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十多年,青澀的我漸漸走向成熟,開始有了“成長的煩惱”。看到身邊優(yōu)秀的同事不斷進步,讓我“羨極生嫉”??释晒Φ奈叶嗝聪M芟駥W生時代那樣得到恩師的指點。雖然聽過一些名師的課,也拜讀過一些名師的大作,但在我的心目中,名師就像一顆顆天上的星星,雖璀璨奪目卻遙不可及。這時,我區(qū)名師工作室的成立恰巧給我創(chuàng)造了機會。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推薦下,我有幸與其他學校的幾位同行一道拜在我區(qū)英語名師彭支橋門下,成為彭支橋名師工作室的成員。
在名師工作室的兩年中,我在名師的指點下,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與進步。跟隨名師,我學做了五件“小事”。
聽:每一次工作室活動,均有一節(jié)精心準備、風格獨特的好課呈現在我面前,就像是一道道美味佳肴讓人回味無窮。課后的說課、評課更是集聚了來自各校優(yōu)秀同行的智慧,思想的火花頻頻閃現。這些營養(yǎng)給我的英語教學帶來很大的幫助。在我區(qū)開展的高效課堂教學比武中,我針對《Tony’s garden party》一課的教學設計就是從工作室成員的同一節(jié)課中受到的啟發(fā)。更為重要的是,能得到名師的理論指導,教學工作中的許多困惑都迎刃而解。
說:俗話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工作室的活動給了我更多講公開課的機會。雖是有了一些壓力,但每次的講課、說課、評課,均使我在教學技能、教學理念以及心理素質上得到明顯提升。以往上公開課之前緊張得睡不著覺,后來上公開課則是興奮得睡不著覺。
讀:自從加入該工作室后,我懂得了根深才能苗壯的道理。沒有扎實的理論根基,個人的成長將困難重重、“營養(yǎng)不良”。為了能夠緊跟名師和優(yōu)秀同行的步伐,我開始加強理論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閱讀各種教育論著和教學前沿刊物,同時也了解各種類型的相關教材,使得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得到提升。正是這些教育理論指引著我踏上了由一名教書匠向研究型教師的轉型之路。
寫:以前,我總是不注意教學經驗的提煉,不注重寫作方面的鍛煉,結果制約了個人的發(fā)展,也吃了一些虧。在得到工作室同行的指點后,我的寫作欲望與日俱增,機會也多了起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總在思考與總結,一碰到好的想法就馬上記錄下來,過后再上網學習相關的理論,并記錄下個人的分析總結與心得。等到再寫作時,便可隨手拈來,方便快捷。偶有奇想時,還會向報刊投稿,一試身手。
思:以上四字都離不開一個“思”字。教師的工作離不開思考,教師的成長更需要思考,教師要實現專業(yè)發(fā)展,就要加強思考,堅持思考,鐘情思考。加入了工作室后,彭老師告訴我:“教師成長=教學經驗+教學反思?!睘榱烁斐砷L,我堅持進行教學反思,這讓我擺脫了匠氣,增長了悟性,使我的教學愈教愈新。在日常工作中沒有意識到的教學行為,沒有深思過的教育理念,在反思的過程中,我都能在理論的水平上有深層的認識,然后對自己的教育思想進行總結。
名師不是“天外來客”,他們也是通過自身的努力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成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同樣需要我們自身的努力,需要從身邊的“小事”開始。這些“小事”讓我總結出一個道理:成長=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