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網絡互聯(lián)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IP地址短缺已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介紹了NAT技術的基本原理、類型。例舉了NAT技術在實際中的多種運用。
【關鍵詞】 NAT IP地址 校園網 局域網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處于網絡狀態(tài)的計算機數(shù)量不斷增多。傳統(tǒng)電話通信中依賴“IP地址”進行識別的技術的弊端不斷凸顯。IP地址缺乏問題日益惡化,合法的IP地址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網絡的使用的需求。為了緩解地址缺乏問題問題,在IP地址分配和保留IP地址方面提出了許多辦法,來緩解日益惡化的地址缺乏問題。包括:對公網地址的動態(tài)分配與回收、使用DHCP動態(tài)分配與回收、可變長子網掩碼技術、無類域間路由技術、IPv6技術等。由于種種原因,NAT成為了解決問題的主流方法。NAT不僅解決了IP地址不足的問題,還能夠有效地避免來自網絡外部的攻擊,隱藏并保護網絡內部的計算機。雖然,它沒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在IPv6沒有得到普及的今天,NAT被廣泛使用確是不爭的事實。
一、NAT技術簡介
NAT,全稱網絡地址轉換,是將IP數(shù)據包中的IP 地址轉換為另一個IP 地址的過程。通過將私有IP地址映射到合法IP地址,從而緩解可用IP地址不足的現(xiàn)狀。NAT還可以作為實現(xiàn)負載平衡的DNS系列服務器的替代品。此外,NAT還可以用于簡化Internet合并,有效減少用戶的網絡接入費用。目前,NAT功能多被集成至路由器、防火墻或獨立NAT設備中,同時微軟部分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也集成了NAT功能。NAT包括三種類型,分別是靜態(tài)NAT——實現(xiàn)私有IP地址和公網的合法IP地址之間允許一對一映射;動態(tài)NAT——實現(xiàn)映射一個私有IP地址到公網合法IP地址池中的其中一個IP; PAT——最流行NAT配置類型,實現(xiàn)映射多個私有IP地址到單獨一個公網合法IP地址。其操作十分簡單,以PAT為例,主要包含如下幾個過程:①設置外部端口。②設置內部端口。③定義合法IP地址池。④定義內部訪問列表。⑤設置復用動態(tài)地址轉換。以組建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網絡機房,使用代理工作量大,需要給每臺機器預安裝客戶端軟件,設置IP地址、網關、DNS等。而使用NAT服務器,僅需對對DNS和DHCP服務器進行配置,每臺機器也只要簡單配置即可接入網絡。其操作如下:在撥號端口上啟用路由→ 使用撥號接口來連接 Internet→創(chuàng)建使用 Internet 接口的默認靜態(tài)路由 →添加 NAT 路由選擇協(xié)議 →將Internet及內部網絡接口添加到NAT路由協(xié)議→啟用網絡地址轉換尋址→啟用網絡地址轉換名稱解析??傮w工作量較之其他方式明顯減少,配置時則重點注意,將此服務器的計算機賬戶添加到域中的\"RAS 和 IAS 服務器\"安全組和在配置內部網絡接口的 IP 地址時,在配置地址轉換(NAT)服務器之前,請確定服務器有兩個網絡連接。而且NAT可以通過NAT1000、Seagate、WinRoute Pro等專用軟件加以方便的實現(xiàn)其相應。
二、NAT運用實例
(一)NAT技術在校園網中的實現(xiàn)
在本次運用中,考慮到校園網規(guī)模較大,對NAT技術的性能要求高。故考慮使用思科公司的PIX防火墻。下面是實現(xiàn)方法(部分舉例)。
1.定義接口的IP地址
2.定義靜態(tài)端口重定向
3.指定外部地址范圍
pixfirewall(config)# global 1 61.136.21.97-61.136.21.157。
網絡地址端口轉換NAPT的配置和動態(tài)NAT配置類似,只需要將全局合法IP地址池設置為某一IP地址即可。
(二)利用NAT實現(xiàn)負載均衡
當訪問量的上升導致一臺服務器無法勝任時,就必須采用負載均衡技術,將大量的訪問合理地分配至多臺服務器上。本案例要求網絡內部的所有計算機均可訪問Internet,并且在3臺Web服務器和2臺FTP服務器實現(xiàn)負載均衡。此處采用端口復用地址轉換方式。
三、結束語
就長遠看來,NAT技術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IP地址短缺問題,但仍是權宜之計, IPv6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也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田昌鵬等.多出口下的校園網NAT應用探析.渝州大學學報.2002
[2]Cisco Systems 公司.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第一、二學期(第三版)[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