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課程理念給化學課程注入了新的血液,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化學作業(yè)的設計要符合化學新課程的相關教學理念。這就是說,化學作業(yè)要貼近生產和生活實踐,體現生活元素,穿插化學實驗,不僅注重化學知識的習得,還要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教師應遵循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依托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本著多樣性、層次性、探究性和開放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來設計化學作業(yè)。
一、書面型作業(yè)設計
傳統(tǒng)的化學作業(yè)以書面型的化學習題為主,作業(yè)的功能被定位為鞏固知識和掌握技能。優(yōu)秀的、典型的化學習題對鞏固相應的化學知識和技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在設計化學作業(yè)時,不僅要吸收保留原有習題的精華部分,同時需要在化學習題中增設開放性習題、探究性習題及情境性習題,如調查、討論、上網查詢,或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等。例如,可以設計這樣一項化學作業(yè):2008年奧運會火炬“祥云”不僅有美麗的外表,而且在大風、大雨天氣都能正常燃燒。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符合“綠色奧運”的要求。根據以上材料,教師可請學生回答下列問題:書寫“祥云”中燃料的燃燒方程式。為什么該燃料符合“綠色奧運”的要求?若你為“祥云”重新設計燃料,你會選擇什么?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為我們帶來了空前的自豪感,也是全社會一直津津樂道的話題?!熬G色奧運”出現在化學習題中,不僅能激發(fā)起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
二、實踐型作業(yè)設計
新的課程理念明確把化學實驗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教師要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促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
常規(guī)實驗。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實驗室,允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實驗操作驗證化學知識。如,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如NH3、HCl等,很容易形成美麗的噴泉現象,化學課堂上學生觀察了教師的演示實驗后,很可能會產生親自做一做實驗的想法。教師應鼓勵學生,并提供方便和指導。
微型實驗。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在實驗過程中都有一定規(guī)模的藥品使用,這不僅對資源的損耗是巨大的,同時引起的環(huán)境污染也是比較嚴重的。以化學作業(yè)的形式,鼓勵學生采用微型自制化學實驗的方式不僅可以彌補傳統(tǒng)實驗的不足,同時又可以發(fā)揮化學實驗的功效。如,鈉與水的反應。鈉與水反應是鈉的一個重要化學性質,課堂演示實驗也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然而在鈉與水反應產生氫氣的驗證時卻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實驗方法改進多次,但仍不夠安全,成功率不高。課堂上進行演示實驗后,也不可能讓學生再繼續(xù)進行分組實驗。我把這個實驗改為一個微型實驗,作為化學作業(yè)留給學生:拔開針筒活塞,放入一小粒鈉,吸入1ml的煤油,趕走針筒內的空氣,吸入1ml水,迅速將針尖插入橡皮塞進行密封,待反應結束后,針尖朝上拿走橡皮塞,在針尖處點燃氫氣,可觀察到純凈的氫氣安靜燃燒產生的火焰,還可以看到鈉在煤油和水之間上下跳動的現象。
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化學學科中,有許多與自然、社會或學生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有限的課堂時間限制了學生對這些主題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教師若以化學作業(yè)的形式,引導學生對這些主題進行探究,不僅可以豐富化學作業(yè)的形式,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酸雨現象的研究”,我們周圍經??梢钥吹?,防盜窗很快生銹,公園的石頭雕像的外觀越來越模糊,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那么誰是主謀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推測禍害的主謀是酸雨,并引用資料說明酸雨的腐蝕現象,完成酸雨成因分析,酸雨形成的根源——SO2來源調查分析,最后提出改進建議,目標是減輕酸雨的腐蝕情況。
設計化學作業(yè)的出發(fā)點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要將化學作業(yè)設計創(chuàng)新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在設計作業(yè)時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踐,拓寬學生的視野,突出化學學科特征,更好地發(fā)揮實驗的教育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責 編 肖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