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眾化教育下,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的高度信息化,對高職學生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越來越復雜的要求,學生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的問題逐漸突現(xiàn)出來。了解高職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把握高職教育的核心,認清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做好高職學生工作的建議,這對高職院校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問題;途徑
Abstract:Popular education,complex social environment and a highly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the work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and more complex requirements,student management work in all aspects of the problems have gradually come to the fore.Underst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groups,grasp the co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recogniz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doing the work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 work;problems;pathway
高職教育是技能教育和就業(yè)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類型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充分把握學生成長成才的身心規(guī)律和全面發(fā)展的實際需求,以促進學生的道德成長和智力發(fā)展為核心,以具有時代感的工作使命來指導和發(fā)展學生工作、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提高工作的有效性[1]。學生工作是高職院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加之高職院校生源質量、培養(yǎng)目標、學校定位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因素,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存在很多問題有待深入研究。
一、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特征
1.鮮明的時代性
不管是從政治、經濟、文化的角度,還是從社會的利益關系出發(fā),不同歷史時期的學生工作,都有著不同的時代烙印。如70年代的工農兵大學生,80、90年代的精英教育大學生,00后的大眾化教育下的大學生,他們的學生工作就有著鮮明的時代性。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基本上全都是大眾化教育下90后的新生代,獨生子女已成為他們中的主體。他們普遍具有思想認識的獨立性、行為選擇的多樣性、價值判斷的復雜性和個體特征的差異性等特點。他們自我意識較強,具有競爭的內動力,有較強的自我管理意識和需求。這種生源狀況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開展產生諸多時代感。
2.明確的目的性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重點是由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特點、實質和根本任務等因素決定的。高職院校教育有其直接目標:職業(yè)教育是為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需要培養(yǎng)技術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是為在生產現(xiàn)場直接從事生
產操作或在生產或工作現(xiàn)場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而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可上可下、可跨行業(yè)、應用性的職業(yè)技術人才[2]。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應用性”特點,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重點在于提高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強化崗位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3.客觀的實踐性
教育是社會按照一定的要求,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社會成員的實踐活動[3]。學生工作并不是個人的隨意行為,而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學生工作按照一定的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報告會、講座、主題班會、民主生活會等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加深對各種行為理解和認知,崇拜和向往各種行為,并自覺學習各種行為的精神內涵,從而成為擁有正確的道德認識、高尚的道德情感、堅定的道德意志、良好的道德行為的人。
二、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存在的問題
1.從受教育群體自身看
進入高職院校讀書的大學生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直接受益者,他們具有多樣性。從來源看,有職高、技校、普高,從地區(qū)看,他們中的相當部分來自農村和邊遠地區(qū)??傮w看,他們屬于基礎教育階段條件較差的群體,所以在入學基礎、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以及個人心理素質上存在較多問題,表現(xiàn)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不當,急功近利、被動應付式學習、有自卑感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4]?,F(xiàn)實告訴我們,在當前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傳統(tǒng)的說教、圍堵方式已不能適應新興的群體,只能尋求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去解決新的問題。
2.學生工作的重視度、科學性有待加強
在高職院校中,受精英教育的影響,重視教學工作而輕視學生工作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人們往往把教學質量、科研成果、過級率和就業(yè)率作為一所學校的評判標準,而對于學生工作的要求只要做到學生不出事即可。因此,學生工作的人員編制、經費、資源、設施、時間等都得不到保障,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常常處于被動應付的局面。缺乏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作指導,沒有健全的制度和程序可遵循,給學生工作的具體實施帶來了很多困難,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多有效的幫助。
3.學生工作隊伍建設缺乏穩(wěn)定性和長效性
由于對學生工作的認識不足,高職院校中學工隊伍是以輔導員、班主任為主,然而,由于他們在職稱評定、自身發(fā)展等方面均遇到了很大的實際困難,輔導員、班主任的發(fā)展前景不明,導致輔導員、班主任隊伍不穩(wěn)定,不重視加強職業(yè)修養(yǎng),存在打短工的思想,使學生教育工作的探索缺乏原動力而難以為繼,這就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工作的建設和發(fā)展,使其實效性受到嚴重影響。顯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塑造靈魂、引導行為的“歷時性”工作:一方面,學工老師必須經過系統(tǒng)的訓練、長期的經驗積累和理論熏陶才可能成長起來;另一方面,學生思想的塑造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工老師堅持正確的教育引導、潛移默化地正面影響才可能有所成效。以上兩點均要求必須要有穩(wěn)定的學生工作隊伍才可能達至。
4.新時期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
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校企合作、靈活辦學、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及后勤社會化等情況的出現(xiàn),使學生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問題更為嚴峻和復雜[5]。主要表現(xiàn)在:
(1)學生與社會的聯(lián)系更加廣泛,使得本來單純的學生問題開始與復雜的社會問題交織在一起。
(2)學生自身權利的局限性與空間范圍的擴大存在著嚴重的沖突。
(3)學生管理手段的落后與學生問題的復雜之間的盾,容易使一些問題得不到合理地解決,為學校的安全穩(wěn)定埋下了隱患。
(4)當前學生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建設的路子還很漫長,再加上人為因素的干擾,不僅動搖了原本嚴肅的學生管理制度和紀律,而且增加了學生管理的成本和難度。
三、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有效途徑
1.育人先育德
德育為先一直是我們強調的教育理念,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要把“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這一問題始終擺在首要位置[6]。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改變傳統(tǒng)學生工作中“堵”和“補”的生硬的后果教育模式為靈活多變的“提前教育”和“預防教育”的模式。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掌握學生工作規(guī)律,從學生關注的問題入手,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結合學生實際,采取疏導、集中討論等方法,增強學生工作的趣味性、針對性、實效性,把學生工作貫穿到學生學習生活全過程,做到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轉變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觀念
在倡導以人為本的當代社會,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觀念的轉變,受教育者支付學費意味著他們在購買學校提供的教育服務。在這種背景下,高職教育要保持繼續(xù)發(fā)展的良好勢頭,高職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管制型學生工作理念,樹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每個學生都成為教育、管理、服務的主體,培養(yǎng)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
3.加強學工隊伍建設,以科學的機制、人性化的管理培養(yǎng)一支精干的學生工作隊伍[7]
其一,高職院校應該明確輔導員的定位,真正把輔導員用在學生急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域上來,而不是把他們用作任何部門都可以“呼來喚去”的“萬金油”,還輔導員思想政治輔導的原本功能。當然,這里面需要學校對行政人員進行更進一步的科學化管理和聘用,這是給輔導員分擔日常事務以專心專職于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證。
其二,高職院校還應該提高學生工作隊伍特別是輔導員的待遇(如為輔導員提供職稱評聘、等級晉升等的明確途徑,這也是該職業(yè)終身化、職業(yè)化的必須),使他們能毫無顧慮地全身心投入全面細致的育人工作中去。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待遇、出路等的得到了相應保障,才能使這種長效的發(fā)展過程得以可能。
其三,優(yōu)化學生工作隊伍[8]。人員結構方面,要堅持專兼結合、專職為主、兼職為輔、功能互補的原則;知識能力結構方面,做到通識與專才相結合;學歷結構方面,不僅要有本科人才,還應適當引進碩士與博士高學歷人才;年齡結構方面,應包括以青年人為主的老、中、青三個年齡段,促進相互之間經驗的交流,保證學生工作隊伍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
4.教學工作和學生工作要協(xié)調配合
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單一的工作方式,使專職輔導員、班主任與任課教師雙方密切配合,積極互動,協(xié)同工作。專職輔導員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與任課教師進行信息的溝通,了解學生課堂到課率、聽課效果、課堂狀況,以及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種種問題,然后針對問題對癥下藥,及時解決學生學習、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問題。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能僅依靠學生工作部門來完成高職學生的成長成才,而需要建立科學的體系[9]。學院要探索形成一個各方參與、功能互補的“大”學生工作概念;在校園中形成一種齊抓共管、合力育人的“大”學生工作氛圍。凡是與學生成長成才相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凡是學生生活學習的每一個過程,都應當成為學生工作的重要舞臺。
參考文獻:
[1]陳德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打造“服務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10(8):3-4.
[2]武正林.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重點和著力點探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10).
[3]張楚廷.高等教育哲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4]費鶴祥.論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5]談朝陽.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要在創(chuàng)新上下工夫[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3(7).
[6]鄭仲周,鄭佳.對做好高職高專學生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成功(教育),2011,9.
[7]黃道平,俞亦峰.試論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實踐創(chuàng)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11):58-59.
[8]陳躍.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0).
[9]馮培.中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