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暑期,全國最受關注的小學生或許非曾子琦莫屬。這個小學三年級的女孩子在父親的陪同下,從深圳寶安徒步抵達700公里外的家鄉(xiāng)湖南邵陽。由于孩子的身體素質不錯,這趟歷時20余天的“痛并快樂”的旅程,既磨煉了孩子的意志,又增加了父女間的感情,還飽覽了沿途的風景,堪稱一個家庭選擇的適合自己孩子的、個性化且成功的暑期實踐方式。
多年來,在單一的評價體系和功利的教育目標下,不僅很多學校教育“千校一面”, 而且家庭教育也“千家一面”。在8月的第一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發(fā)起的一項千人調查,結果就很不容樂觀,有35.9%的受訪者覺得孩子的暑假過得“一般”,40.9%的受訪者直言“沒趣”。對于假期培訓班熱,有44.6%的受訪者認同“家長沒時間陪,只能交給培訓班”。
其實,曾子琦父女的實踐對于輿論一直呼吁的“讓孩子過一個快樂的假期”已經(jīng)提供了一點啟示:假期快樂而有意義的關鍵,在于選擇好適合孩子的個性化方案。眼下很多家庭之所以一籌莫展,是因為沒有多少時間和孩子過暑假的父母既提不出自己的想法,又不可能復制他人的方式。于是,孩子成了“暑假孤兒”,要么被宅在家里,要么被送到培訓班。
個性化的假期生活,需要有個性化的選擇空間。目前很多社區(qū)平臺沒有為孩子們提供一起活動的機會,乃至有家長在網(wǎng)上發(fā)帖為孩子征求暑期玩伴。這就要求政府、社區(qū)、家庭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在社會所提供的選擇機會并不充足時,每個家庭也應該結合自家和孩子的實際情況,與孩子共同設計屬于他們自己的假期生活。對于孩子,如果過的是如下所舉的生活方式,那他們的假期肯定是不快樂的。
被家長安排了額外“作業(yè)”
為了給學生暑期減負,教育部早在今年7月初就發(fā)布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學校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適當減少書面作業(yè),控制課外作業(yè)總量,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走進大自然,豐富生活,陶冶情操??墒?,學校減下來的課業(yè)負擔,又被許多家長加上去了。比如要寫N多日記、做N多家務、減少N多體重等。
為了解決很多上班族“無處安放”孩子的問題,暑期托管班的市場越來越大。孩子像上學時一樣,家長只需上班前、下班后接送孩子,托管班還負責提供午餐。為了給孩子減負減壓,轉向培養(yǎng)孩子興趣方面的家長越來越多,應運而生的暑期興趣班,挖空心思在學習方面精心安排,比如英語由外教全程授課;課外活動也豐富多彩,比如手工、舞蹈、鋼琴、球類、武術等。
然而,暑假被安排成“第三學期”、忙碌于完成學校布置的花樣翻新的暑期作業(yè)的學生也大有人在。一名高一學生手上的一份暑假作業(yè)清單這樣寫道:“語文,讀四大名著任意1本并寫3篇讀后感;英語,除做6套卷子外還要交10篇英文日記;數(shù)學,數(shù)列、三角函數(shù)、函數(shù)不等式各做30道大題。”
“這個暑假,我不是在補課,就是在補課的路上。”一名覺得自己得了“暑期憂郁癥”的初二學生一臉的無奈。原來,面對新學年的升學壓力,父母為他報了6個補習班,他經(jīng)常一天要輾轉多個授課點補習。如此重壓讓他不時產生窒息之感。而不惜投入高昂的補習費用,則體現(xiàn)了中國家長“花錢買放心”的習慣思維。
銜接班報名比酷暑還要火熱
進入8月,意味著離開學的日子又近了一些。為了迎接開學后的各種分班、摸底考試,暑期銜接班的報名火爆異常,似乎不這樣孩子就會有升學“掉隊”的危險。一位給孩子報上了幼升小銜接班的年輕母親,花數(shù)千元讓孩子銜接拼音、識字、寫字、珠算、數(shù)學等課程,每周五個半天,29日結束,正好接上小學開學。
此外,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們也一樣的忙碌,各種銜接班統(tǒng)統(tǒng)爆滿。某教育培訓機構的招生老師表示,銜接班的課程會從心理過渡、知識過渡、方法過渡等方面入手,將各學科的基礎知識、重點要點、學習方法等提前教給學生,讓他們盡快做好新學期升入初一、升入高一的各方面銜接工作。
很多如是走過來的家長總結:“孩子上過銜接班,開學后考試肯定比沒上銜接班的強,所以花這個錢值得?!边@倒是實情。其實道理很簡單,在銜接班已蔚然成風的今日,如果一個班大多數(shù)孩子都上過銜接班,那么老師的教學進度就會相對較快,少數(shù)沒上過的孩子學起來就會相對吃力,而老師一般是不會為了少數(shù)孩子而適當放緩教學進度的。
有專家認為,升學銜接,并非只靠銜接班,而要體現(xiàn)在生活的點滴中。除了課程,家長更要幫助孩子在能力、心理、方法、節(jié)奏方面銜接。要力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要讓孩子學會完整地表達,有條理,言之有物,意思清楚,讓別人愿意聽;要了解孩子各階段的心理差異,幫助孩子迅速調整好心態(tài),以及盡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兼顧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溺亡頻發(fā)凸顯留守兒童危機
暑假少兒結伴游野泳而導致群體性溺亡的悲劇年年發(fā)生。2013年,截至暑假已過大半的8月中旬,僅山東、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媒體披露的數(shù)十起少兒溺亡事故中,就有50多個孩子不幸遇難。湖南省兒童醫(yī)院的急救專家介紹,溺亡已成為14歲以下少兒意外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
全國婦聯(lián)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農村留守兒童有6100萬,占全國兒童總數(shù)的21.9%。與往年一樣,2013年溺亡少兒中的大部分仍是留守兒童群體。一位省級社科院的專家認為,表面看是留守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差及其家長監(jiān)護缺位所致,但根本原因還是教育資源在城鄉(xiāng)之間配置不均,農村游泳場館設施匱乏,致使留守兒童只能到湖塘江河里游泳。
為預防暑假少兒溺亡,教育部在7月上旬就發(fā)布通知,強調學校要“上好暑期安全教育課”,確保防溺水教育全覆蓋,要全面開展家訪,提醒家長承擔起暑期對孩子的安全教育職責,防止孩子背著大人私自下水。然而,隨后各地頻發(fā)的少兒溺亡事件暴露了農村學校安全教育的缺失,至于學校開設夏季防溺水安全知識講座、醫(yī)院與學校合作舉辦安全演練活動等更無從談起。
有位曾代理過多起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師指出,對于少兒溺水安全保護,我國還沒有相關的機構,教育、民政、司法、婦聯(lián)、團委等都有相關職能,卻因為缺乏具體細化的監(jiān)護職責,所起到的監(jiān)管作用十分有限。目前亟待成立一個專門的牽頭機構,整合社會力量、協(xié)調相關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強制性保護。
外來幼女遭受性侵的高發(fā)期
外來務工人員拖家?guī)Э谶M城打工,平時疏于監(jiān)護子女,無意中讓不法分子鉆了空子,結果這些未成年人成了遭受性侵的高危人群,寒暑假成了性侵案件高發(fā)期。2013年迄今,寧波兩級法院審理的46起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的案件中,被害人是外來娃的占69%,被害人不滿14歲的占62%,最小的年僅5歲。
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犯罪分子有年過七旬的老漢,也有三四十歲的中年人,無業(yè)或無固定職業(yè)者居多,六成以上為鄰居老鄉(xiāng)等“熟人”作案,犯罪地點多發(fā)生在城鄉(xiāng)接合部的棚戶區(qū)和附近的農村,如廢舊小倉庫、無人居住的空房子、車棚、小店、廁所等。此外還有一些監(jiān)管容易疏漏的特殊場合,如教師校園性侵、從醫(yī)人員醫(yī)院性侵等。
2013年暑假前,浙江象山婦聯(lián)和象山法院攜帶所整理印制的《性侵害幼女案分析報告》走進校園,開展以“呵護蓓蕾、拒絕侵害”為主題的性安全教育。這份圖文并茂的“防狼手冊”的發(fā)放,希望教會更多的家長如何保護好自家孩子,希望教會更多的女童如何保護自身,敢于說“不”。
“不少家長有性教育盲區(qū),他們擔心孩子太小聽不懂?!庇行睦斫逃龑<医ㄗh,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給他們選擇一些形象易懂的繪本,比如《不要隨便摸我》《不要隨便親我》《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其中《不要隨便摸我》是美國很多家庭和學校對孩子進行性保護教育的教材,有心的家長不妨看看。
雇傭“陪游保姆”隱患多
市民王女士為在讀三年級的女兒找了個“陪游保姆”,結果非但沒有省心,反而平添了煩惱。她說:“女兒一直想去廈門玩,我和他爸爸抽不出時間,看到家政公司有‘陪游保姆’,想想廈門也近,就去挑了一個容易與女兒溝通的女大學生,素質也高,我會更放心一點?!睕]想到女兒回來后向她訴苦:“‘陪游’光顧自己玩了,根本沒有管我?!?/p>
當?shù)匾患壹艺痉Q,來找“陪游保姆”的家長還蠻多,多數(shù)是學生家長,生意還不錯。推出的“陪游保姆”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兼職,也有剛結束高考的學生,他們沒有參加嚴格的培訓就直接上崗。對此,一家旅行社負責人很驚訝:“對于‘陪游保姆’根本沒有相關的職業(yè)標準,更不用說規(guī)范了,又沒有監(jiān)管,這樣做風險隱患太大了?!?/p>
“陪游保姆”的產生說明有市場需求,面對這個新職業(yè),工商部門只能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角度提醒家長,要盡可能選擇規(guī)模大、信譽度好的家政公司,簽訂詳盡的合同,通過法律的形式規(guī)定各自的責任。此外,最好為孩子和保姆都購買保險。
家長為孩子選擇這樣的服務是否妥當?有心理咨詢師認為:這樣的服務的確幫很多家庭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陪游保姆”表面上似乎替代了父母的職責,卻無法改變和孩子的“心理距離”,甚至可能會強化孩子的依賴心理。孩子最終要學會獨立生活,把孩子交給“陪游保姆”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 編 子 君)