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過對上海市兒童閱讀狀況的調查與分析,研究在線閱讀對都市兒童閱讀習慣的影響。文章從閱讀方式、閱讀時間、內容選擇、媒介偏好、閱讀輔導等5個方面入手,通過各項數(shù)據觀察兒童在線閱讀的真實狀態(tài),認為它正在形成和培養(yǎng)兒童閱讀的新習慣,對原有讀書習慣并未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
在線閱讀 閱讀習慣 都市兒童
姜洪偉,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傳播學碩士生導師,博士;錢震敏,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數(shù)字閱讀對兒童閱讀能力的影響研究”(NO.2012BTQ002); 新聞出版總署數(shù)字傳播重點實驗室2011年開放基金(No.04-1000-309-000);上海理工大學人文社科“攀登計劃”(NO. 58-12-114-274)。
一、研究背景、問題提出與概念界定
1. 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在線閱讀已成為兒童課外閱讀的一部分,電腦、手機、iPad等新媒介成為兒童常用媒介,兒童閱讀行為出現(xiàn)重要變化。網絡興起初期,人們大多認為網絡閱讀會影響兒童的心智發(fā)育,對其評價以負面居多。隨著數(shù)字媒介的普及,數(shù)字內容越來越豐富,圖書、雜志、博客微博等有價值的數(shù)字讀物越來越多,兒童上網率不斷提高,在線閱讀也逐漸成為無法阻擋的行為習慣。
目前面臨的問題是:
(1)對兒童在線閱讀狀況不甚了然,對數(shù)字化影響閱讀習慣的實證研究較為匱乏。
(2)對在線閱讀態(tài)度曖昧,人們更多地擔心碎片化、娛樂化等負面影響,而較少看到其作用和價值。成年人應該采取何種態(tài)度?
本文擬通過對上海市中小學生在線閱讀狀況的實證分析,研究其閱讀習慣與行為的變化,觀察總結在線閱讀方式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其價值。
2. 概念界定
在線閱讀指使用數(shù)字設備、必須接入互聯(lián)網才能進行的數(shù)字內容閱讀。它與“離線閱讀”是一組相對的概念,其內涵與“網絡閱讀”相近。[1]
“網絡閱讀”是約定俗成的叫法,但當人們使用“網絡閱讀”一詞時,習慣上指閱讀網頁內容,而不包括在線閱讀圖書、雜志等。為求明確,文中使用“在線閱讀”概念。
目前,離線閱讀在兒童數(shù)字閱讀行為中所占比例較小,他們更廣泛地使用手機、電腦上網瀏覽,而較少使用電子書或iPad來讀書。故本文首先關注在線閱讀對兒童閱讀習慣的影響。閱讀習慣的構成要素有多種,本文擬從閱讀方式、閱讀時間、內容選擇、媒介偏好、閱讀輔導等5個方面入手進行分析。
二、文獻探討
在有關兒童數(shù)字媒介接觸與閱讀狀況的定量研究中,有些調查涉及閱讀習慣,如陳銳軍《廣東省青少年數(shù)字閱讀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一文,[2]發(fā)現(xiàn)廣東省青少年平均每天課外閱讀時間為50分鐘,其中使用電腦、手機閱讀的比例已占到41%,網上最受歡迎的圖書類型是小說、漫畫、百科知識。青少年上網后喜歡做的事情是網游、聊天、視頻,“看新聞”和“電子書”則排在其后。該調查樣本較大,但所發(fā)文章中相關題目不多。
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和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主辦的首份《全國小學生閱讀狀況在線調查》于2011年發(fā)布,[3]調查面較廣泛,學生回答部分共7道題目,其中1道涉及網絡閱讀,在4至6年級小學生網民的“主要網絡活動”中,排名第一的是“玩網絡游戲”(55.6%),其次是“看書/看報/看期刊”(46.7%),另有搜索信息39%、了解新聞時事35%、更新或閱讀博客18%、BBS 4.6%。
楊鴝等《關于兒童紙質出版物和平板電腦類數(shù)字出版物閱讀狀況的調查與分析》一文,[4]發(fā)現(xiàn)80%的學生閱讀數(shù)字出版物的時間比紙質出版物時間短,62%的學生對平板電腦類閱讀器感興趣。但該文重點在平板電腦類。
上述文獻均具資料價值,但由于研究重點不同,對本文所關心的閱讀習慣問題,尚未做出翔實的勾勒與分析??傮w來說,該問題的研究仍較為薄弱。
三、問題、假設與研究方法
1. 問題與假設
問題包括閱讀方式、閱讀時間、閱讀內容、媒介偏好、閱讀輔導5個方面:
(1)日常閱讀方式,不同方式閱讀時長,上網后總閱讀時間量的變化。
(2)在線閱讀時長與紙質書本閱讀時長的關系。人們模糊地認為,兒童上網閱讀時間長的話,紙質閱讀時間就會縮短。將其概括為一個假設:兒童在線閱讀時長與紙質書本閱讀時長存在負相關關系,前者時間越長,則后者時間越短。
(3)在線閱讀時間與“圖書”(含紙質和數(shù)字圖書)閱讀時間的關系。上網是否減少了圖書閱讀時間和閱讀量?在線閱讀對“讀書”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該問題的理論前提是對兒童來說,“讀書”比讀報、刊、網絡等內容更重要,應加以特別關注。
(4)在線閱讀內容的變化:尋找與紙質閱讀內容的區(qū)別。
(5)媒介偏好:兒童是否已傾向選擇數(shù)字媒介。
(6)閱讀輔導:家長或老師是否進行輔導,參與兒童閱讀。
2. 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擬在上海市區(qū)范圍內,選取中小學4所,在小學四、五年級和初中一、二年級4個年級中,各隨機抽取200人,共約800人,進行問卷調查。
(2)研究工具
根據上述問題編制調查問卷,共30道題目。所有數(shù)據使用Excel軟件進行處理。
四、問卷分析
1. 問卷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涉及4所學校,發(fā)放問卷630份,回收593份,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573份,有效率為96.6%。有效問卷人員構成為四年級87人、五年級77人、初一256人、初二153人;共含男生263人,占45.9%,女生310,占54.1%。
從語文成績看,90分以上41人,占7.16%;80~90分的188人,占32.80%;70~80分216人,占37.7%;60~70分 128人,占22.24%。呈正態(tài)分布,符合問卷需要。
2. 閱讀方式分析
從數(shù)字閱讀設備看,電腦(含臺機和筆記本)是使用率最高的設備,有477人使用,占總人數(shù)78%;其次是手機,56%,平板電腦使用者占39%,而電子書閱讀器使用者僅占13%。這說明,電腦和手機閱讀在都市兒童中已相當普及,平板電腦正在進入主流,而電子書閱讀器依然邊緣。
從表1來看,學生在線閱讀率為80%,說明在線閱讀已成為日常閱讀的主流方式之一。此外,依然有20%的學生從不在線閱讀,這說明在線閱讀仍然沒有像紙質閱讀那樣得到普遍認可。
3. 閱讀時間分析
(1)平均每天閱讀時長
將表1中各選項取中間值,“1~30分鐘”計為15分鐘,“30~60分鐘”計為45分鐘,“1~2小時”計為90分鐘,“2小時以上”計為150分鐘,計算得出兒童平均每天紙質閱讀時長為63分鐘,平均每天在線閱讀時長為38分鐘。后者依然低于前者。
(2)上網后閱讀時間量的變化
第12題為“自從能夠上網,我的閱讀時間”:選擇“明顯增加”和“增加一點兒”兩項共計66%,“沒有變化”27%,“減少一點兒”和“明顯減少”兩項共計7%。說明上網對閱讀時間的影響,整體上帶來的是閱讀時間的增加,而非減少。(見圖1)
(3)上網對圖書(含紙質和數(shù)字圖書)閱讀時間與數(shù)量的影響
見圖2,該問題為“自從能夠上網,我閱讀圖書的時間量”。57%的人表示沒有變化,“明顯減少”和“有些減少”二者相加為28%,比“明顯增加”和“有些增加”之和的15%高出13個百分點。說明網絡對讀書時間造成輕微的負面影響,并不嚴重。
下組數(shù)據也能佐證這一結論:“自從能夠網絡閱讀,我閱讀書籍的數(shù)量”(見圖3)。
其中,“減少一點”和“明顯減少”百分比相加為7%,“明顯增加”和“增加一點”兩項數(shù)據之和,得到令人樂觀的64%,因此得出結論:網絡閱讀會增加圖書閱讀數(shù)量。一般而言,閱讀數(shù)量與閱讀時間應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但圖2顯示“閱讀時間沒有變化”居多,因此可認為,在時間不變的情況下增加閱讀數(shù)量,是由于兒童閱讀速度的提高。
(4)在線閱讀時長與紙質書本閱讀時長的關系
對假設進行驗證:兒童在線閱讀時間越長,紙質書本閱讀時間越短。驗證目標: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負相關關系。
采用相關分析法檢驗兩個變量,設在線閱讀時長為x,紙質書本閱讀時長為y,相關系數(shù)為r,配對數(shù)量n=573,自由度df=n-2=573-2=571,計算公式, 檢驗結果為r=0.2036。
根據一般原則,r值在0.20~0.40之間為低度相關關系,屬于確實存在但比較微弱的關系。[5]但這里的關鍵問題是:二者之間不是負相關,而是較弱的正相關。這一數(shù)據有力地說明,在線閱讀與紙質書本閱讀之間不存在負相關。
(5)目前在線閱讀時長是否合理
見圖4,該問題為“我認為我花在網絡閱讀上的時間”:51.5%的學生認為“不多不少,正合適”,超過半數(shù);認為“有點多”的占20%,“太多了”占8%,“比較少”的占17%,“非常少,應增加”占4%。說明多數(shù)兒童認為自己上網時間合理。
4. 閱讀內容分析
圖5為“我上網時經常閱讀的內容”,最受歡迎的“動漫”“新聞”各有51%,“網絡小說”39%,其次是“微博與博客內容”33%、“文學名著”“科學知識”各28%、“歷史哲學等故事或知識”27%,說明學生在線閱讀內容較為寬泛。
5. 媒介偏好分析
“如果一本書既可上網看,也可閱讀紙質,在同樣免費的前提下,你選擇什么”,結果見圖6,選擇“上網閱讀”的占21%,兩個都看的34%,二者相加為56%,說明兒童對新興數(shù)字媒介作為閱讀工具,接受度已很高,超過半數(shù)。
那么,兒童認為網絡閱讀有哪些缺點呢?排名第一的因素是“容易疲勞”,有69%選擇此項,其后依次為“容易養(yǎng)成長時間使用電腦等設備的習慣”51%、“注意力容易分散”36%、“很多內容雷同”23%。
既然缺點明顯,是否可放棄網絡閱讀?大部分兒童仍拒絕放棄,見圖7,“強烈反對”和“反對”兩項相加為51.5%,可見兒童對網絡閱讀的認可度較高,已將其作為閱讀生活的一部分。
6. 閱讀輔導分析
從現(xiàn)有文獻中,很難得知家長對網絡閱讀的態(tài)度,本次調查結果有些出乎意料,高達85%的兒童表示家長鼓勵他們網絡閱讀,表示“明確禁止網絡閱讀”的僅占8.9%。
家長參與孩子網絡閱讀的比例也較高,占到45%,參與方式包括“進行指導,幫助選擇內容,與孩子討論,限制閱讀內容與時間”等。表示“從不參與”的占42%,表示“從不關心”的占12.6%。
那么兒童是否歡迎家長參與自己閱讀呢?第30題“在網絡閱讀方面,是否需要老師或家長參與”,表示“需要”的占40.5%,表示“不需要”的占37.7%,表示“都可以”的占21.8%。如果把“需要”和“都可以”兩項相加,則為62.3%,說明如果家長和老師能提供良好的指導,大部分兒童還是樂于接受的。
五、結論與討論
1.閱讀方式
在線閱讀已成為都市兒童日常閱讀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依然有20%的學生從不在線閱讀,說明它仍未像紙質閱讀那樣得到普遍認可。
2. 閱讀時間
(1)學生平均每天紙質閱讀時長為63分鐘,平均每天在線閱讀時長為38分鐘,后者少于前者。
(2)上網后閱讀時間總量:整體上帶來的是閱讀時間的增加,而非減少。
(3)上網對圖書閱讀時間與數(shù)量的影響:圖書閱讀時間輕微減少,閱讀數(shù)量顯著增加。這說明兒童可能在網上瀏覽圖書,或進一步根據網上信息尋找紙質圖書來閱讀。數(shù)量增加,時間未變,說明閱讀速度提高。但很可能沒有精讀,提高的是瀏覽式的泛讀速度。
(4)在線閱讀與紙質閱讀時間的關系:二者之間極其微弱的正相關關系,說明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愛閱讀的兒童對兩種方式所用時間都長,不愛閱讀的兒童兩種方式所花時間都短。
(5)在線閱讀時間是否太長:大部分兒童認為時間合理。
3. 閱讀內容:動漫、新聞、網絡小說是主流閱讀內容,其次是微博博客與文學名著??梢娫诰€閱讀對兒童來說,與對成年人一樣,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
4. 媒介偏好:超過半數(shù)的兒童表達了對數(shù)字媒介的接受和喜愛,并反對“放棄在線閱讀”,說明使用數(shù)字媒介正在成為他們新的閱讀習慣。不過,56%的“喜愛程度”與前面80%的使用率相比,說明尚有24%的學生雖使用卻并不喜歡。
5. 閱讀輔導:85%的家長鼓勵孩子在線閱讀,45%的家長參與其中,62%的兒童表示樂于接受家長或老師的參與。這說明一方面近半數(shù)家長對孩子的閱讀輔導由紙質延續(xù)到數(shù)字,不放松對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多數(shù)兒童主觀上依然需要家長或老師輔導。(下轉第41頁)
(上接第32頁)
6. 總結:兒童正在養(yǎng)成在線閱讀的新習慣,且看起來并不壞。網絡并沒有影響到其正常閱讀狀態(tài),對紙質閱讀也未構成重大影響。對此不必憂心忡忡,應給予正面輔導,培養(yǎng)兒童在時間、內容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六、研究反思與進一步拓展
限于調查能力,本次隨機抽樣的600多人中,限于4個年級,且各年級人數(shù)分布不夠均勻,所以無法觀察到年齡與閱讀習慣之間的關系。如果樣本年齡平均分布于6個年級之中,則可以解決更多問題。
對在線閱讀的研究需要繼續(xù)拓展,如它是否有可能促進紙質閱讀?它與閱讀成績的關系如何?對兒童閱讀能力是否有影響?應當怎樣全面評價在線閱讀的價值?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仲明. 數(shù)字化閱讀對學術研究的正負效應[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10).
[2] 陳銳軍. 廣東省青少年數(shù)字閱讀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 中國出版,2010(8).
[3] “全國小學生閱讀狀況在線調查”數(shù)據分析結果[EB/OL].http://www.xyyedu.com/particularNews.jsp?id=988&pid=18.
[4] 楊鴝,王樹偉. 關于兒童紙質出版物和平板電腦類數(shù)字出版物閱讀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 科技與出版,2012(9).
[5] [美] 瓊恩·基頓. 傳播研究方法[M]. 鄧建國,張國良,譯.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