中學校園,語文學習任務不只是漢字的掌握或課文的簡單閱讀,而是需打開“文學大門”,這個充滿藝術韻味的知識世界,激發(fā)學生追求新事物的熱情,提高學生審美價值觀。教材引領的文章,內容新穎,語言通熟易懂,從多個角度表現(xiàn)出不同文學者具有的不同人生體會、對大自然的憧憬及向往深深的將讀者的心靈帶入到了作者的意境當中,完美的將風景美、人文美、情感美融入在一體。對語文課文的閱讀及寫作,能否指引學生尋找閱讀情境、言語表達的真正意境;能否帶領學生體會與作者同樣心靈感應的畫面和默契度等均是非常關鍵的培養(yǎng)要點。當文學依照文本的格式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時,外界條件所凝聚的隱形空間原本召喚著同學們通過自身具備的心理素質全面施展想象最大能力的展開構造和創(chuàng)新。學生對于新課文的接觸和親近,迫不及待的想去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節(jié),加上閱讀中內容的新鮮感和吸引度,閱讀興趣悠然升起。每當同學們面帶好奇心步入閱讀室時,內心不經(jīng)意的就會呈現(xiàn)出閱讀興趣和心理感想,當與作者心靈交接達成一致后,就會迸發(fā)出無限的閱讀激情了審美境界。這種情感的流露和爆發(fā)屬于一種用語言無法表達的心情和體會。
針對中學同學來說,本閱讀環(huán)節(jié)中,極容易跟作者達成心靈上的相通,此刻便是情感最真實的表露。沈復筆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一縷悠悠思鄉(xiāng)之情;加上羚羊跟木雕上迎合的深深故鄉(xiāng)情和親切純真的友情,帶上難以表達的委曲之情……怎能控制得了學生狂熱奔放的心情,而無動于衷呢?此環(huán)節(jié),教師主要負責營造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及活動情境,扮演課堂中的指揮者及引導者,促使同學們養(yǎng)成自主探索、勇敢嘗試,自我發(fā)現(xiàn)的學習習慣。長而久之,同學們才可以盡情的陶冶情操,使得審美能力達到最理想水平。
二、尋找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契合點,優(yōu)化教學效果
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是有凝聚力的,是時時刻刻都值得尊敬的。教師始終是學生的凝聚中心。老師要對學生很親切,學生就會對你很信任。老師要和學生打成一片不要產(chǎn)生代溝。不要導致學生遠離老師,一看見老師就非常的害怕,這樣對彼此的溝通存在很大的問題。老師要對學生關心的不夠,經(jīng)常用制度去約束學生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反感的心理,有時候學生反而會很反感老師。這樣長期下去學生就會離老師越來越遠,距離也越來越大,老師真正教育起來會非常的艱難。老師要親近學生,付出身心的去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讓學生感覺到溫暖的存在。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立的能力。經(jīng)常面對微笑,學生就會身心愉悅,就會很好的配合老師。老師對學生表現(xiàn)出積極的關愛,學生就會很感激,就會積極的配合老師的管理。這樣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
在此期間,在課程改革的同時,新時期語文教學呈現(xiàn)出開放性趨勢。出現(xiàn)較多外國作品介紹文學知識、古今中外歷史事跡等,為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總的評價,均是將真善美表達的栩栩如生、面面俱到。師生距離的貼近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抱有一顆童心融入到學生學習活動中,帶領學生共同欣賞、體會文學作品中蘊藏的真善美,感受歷史長廊經(jīng)典的著作及偉大的事跡。在這種和諧、平等的良好學習氛圍中,同學們的學習效果事半而功倍。所以,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在懷有淵博知識,精湛教學藝術以及過硬教學基本功的同時,較強的心理素質、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豐富多彩的情感節(jié)操都是非常必要的,擁有這些才可做到情感教育的完美展現(xiàn),使得學生得到“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三、尋找學習者之間的心靈契合點,優(yōu)化學習效果
聽、說、讀、寫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四個環(huán)節(jié),而在新課程教學中,對語文教學有較好的效果的聽、說、讀、寫教學方法自然不可或缺,在此基礎上去尋求更好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語文學習是一項群體性和互動性的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活動參與者之間的交流、溝通,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形成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語文學習同樣是一項由內化知識來陶冶情操的活動。每個個體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個體不同對語文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就會不同。學習者共同的探究合作學習可加深學習體驗,更好的理解文本的思想和所傳達的意境。
因為學生的性格、愛好、生活經(jīng)歷和儲存知識等存在的差異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效果也不一樣。這需要建立一種水平存在差異的同學促成學習小組,目的是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共享資源得到全面的進步。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視的,語文教師必須充分開發(fā)和利用這一非智力因素,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變單純的知識教育為素質教育,培養(yǎng)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范金枝;情感教育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學苑教育;2011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