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這也注定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資料里,辛棄疾至少是快刀利劍地殺過幾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從小苦修劍法。他又生于金宋亂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22歲時他就拉起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義軍,后又與耿京為首的義軍合并,并兼任書記長,掌管印信。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將印信偷走,準備投金。辛棄疾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兩日,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為了光復大業(yè),他又說服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lián)絡。不想就這幾天之內(nèi)又變生肘腋,當他完成任務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shù)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又奔突千里,將其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說來,他干這場壯舉時還只是一個熱血青年,正血氣方剛,欲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應該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永遠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時隔數(shù)百年,當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比如這首著名的《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我敢大膽說一句,這首詞除了武圣岳飛的《滿江紅》可與之媲美外,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難找出第二首這樣有金戈之聲的力作。雖然杜甫也寫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軍旅詩人盧綸也寫過“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但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象、抒發(fā)和描述,哪一個詩人曾有他這樣親身在刀刃劍尖上滾過來的經(jīng)歷?“列艦層樓”“投鞭飛渡”“劍指三秦”“西風塞馬”,他的詩詞簡直是一部軍事辭典。他本來是以身許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離開戰(zhàn)場,再無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
誰能懂得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是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這是他登臨建康城賞心亭時所作。此亭遙對古秦淮河,是歷代文人墨客賞心雅興之所,但辛棄疾在這里發(fā)出的卻是一聲悲愴的呼喊。他痛拍欄桿時一定想起過當年的橫刀催馬,馳騁沙場,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處使呢?
辛詞比其他文人的作品更深一層的不同,是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訴,一次一次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棄疾南歸后為什么這樣不為朝廷喜歡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戲作中說:“況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成災?!边@首小品正好刻畫出他的政治苦悶。他因愛國而生怨,因盡職而招災。他太愛國家,愛百姓,愛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xù)續(xù)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diào)動。但是,每當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機會,就特別認真,特別執(zhí)著地去工作。本來有碗飯吃便不該再多事,可是那顆熾熱的愛國心燒得他渾身發(fā)熱。40年間無論在何地何時任何職,甚至賦閑期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一有機會還要真抓實干,練兵、籌款,整飭政務,時刻擺出一副要沖上前線的樣子。你想這能不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皇帝對他也就時用時棄。國有危難時招來用幾天;朝有謗言,又棄而閑幾年,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節(jié)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劇。別看他飽讀詩書,在詞中到處用典,甚至被后人譏為“掉書袋”,但他至死,也沒有弄懂南宋小朝廷為什么只圖茍安而不愿去收復失地。
閱讀練習:
1.下列對散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作者認為辛棄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是由他“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的人生遭際和他自己對詞創(chuàng)作的悟性決定的。
B.本文為把辛棄疾由愛國志士到愛國詞人的心路歷程展現(xiàn)出來,多處運用了聯(lián)想。如簡要述說辛棄疾南歸后的遭遇之后就聯(lián)想到他的《破陣子》,引述下來并加以評說。
C.這篇散文用豪邁奔放的語言,熱情洋溢地歌頌了愛國詞人——辛棄疾,筆力雄厚,慷慨悲壯。
D.從修辭上說,文章多處運用對偶短句和排比句式,使行文整齊而有節(jié)奏,增強了作者情感表達的效果。
2.文中寫道:“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闭埥Y(jié)合上下文,說說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3.第六段中最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4.縱觀全文,作者認為辛棄疾的詞有哪些特點?請分點作概括。
【參考答案】
《把欄桿拍遍》(節(jié)選):
1.A(A項,“他自己對詞創(chuàng)作的悟性”在文中找不到依據(jù)。)
2.辛棄疾歸宋后,由于南宋朝廷主和茍安,他不被重用,反而被剝奪了抗金的權力,因而只能借填詞作賦來表達報國之志和愛國之心。(解析:本題考查對重點語句的理解。結(jié)合下文,揭示出比喻的含義,即可回答本題。)
3.對比(或襯托)。此段對比(襯托)有三處:一是辛棄疾的《破陣子》可與岳飛的《滿江紅》相媲美;二是杜甫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觀式的想象和描述,而辛棄疾是對自己參戰(zhàn)經(jīng)歷的追述;三是用屈原和共工來襯托辛棄疾的悲憤之情。(解析:本題考查對表達技巧的鑒賞。應分析段內(nèi)層次,抓住作者聯(lián)想到的其他歷史人物來思考作答。)
4.①辛詞給人一種凜然之氣和磅礴之勢(氣勢);②辛詞充滿金戈之聲,仿佛是一部軍事辭典(內(nèi)容);③辛詞表現(xiàn)了渴望殺敵的呼喊、報國無門的嘆息和無可奈何的自嘲(內(nèi)容);④辛詞是血與淚的匯集,是愛國臣子的哭訴、表白(內(nèi)容);⑤辛詞表現(xiàn)了辛棄疾作為一個亡國浪子的悲憤之情(情感)。(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和概括能力,應結(jié)合文中的分析與評論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